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摘要:高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快节奏、高压力的高中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减缓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培养

在社会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对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单纯的体育技能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对周边人和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看法。教师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热情、宽容、敬业、阳光幽默的形象来取得学生的信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来,真诚的和他们交朋友。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他们的行为态度,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心理状态,并及时的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客观地理解和评价他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和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体操或一些对柔韧性要求较高的运动中,女同学和一些柔韧性较好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动作优美、技能高超。但是有一些天生动作不协调或自身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自卑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当学生动作做不到位时,教师要避免直接指出缺点,面对学生的嘲笑和起哄,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教师要科学合理的给予教学评价,让学生找回自信,消除心理障碍,保持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团队合作训练

高中体育学科设置的初衷是强壮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除了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外,还能够让学生充分释放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体育课程当中,让体育技能教学与心理健康同步进行、共同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并在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盲人方阵游戏,让学生20人一组,蒙上眼睛,以最快的速度把一根绳子拉成正方形,队员也要均分在四条边上。开始大家一片混乱,无法完成任务,在经过思考后学生齐心协力,制定“作战计划”,携手努力完成任务,在感受到团队重要性的同时,学生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愉悦的教学氛围,开展趣味体育活动

为了配合高中其他科目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中体育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记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消除外部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很快地感染学生的情绪,让愉悦的体育教学氛围为学生高中学习生活保驾护航。比如在进行800米跑步教学时,为了打破枯燥的跑步给学生带来的烦躁感,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如教师可以让全班按照1、2报数并以逆时针方向慢跑,当教师喊“1”时,所有报数中喊“1”的学生原地慢跑,数“2”的学生围绕“1”向前蛇形跑;当教师喊“2”时,“2”数学生在原地慢跑,“1”数学生穿插在“2”数学生中间做蛇形跑。这样的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减缓了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缓解了学生的精神焦虑与烦躁。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此来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比如在节假日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吴钦燕 单位:湖北省团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