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对策

高校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对策

高校数学的学习难度大,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高校数学教育很难进行。数学可以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是现代教育中不能忽视的课程,数学具有实践意义,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才可以使学生数学素养逐渐形成。

1.数学文化含义

数学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社会科学、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凝聚社会知识,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这个学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数学文化定义本身较为宽泛,具有多元化特性。也展现出很多特征具体如下:

1.1数学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

1.2数学多由数字、符号组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1.3利用数学进行工作,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使企业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影响大众人生价值。

1.4数学是一种理性思维,是思维进行展现的工具。

2.高校数学文化教育现状

2.1重理论、轻理论背景

数学的形成历经久远时代,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这种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只能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对于数学理论知识背后的发展背景不关注。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也基本不涉及数学知识背景文化,不关注数学背后的发展历程,学生只为数学成绩而困惑,从不对数学背后的文化进行了解,这种现象不能发挥数学所具有的文化功能。

2.2重理论、轻文化融合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与多种文化思想相结合。像是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与天体运行存在着密切联系。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认为宇宙中的星体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几何规律,这种数学上的交融现象,在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忽视这些存在问题。

2.3重理论、轻素养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过度关注数学理论教学,以数学知识为学习的主要对象。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能力。观念进行培养。学习中过度关注数学解题能力,忽视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

3.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对策

3.1建立数学研究室提升学生数学意识

在高校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数学爱好,组建数学兴趣研究室。在课堂教育中,不断为学生建立一个数学体系,为数学知识讲解增添趣味性,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并在课外在数学研究室中,加大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并鼓励学生参见数学竞赛,将研究结果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论了解,使学生可以发现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3.2以理论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质

在高校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协会。在高校内部定期举行数学知识讲座,对数学背后的文化交融进行学习,并根据协会成员个人能力,选拔出协会中的数学骨干,将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并在数学讲座开展时,举行数学背后文化演讲,打破传统数学思路,使高校学生意识到数学不是独立学科,具有其他研究意义。使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找到知识中的连接点,更好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以理论为数学素质教育提升手段。

3.3以竞赛为基础使学生感受文化

高校学生是数学基础较好,个人能力较强,在学校内部开展数学文化竞赛,在就竞赛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促进高校学生个人能力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促进学生成长,并在竞赛过程中,具有更高数学思维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并与其他高校进行联合,进行数学人才交流,树立学习的典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以竞赛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

3.4以思想提升数学文化素质

数学的教学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像是数学知识讲授过程,数学知识思想传递,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自身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对当代素质教育发展起重要作用,数学为高校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

结束语

无论是在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数学的学习都是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重视数学背后文化价值,重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养成,是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数学学习应该重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5):81.

[2]董庆来.地方高校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1):55+57.

[3]杨叔子.促进文理交融深化文化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17,20(04):2.

作者:方凯明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