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探析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大多受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很被动,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效率。本文重点分析、研究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关键词:数学;主体性地位;高校

要想在高校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就要对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同时,需要结合时展潮流,树立创新型教育观念,契合当前学生的发展实际。在正式进行数学教学时,高校数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履行主体性地位的责任和义务,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对高校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优化与变革。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是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我国教育领域正确认识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作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点。学生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的消费者,更是学校的主要成员、学校的主体。在学生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明白学习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了别人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是学校的主要成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学生,所谓的教育就是空谈。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居于主体性地位。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只是权利,更是义务和责任。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陷入只让学生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误区。因此,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引导性地位。在赋予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引导好学生,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履行好责任和义务[1]。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领域转变的核心教学观念之一。在我国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时,由于教学压力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学生经常陷入被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这意味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学生发展了。因此,我国教育领域需要变革,需要让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变得更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和新型教育观念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地位的转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我国教育领域迈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2]。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我国实现教育领域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完整的教学体系,学校往往会考虑很多方面的需要,如社会、学科等,但却经常在学生所需的落实上出现偏差,以至于没有明显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观念。这些失误造成学生在高校的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甚至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他人看到的学生常常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频繁发生,高校需要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观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一)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一提起数学,学生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难”。更有学生对数学避之不及,恨不得在教师提及数学的时候就逃跑。当前,我国很多学生对数学都抱有畏难情绪,很需要教师的引导。虽然我国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作用,甚至可以放松教学了。教师在这种教育状况下要认清自己的引导性作用,还要明确引导性作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影响。作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不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全面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消除这样的不良情绪。数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帮学生分析哪个部分难,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3]。

(二)调整数学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总结以往的高校数学教学中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低下的原因,规避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以往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课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不统一的特点,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有效提高,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教师要了解这一问题,调整高校数学教学的节奏,让学生的学习既有质量,又有效率。教师变换高校数学的教学节奏,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高校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前,面对数学,学生很可能由于畏难而出现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变更教学内容,融入课外实际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为学生讲解不会的例题,在语言上贴合学生的内心,便于学生理解,以降低学生在高校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恐惧感。教师的良好引导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高校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在高校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4]。

四、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措施

(一)角色互换。在传统的高校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陷入被动,以至于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以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采取轮流主导课堂学习活动的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合作学习。为了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校应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数学的课内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还可以多设计一些以小组形式完成的课内任务。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深层次探究。

(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公式、定理等的发现环节。当前,数学领域中的很多公式和定理都已经被发现了,或通过探究,已经完成了完整的分析过程。但这些探究过程都是学生没有参与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公式、定理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定理和公式,让学生一起讨论,探究推理过程,以增进学生对定理和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符合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育领域一次重要的尝试,既会推动我国教育发展,也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J].人文之友,2019(19):78.

[2]林立忠.试析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J].科技风,2020(17):31-3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7026.

[3]王冰芝.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24):70.

[4]乔松.数学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速读(中旬),2019(3):51.

作者:高淑艳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