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反思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反思

摘要:传统的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学术腐败、师德迟滞等问题不断升温,加剧了社会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拷问。文章从实际出发,以教师、学生为工作主体,以业绩考核为重要手段,以制度规范为保障措施,通过重点建设“关爱学生”“制度规范”“师能提升”等三大工程初步探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力争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规范;师能提升;业绩考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等诸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发展,必须强调“有序、连贯、持久、深入、科学、有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要求,以“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实践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积极弘扬高尚师德、着力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爱岗尽责、精通业务、甘于奉献、爱生育人的教师队伍,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执教行为,进而为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1]。能否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大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激发广大教师树立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激励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力争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奖优惩劣的师德教育机制,形成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效能优先的教师保障体系[2]。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培养,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怀与努力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真心关怀学生发展,用诚心倾注高等教育,用爱心践行教育理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原有机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师德师风标准的更新进步不能满足时代与人民群众的更高的要求[3]。同时,教师队伍中还存在极少数人师表意识不强,不依法从教、不廉洁从教等问题,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治学意识淡漠,教学风气浮躁,学术腐败问题突出

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品质低劣,窃取他人教学成果,剽窃或篡改他人学术观点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仅满足于评职称、争荣誉,不深入探究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教科研工作浅尝辄止,不愿花气力、下工夫,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学术水平迟滞或不断倒退[4]。

(二)教学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教学工作疲于应付

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教学工作、重社会兼职,对教学科研工作要求低下,满足于各项业务检查的蒙混过关,不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不留心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情况,致使教学效果不良。生活中不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思想淡薄。

(三)敬业精神缺失,责任意识缺位,师表观念薄弱

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师表观念薄弱,课堂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照本宣科,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陈旧,不能反映出时展脉搏。课堂上过分宣扬社会的阴暗面,不负责任地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误导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还有部分教师自我约束力差,过分放纵自己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5]。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典型工程为抓手,重点开展工作。

(一)强化师爱意识,凝心共铸“关爱学生”工程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思想,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怀学生的日常生活、体察学生的情感波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1.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初和行将毕业之时最容易产生方向性的迷茫,学业、前途、未来都使广大学子因无法预知而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建立指向性明确的师生互助帮扶体制,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业、生活以及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以辅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成长。此活动模式下,可以建立《导师制度手册》,定期跟踪师生互动情况,记录学生点滴成长的历程;建立家校互动体制,定期通过短信平台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建立健全长效奖惩机制,将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导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6],促进导师工作的有效开展。2.典型示范、激励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坚持“立典型、树新风、弘扬主旋律”的工作思路,把教育战线上涌现爱生育人的师德典型通过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弘扬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对他们的宣传实现对教育工作者的再教育,从而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3.“护巢行动”。针对特殊群体———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障学生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帮扶活动。学校可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教师助教等形式从经济上帮助特殊群体子女,使他们自食其力。辅导员负责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各科教师对困难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以班级为单位形成“护巢行动”的一个个单元团队,以学校为单位形成“护巢行动”的基地,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专项基金,从物质、课业、心理等方面对特殊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爱。

(二)强力推行制度体制创新,铸造“师德教育样板化”工程

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营造优良的师风教风,政策是支点,制度建设是保障。在学校常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系列制度、督导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堂行为准则、学术道德规范,建立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责任制,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监督制约、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促进师德教育精品化开展,全面打造师德教育活动的样板工程。1.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各类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教师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加强教师学法、守法意识。在此活动中,可以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辩论赛,加强教师依法从教、自觉自律意识;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校园事故进行案例演示,提高教师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邀请相关法律专家或聘用法制副校长,定期为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2.开展制度建设主题评比活动。围绕师德建设制度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系列主题评比活动,以加强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和自觉性。可以开展“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团体)”评选活动、“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推荐评比活动等;“中国梦•我的教育梦想”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活动,发掘身边的师德典型,营造良好的师风、教风。对各级各类“师德模范(先进个人)”实行不同层级的奖励、保障措施,通过设置岗位等级津贴、实行“师德模范”层级积分等方法,引导普通教师争做“师德模范”、级别低的“典型”和“先进”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从而使大多数教师积极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去,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展示个人道德风范,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由被动的“考评”转为主动的“展示”。3.制定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认真梳理,明确界定各类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并根据其性质和影响做出诫勉谈话、降级聘用、解除聘任等具体的处理规定。尤其对于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收受学生家长贿赂、违反相关规定使用教科研经费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坚决贯彻落实评优评先、提拔使用上的“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使师德问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和“零容忍”。

(三)打造优质精品教育,重点推进“正师风、提师能”工程

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更新教育观念,拓展专业知识,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打造教学、科研并重的复合型教育人才。深化课程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学进去”“讲出来”“讲练合一”;加快实施“课程建设管理中心”“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外活动组织、班风学风建设、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1.重点打造“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将青蓝工程、双师工程等名优教师培养工作打造成为教师培养的品牌项目,使更多的名师通过这个项目脱颖而出。青蓝工程及双师教师培养工程,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不同层次、不同梯次的教师树立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层次提升工作。各类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及外出进修学习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保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将教师学历提升、业务水平提升、外出进修学习、校本研修培训等工作做实做细,将各项经费用足用好,切实把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高校教师业务层次提升工作,为各类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3.认真开展教师综合技能评比活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更加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及操作技能水平的培养,通过邀请高校或者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来校讲座、校企联合、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学术科研交流,实时掌握专业发展动向,更加务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使高校技术成果更加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板书设计”等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练好内功,做好基本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高等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工程,各类学校应紧紧围绕教育改革的中心和热点问题,科学调查、缜密研究、认真思考、细致梳理,走出一条符合时展和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的道路。通过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实现师德师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与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力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与意义,着力从开发建设三个工程入手,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切入点,以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为目的,为深入开展与科学推进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为今后一个时期内,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有益途径。

参考文献:

[1]曾一帆.应用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

[2]余承海,曹安照.当代中国大学治理的道德诉求[J].大学教育科学,2013,(3).

[3]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J].高教探索,2011,(4).

[4]张继明.学术本位: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意涵[J].大学教育科学,2013,(1).

[5]吕志霞,陈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8).

作者:孙金萍 鲍蓉 厉丹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