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学教学师德建设重要性

高校历史学教学师德建设重要性

摘要: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行业伦理,因此教师师德问题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在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师德建设,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做一名用良心教学的教师,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生坚守奋斗的事业。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德建设;历史学;教学

教师职业是人类各种职业中的一种,但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师职业是“为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服务的,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1]”因此,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是一种阳光职业,有其自身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行业伦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水平,尤其注重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代的教育者也一直遵循这一师德传统,不同的学者对师德有不同的表述。学者孙红英等认为,教师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以及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2]”学者黄蓉生指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1]”学者钱焕琦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3]”学者任者春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4]”从这里我们进一步深刻地体会到:师德的内核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行业规范和行业伦理。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不可逾越教师行业的“红线”———行业规范和行业伦理。这充分说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二、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实践

高校历史学课程师德建设,实际上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追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标准。[5]从这里,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在鲁东大学师德建设中,争做一名好老师实际上就是用“良心”教学,坚持操守,贯彻“学在鲁大”的教育理念,扎扎实实地工作,在每一节课上都需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生坚守奋斗的事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论任何原因、任何理由,教师都不能够违背其师德,坚守教书育人的道德底线,清清白白做人,用我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取得的成就,从内心热爱党、拥护党。例如,笔者通过采访一些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了解他们的事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抗美援朝时期老兵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战斗,进一步认识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做出的战略抉择;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复员退伍老兵在当地和谐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他们将党和军队的优秀传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到每一位当地群众。第二,坚持鼓励式教学模式,充分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和“预测—过程—结果”教学模式的优势。每一名学生都有其优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其发光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将课堂知识和学生的就业联系起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理想,让他们看到学有所成的希望,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学生A对专业成绩毫不在乎,笔者通过了解,知晓其来自我国中西部地区,笔者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了耐心的交流,让其认识到只要有一个好的成绩,顺利拿到毕业证,回到家乡任教是非常容易的。此后,学生A转变了态度,成绩获得了极大提升。其实,学生A实际上缺乏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只要让其认识到老师们对其关心就可以改变其学习动力。从这里,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用实际行动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青春的高昂斗志。第三,将所学所得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和快乐中得到提升。笔者一直提醒学生:每一门学科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既然我们选择了一门学科,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将其精通。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的跨度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通过考研的方式改变了专业。有的学生跨考到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甚至有的学生跨考到英语专业研究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跨学科考研已经成为历史学专业学生改变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以此在课堂上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最终达到学生对相关问题理解力的提升。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之中,笔者一直告诫学生: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是经过多次修改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既可以是你考取硕士研究生面试的“敲门砖”,也可以是你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的“利器”。在此背景之下,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需要逐字逐句,不厌其烦的反复修正。第四,注重传帮学带在教学中的运用,用微课等形式进行实例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宣传典型学生的实例,引导他们相互帮助,一届帮助一届,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学习,最终带领大家达到彼此理想的港湾。例如,学生B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跨专业的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震撼和启迪作用。在课间或课后,很多学生都主动地进一步了解这些典型类型学生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典型学生的实例对于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动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学生会以此作为参照物进行比、学、赶、帮和超的实际行动,最终在班级和宿舍内营造一种乐观上进、紧张有度的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第五,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培训、报告会等方式学习师德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和经验,时刻提醒自己的“教师”职业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教学理论书籍等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不忘教师职业的“初心”和“本心”。但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例如历史学相关学科需要注重其现实责任感,紧密联系当今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将最新的知识通过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浪潮,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素质要求。西班牙学者奥尔特加•加塞特也认为大学的主要使命之一是“为了把普通的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6]”从高校历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深刻地体会到:一方面,师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学原则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师德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建设是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划内容,在我国教育发展规划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这是从法理上进一步凸显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在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时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7]”这是在跨世纪师资建设上国家对师德建设问题的着重强调。2005年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指出:“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8]”这说明国家对全国的师德统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加强师德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9]”这说明师德问题成为教师评价体系内容的首位,凸显了师德问题的严峻性和严肃性。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部分:“强调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树立优良的教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10]”这是国家对教师职业伦理和理念的明确规定,进一步凸显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2012年党的十八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对师德建设的明确指引。[1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因此国家着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发文教党〔2013〕12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12]”该文件将师德问题提高到与青年教师权益平等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师德建设的发展进程,有利于遏制教师师德沦丧事件的发生。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师德建设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师德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5]”这是从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进一步说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教师〔2014〕10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的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13]”该文件将师德“一票否决制”扩大到全体教师队伍,是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进一步升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4]”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不断地进行师德建设,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师德建设问题,国家通过建设大数据库进行精准治理,在2016年建成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在2017年全面启用,该系统记录教师的师德。[15]这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对师德建设问题的再次强化治理并警示其重要性,这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师德建设水平,规范师德监督的管理机制,推动师德建设的持续发展,最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四、思考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与教师专业素质建设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素质水平是教师师德建设的应有内涵、题中之意且并行不悖。美国学者约翰•布鲁贝克也认为学者道德的第一条基本准则是:“坚持学者社团中所有成员都必须在高等教育的某一领域受过长期的系统训练。[16]”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及时地掌握本门课程的最新国内外的前沿学术动态,积极地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将最新的知识吸收消化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学校的特点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学者型科学家或者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工作,学校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播其他人的成果”。[17]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以便利于传授知识和搭建知识的桥梁。大学“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传授知识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播知识”[18],让学生翱翔在知识的海洋。这进一步说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和任务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学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队伍的教师,不仅具有技术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实践“立德树人、全程育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2016年12月7日—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9]”在党的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部分进一步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这实际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和要求。我国教师只有争做师德的楷模,才能更好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创造者和继承者。

作者:周余祥 董爱胜 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青云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