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必要性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核心目标。高校体育与社会体系接轨将改变传统体育教育格局,有益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长效化推挤,对解决传统体育教育突出矛盾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接轨;改革发展

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时代必要性

1.1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多元化发展

体育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乎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当前高校体育存在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内容较为枯燥,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长效化推进。社会体育相较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内容资源相对丰富,且体育运用内容涵盖项目体系庞大,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基于自身条件进行运动选择。所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结构,使高校体育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充分弥补传统体育教育实践性不足问题。

1.2增强民众体育锻炼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电脑、手机等智能科技产品的依赖,民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逐步下降,导致我国各地区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患病数量逐年增加。对此,高校作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人才培养中心,可以通过高校体育指导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效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综合能力。另外,而高校体育教师多数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通常具有专业的体育教练或教师从业资质,可以从安全性的角度为社会体育活动提供保障。一方面,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后续教育工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增添高校专业师资的指导力量。

2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面临的问题

2.1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滞后

体育教育思想滞后是阻碍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重要要素之一。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打基础。而现阶段各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主要围绕以下两点开展工作。第一,是提升学生的健康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对提升高校学生的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体育还应该在促进学生健康锻炼的过程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传播、体育艺术展示等活动,已达到除了健身之外实现更多的体育功能,丰富大学生的多元化生活需求;而社会体育的多样性、竞技性、娱乐性等正好能弥补或充实高校体育工作。第二,是为了满足体育考试需求,即应对体育考试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事实上,体育考试仅是促进学生学练的一种督促方式,不应当将单一体育考试结果作为学校体育的衡量标准,长期以应对考试为体育教育的核心方向将使高校体育偏离健身、娱乐的本质,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更难融入社会体育健身娱乐的大家庭。

2.2高校与社会体育场馆缺乏缺乏互补利用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设施建设总体而言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民众的体育活动需求。而在高校体育设施充分,但在无课程教学情况下多数高校并未向社会完全开放,使得高校体育设施不能更加有效利用。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高校与社会体育接轨仅可在部分地区能够得到有效推广,高校设施不完善、社会体育设施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是阻碍高校体育教育及社会体育实践协同发展的重要导向,若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则不利于高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结构的长效化推进。

2.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构内容差异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构性差异问题主要来源于目标不一致,内容不同步两个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健身能力和习惯,强化体育健身意识的一种途径,因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目前高校体育工作重心多偏重在教和学的方面。而社会体育实践,则是通过体育互动的方式改善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目标的不一致将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难于有效进行一体化衔接。第二,高校体育教育注重短期的教育培养,运用多元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高教育成果,社会体育则是以长效化实践为根本采用组织社会活动的方式加强民众的体育素质。所以,内容的不同步将使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实践难以处于相同频率,不易于系统化体育资源整合。

3基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社会体系接轨发展策略

3.1增强高校体育多元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教育并非是启蒙教育的专利,高校教育同样可以采用兴趣教育方法开展规划布局。高校体育教育应当结合社会体育内容做进一步系统优化,将优质的易于体育运动内容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并创建以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为主体的多元化体育课程体系,使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体育优势更加自主的选择体育运动。例如,将街舞、轮滑等运动项目等加入体育教育项目中,丰富体育教育实践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社会体育的各种赛事、演出、展示等活动项目,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从校园内部引导学生提前适应并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双方各自在体育场馆、体育人才、体育市场方面的优势,成互动互促的有益结合体,真正回归全民健身的大体系内,而不是各自为战。

3.2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实践互通机制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实践互通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促进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各自的师资优势,本质上并非是对高校体育及社会体系结构进行改变,而是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系衔接提供专业沟通交流平台。教师层面可以利用该平台加强教育实践,提高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教学管理能力,使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层面能运用该平台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学习,能获得更多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民众层面亦可通过该平台分享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提升专项运动技能,增强民众体育锻炼能力,推动社会体育建设的专业化发展。

3.3创新高校体育教育商业合作模式

商业教育合作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新趋势。传统高校教育多基于政府经济扶持开展教育活动,而现代高校则主要通过商业合作的形式获取教育资金支持。高校体育教育也应紧抓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时代机遇,加强内部化商业实践活动,利用高校体育教育的专业化优势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使企业能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解决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及设施更新不及时问题。同时,在高校社会体育服务实践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的改革,是高校体育更加丰富多元化,大学生能有机会更多的参与各项社会化体育活动实践中来,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在参与能力和运动体验方面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长效化发展,尤其是社会体育实践的多元化优势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做内容铺垫,使现代高校能基于未来体育发展趋势合理的进行改革布局,有效解决高校体育教育外联性、前瞻性不足问题,以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更好的互利互惠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尹斯年,陈杰,等.加强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接轨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

[2]马月平,邱云涛,张志哲.小康社会进程中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途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

[3]邵玉辉.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文化一体化研究[C]//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2012.

作者:温国强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