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分析

一、挖掘文本内蕴,体悟人文之美

首先,善于寻找文本中的自然美。作者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既展现了大好河山的自然美,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对此进行的精辟概括。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写景的作品时,不仅要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作品反映自然美的,诸如朱自清的《春》和郦道元的《三峡》中的景物描写,王维的《山居秋瞑》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突出,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其人文内涵,就能让学生感悟人文之美。其次,仔细挖掘课文中的社会美。所谓社会美,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它既包括精神现象,又包括物质现象。凡是表现主人公高尚的情操和真挚情感的的文章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逐步提高道德水准和审美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的人生观,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假与善恶。诸如《岳阳楼记》的情愫美、《背影》中的人情美和《我的叔叔于勒》中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丑恶现象的揭露,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的主旨,这些都是学生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二、诱发情感体验,荡激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的教育,即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来培育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作品渗透了人文精神,诸如《散步》中蕴含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背影》中体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林中小溪》中歌颂了小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突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膜拜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如下名人的经典之句诱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古代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和抱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诚与爱国情操,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之柔情,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锐意进取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理想和博大胸襟,这些精辟的感叹都能点燃学生情感火苗,以利学生从内心深处荡激人文精神。

三、注重以生为本,激活人文情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拥有豁达的人文情怀。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从内心深处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尊重、自信中发现自我,产生胜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要找准最佳的教学时机,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浑厚的的人文氛围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切身感悟到创新所带来的的无比快乐。众所周知:语文只是依靠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描绘情景的,而语言又是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外壳,两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让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是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一旦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星空中自由的翱翔,尽情的释放自己,愉快的感悟人生。譬如,当学生学完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后,我就要求学生针对小说的结尾进行续写,许多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描写主人公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竟然连滚带爬到了一座破庙里,晚上他梦见自己金榜题名———考中举人,但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就一命呜呼了;有的描写成孔乙己后来拄着拐杖艰难的走到一家豆腐店门口,店主人立即吩咐家人把孔乙己抬进了家门,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孔乙己身体基本康复,店主人借给孔乙己2000枚铜钱开了一爿小书店,生意还算红火。新中国成立后,孔乙己担任了合作社会计,还娶了一个农村姑娘为妻,生活幸福美满。类似的续写,学生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孔乙己形象,有效的激活了人文情怀。烟无常形,教无定法。我们只有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全方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交响乐,成功展现人性的魅力,充分发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育人功能。

作者:陈菊香 单位:江苏启东市东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