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启发式教学因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得到了更多关注。主要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位移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物理实验进行启发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生动性等特点,采用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理现象,促使学生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有趣、生动的实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大胆猜测,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讲授自由物体失重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水瓶落地”实验,即在一个瓶子中扎一个小孔,让其自高处自由落下,落下过程中小孔中竟然没有漏水。当学生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学生会感到诧异,继而便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此时教师适时引入本节的物理学原理,而学生则会以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情境进行启发教学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相关情况,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创设情境方式进行授课的关键在于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实验演示、观看视频以及图片等方式。比如,有些实验无法在实际条件下完成,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示。在讲授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汽车紧急刹车时的视频与正常刹车时的视频,学生将视频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个视频中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摩擦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进行启发教学

问题的提出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巧妙抓住问题提出的时机,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想改变一个静止物体的位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运动与什么因素之间存在关系?(2)为什么一辆两匹马拉的车要比一辆四匹马拉的车走得慢?(3)在水平路面上,要想让车保持运动的状态必须用力推车,一旦停止用力则车子也会停止,这是为什么?以上三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直觉上的反思,其中,第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直觉上感受到运动与力之间存在关系;第二问题能够让学生直觉上感受到力越大,则运动的速度也就会越快;第三个问题能够让学生直觉上感受到运动状态的维持需要持续用力。

四、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比喻进行启发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形象生动、贴近现实生活而又新颖的比喻,能够将需要讲授的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同时还能够将物理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将物理中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现象、概念及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振动图像比喻成独舞下的录像,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各个时刻下一个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将波动图像比喻成集体舞下的照片,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同一个时刻下多个质点的位移情况。

五、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类比进行启发教学

类比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种类型相同或者是属性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从已知事物的特征推测未知事物相应的特征,从而分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掌握两种事物反映出的规律。因此,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能够将未知转变为已知,加深学生对未知事物的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掌握两种事物之间的不同与联系。比如,在讲授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的引力、斥力以及分子势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弹簧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类比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样能够使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更加直观,进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材、教案等多个环节的支持,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进行启发与诱导,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郑鸿波 单位:山西芮城县博立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王亚男.关于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