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对策思考

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高校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始终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本教学方向,结合理论与实践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美术审美教育不仅只是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需要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加以渗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健全学生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应当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并结合学校办学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帮助。通过观察现阶段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部分高校仍然不重视审美教育,还是只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却并未得到预期的提高,甚至在学习时也没有理解美术的内涵。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审美教育一直都是重点和难点。因受到教师教学理念、学生思维水平等的影响,审美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很难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美术教师应当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高校美术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的积极意义

1-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渗透人文素养

科学和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审美教育会通过理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对人们的所有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来讲,亦是如此。首先,审美教育可以从美和真两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审美情怀。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最后,高校结合审美教育的美术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同时也会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由此可见,高校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得以发展。高校和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赏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手工作品等,培养其审美水平。

2-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1.造型审美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的各个专业之间,看似相互独立,但实则有很多联系。因此,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通过教研、交流等形式,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在审美领域中,造型属于主要内容之一,造型教育可以被分成造型、空间、结构、工艺等多个层次,或者被分成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和意象造型。例如,建筑学专业、园林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都会有相应的造型审美知识。再如,从园林设计角度讲,我国在园林设计中就有着独特的审美形式。又如,在素描速写中,也可以通过园林的尺寸、空间构图等显示出造型审美。

2.色彩与材质审美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美术专业中学习色彩与材质的内容对其他学科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印染专业、汽车专业、材料专业等都对色彩与材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有一些其他专业对学生学习色彩和材质内容的要求更高,相关教师应当在开展类似知识讲解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和深层次的引导,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3.具象审美和抽象审美的重要作用

具象美学和抽象美学之间是对应关系,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现代设计学和文学等学科。抽象美学对人们的美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想象思维。例如,具象的美与文学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有着相同之处。因此,在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生活环境及生态审美的重要作用

在审美领域中,生活环境和生态审美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在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对相关学生拓展原理和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学生对美学的理论学习,使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者对审美教育的不重视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息息相关。现阶段,在部分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审美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没必要开展审美教育,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即可。还有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活动虽然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但是由于缺少对审美教育的本质理解,在开展过程中形式化较为严重,质量难以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久而久之,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默契关系,加之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由此可见,学校教育者对审美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

教师在审美教育课程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审美教育目标的完成。现阶段,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练习,试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体会的形式来了解审美教育。学生缺少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科学的引导,在领会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3-缺少审美教育的专业训练活动

审美教育的目标难以达成与训练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审美教育的形式与常规的美术课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仍然有很明显的区别。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反而还会让审美教育的形式变得固定、缺少新意,教育质量也难以提升。部分高校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没有与其他文化类知识区别开来,只进行理论讲解,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逐渐减少,从而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

4-学生自身的美学思维没有被开发

审美教育的效果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时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思维也同样重要,良好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及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就会更加轻松和顺利,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只关注学生的作品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忽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打折扣。

5-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制

教育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保障各个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但是现阶段高校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优势,这并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开设的艺术修养等审美文化课程都以选修课程为主,并且课时少,学生的参与性也较低。第四,在教学评价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校领导对教师、家长对教师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以成绩为主的评价形式实际上会限制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当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1.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展审美教育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科特点,充分结合现代艺术赏析课程、美术概论课程等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校所持有的公共教研室安排相应的课时,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师资力量的最大优势,使不同学科的教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可以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高校还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置虚拟教研室,例如,美术基础虚拟教研室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讲解素描、风景速写等相应的课程。当然学校所选择的课程也应当与专业课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建立紧密的契合点,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专业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2.教师要提升自身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应当关注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高校可以通过结合必要的改革措施,将美术教育作为调整、优化、创新的专业试点,将审美教育与所有美术专业的学习充分融合。其他高校也应当从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重视程度等入手,积极进行审美教育的相关尝试。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把审美教育纳入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活动展开调查,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重视审美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可以促进情感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自然而然接受审美教育。例如,在开展中西方美术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西方的写实画派代表作品与中国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借助提问或者其他教学活动,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思想动态,为后期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调整提供方向。另外,在开展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也应当与审美教育互相结合,让审美教育真正贯穿于美术学习中。

4.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等,加入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将专业课程和审美教育课程比例变得更加均衡,让学生明白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其次,教师之间应当加强学术交流。例如,为了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与其他的学校建立联合关系,将优秀资源进行共享并共同开展教师教研会、研讨会、交流会等,使所有的教师都能在互帮互助中成长,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再次,学校应当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或担任一定职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都能感受到审美教育的浓浓氛围。最后,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个人美术档案,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并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教师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措施。

2-在课余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开展艺术社团类的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大学期间,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开展社团活动的便利条件,让美术审美教育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有效体现。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国画类学生社团、书法类学生社团、陶艺工作室学生社团等。社团之间要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借助专业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开展各种展览艺术节或竞赛活动

审美教育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借助各种展览活动、艺术节活动或者竞赛活动,活动的开展可以是个人形式,也可以是班级集体形式。教师在学生参与展览之前,要对学生的作品加以指导,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在观看别人的作品时,要养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种各样的美术信息,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拓宽眼界。

3.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多是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让教师鼓励学生基于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加以创作。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思维,再借助一定的创作技巧,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作品创作,帮助学生养成感知美、思考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总而言之,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审美教育,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保证审美教育活动的有效落实。审美教育的效果是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活动中加以渗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要立足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良好发展,真正推动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作者:柯略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