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合理组织历史知识,提炼有效的教育内容;要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形成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要合理规划教学流程,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要更进一步地完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活动。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核心素养观念的落实彰显实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观念的落实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重视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育。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过于重视教材内知识点的教学,忽视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使核心素养教育观念落实变成了空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核心素养观念的落实彰显实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养与四层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理论提倡强调教育活动要重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须品格,这种品格和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知识储备、个体修养表现、社会和谐参与能力,以及关爱与实践创新的能力等。从核心素养教育观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其教育目标与历史教学之中的四层教育目标是相适应的。“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四项考查内容其实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是相适应的,本质还是培养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

(二)核心素养对历史学科的促进作用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突出个人情感、爱国情怀、和谐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具备了之后,对历史学科的促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个人情感与合作态度,才能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学会用辩证历史学的思想去看待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新思考,确保学生在核心素养教育引导下,更为积极地去拓展教材之中历史学的知识。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转变教育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教育与教师素质的关系,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就必须要先提升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先具备高尚的个人修养,能够实现社会关爱,拥有家国情怀,才能够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借助历史教学来形成思想的传递。其次,要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观念下历史教师的转型。传统历史教师主要就是探寻历史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的探索,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基本标准了。核心素养培养观念下的历史教师则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优秀的家国情怀思想感情,并且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去探寻历史现象,从历史现象之中抽离出应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唯物史观,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总之,历史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敢于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自己主动思考历史问题,更好地学习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使课堂焕发活力,从而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合理组织历史知识教学,提炼教育内容

首先,教师要落实历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历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明确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学习历史知识越丰富,越会体会到历史与现实有联系。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过,中国古代也早就说过学习历史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堂上也要引导学生明确历史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从历史中分析现实社会的情况,感受到现有生活经验的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用辩证历史观的思想去看待生活问题,更好地面对生活。在这个基本价值意义下,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从中来进行现实价值的分析。例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提出了“秦始皇巡视被刺杀”的历史事件,组织同学进行阅读,然后从这个阅读之中总结这一事件的背后意义。很多同学就分析出来了结论:说明表面秦统一全国,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政治隐患的。在这个历史价值的分析下,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现实分析,结合时事的内容,做到以史鉴今。其次,要实现历史教材的选择与解读。为了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要先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主要解读依据就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其中就提到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以此为基本依据,教师要整合教材内的知识点,形成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整合式教学。

(三)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形成培养路径

首先,教师要基于历史学科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就是要以教材内的知识点为主要依据,多注重与学生进行课堂的互动。例如,在《水陆交通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点,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来设计问题。请学生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分析中国古代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演变过程,从秦朝一直到清朝,进行详细的史料整理。其次,教师要基于历史学科课外延伸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目前,历史教学课外延伸活动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主要是因为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查询史料的过程中,从“见证史实”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从自主的角度来进行历史学的延伸,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历史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这个阶段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整理,这里面有很多语文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点,组织学生课后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请学生结合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明至清中叶这段时间内的文学发展现状,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文学与历史的介绍。学生设计出几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在这些时间节点之中通过文学作品及创作背景的历史介绍。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在展示成果的结尾,总结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政治背景的关系,形成客观分析历史的优秀素质。

(四)合理规划教学流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

首先,教师要重视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多角度去分析历史学科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特点,实现对历史解释素养与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具体做法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某一个历史事件为研究的切入点,实现事件前后历史时空线索的分析,确保对这一历史事件做出更为精准的解释,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重视全面分析学情,可以在微课的支持下先学,先学的结果以预习单等形式借助网络快速传递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先学”的结果,全面了解学情,进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班级内的现实学情开始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节奏。另外,教师要尝试挖掘多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部编版的历史教材内容是丰富的,教学也有高效性,但是教师为了丰富所学的内容可以尝试整合多种教材版本的内容,将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无限的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多资源、多角度地进行史料实证,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简洁高效的课堂流程,不需要设计过于复杂的流程内容,要以三个左右的板块学习为主,保证在 45 分钟的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畅所欲言,实现更多地历史学科的探索。

三、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评价策略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制订学习评价目标。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是有着具体的指向性的,要强调历史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从历史事件出发,形成辩证历史唯物观念,从历史时空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发展所依循的哲学思想与理论。教师要在这个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立学习评价的目标,具体要以核心素养建构目标为主,不仅包括知识点,还需要考虑到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其次,教师要在课上跟踪完成评价。课堂上学生探索历史学的表现,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情况等,都要完成实施地跟踪评价。具体做法可以借助表格进行各个小组的评价记录,从历史学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规划,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另外,课后开展多元评价,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基本评价方式出发,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结合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学习效果曲线的设计与评价等。而对于课外知识,更是要组织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对自己完成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作为一门充满智慧和思想的人文性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其教育目标与历史教学之中的四维教育目标是相适应的,教育强调突出个人情感、爱国情怀、和谐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历史学科的促进是至关重要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在无形当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贾景艳 单位: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