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对策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对策

摘要:为了让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教学的要点更为集中,能够就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阐释,帮助学生快速吸收掌握知识内容,教师要善于进行准确的教学主题定位,利用教学延伸与拓展服务主题,展开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利用情境创设优化主题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可以让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教学的要点更为集中,能够就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阐释,有助于学生快速吸收掌握知识内容。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采用主题式教学来进行知识的解读,在明确了基本的主题要点后,可以从多方面搜集教学素材,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主题做深入细致的解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展开各类互动,透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构建学生间的交互合作,让学生对主题有更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构建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知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展开锻炼,是历史课堂上很值得尝试的教学实施方法。

一、进行准确的教学主题定位教师

首先需要进行明确的教学主题定位,只要找到了具体的主题内容后,后续的教学设计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课本中每一节内容在知识编排上都有相应特点,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需要仔细研读课本,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的特点,明确教学重难点,确立要达到的整体教学目标。随后,教师可以将一节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应的教学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扩散,将其他关联知识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找准知识教学的定位,能够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有助于主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更好的展开与推进。比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节内容时,在讲到“夏”这个朝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夏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产生的王朝,而夏朝鼻祖“禹”还产生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大禹治水”,正是他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儿子,完成了王位世袭。教师以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介绍这些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解起来也更为轻松。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主题中,就这节内容产生了很深的学习印象。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整体知识框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整体的学习收获更为丰富。

二、利用教学延伸与拓展服务主题

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主题后,为了让这个主题内容得到更好的阐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教学延伸与拓展的素材,基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给学生更好地展示主题,并且就一些重要的学习问题做分析,化解学生的学习疑问,辅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事先搜集和整理各种教学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就教学主题做分析解读,构建学生全面立体的学习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让学生可以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完成主题式教学。为了让选择的素材和资源更好的为知识要点服务,教师需要在素材筛选上多下功夫。找到的素材资源既要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联,可以为教学要点服务,同时,这些延伸拓宽的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量,能够为学生理解学习要点提供依托。这样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才会有良好的落实效果,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更多学习收获。在《辛亥革命》教学中,学习主题应该是“弘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围绕主题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辛亥革命的前一个世纪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武昌起义”的详细内容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围绕主题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素材,让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得到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正面的熏陶和感染。将这些延伸资料和素材引入课堂,能够为主题的分析解读服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主题形成更深入的认识,达到知识教学预设的目标。

三、展开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

在历史课堂上为了更好的进行主题教学,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课本中涉及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是很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这些学习资源往往还会在其他课程中有所体现。教师要善于进行学科间的整合,透过引入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跨学科资源,为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提供不一样的参照。这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多元,对于学习主题的理解会更为深入。教师在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合适的教学设计。在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交互讨论,让学生一同来分析这些历史背景,基于不同的视角理解史实,在这种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加全面的主题学习认知。比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关于秦朝完成大一统,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以各种形式被描写与刻画。教师可以灵活的构建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入一些和这个主题相关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的古诗词,如李白的《秦王扫六合》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李白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秦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进而引出相关主题。教师还可以借鉴同一时期国外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将其与秦朝政治制度进行对比,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基于不同视角来认识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对于史实的认识更加深刻。后续的学生交互讨论环节,还可以让大家将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梳理学生的学习思路,化解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对于这个主题有更加牢固的掌握。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不同的学习主题适合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学主题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相应的历史背景资料。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辅助资料,通过这些素材做有针对性的筛选,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内容,课堂上基于这些资料的呈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要点。教师还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图书馆及网络等渠道获取这些学习素材,综合了解各种历史背景知识。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后,课堂上教师进行历史知识的分析解读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讲到一些难点内容时,突破起来也更为顺畅。做好充裕的教学准备,以及给学生适当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这会让学生获得更多需要的学习辅助资料,这样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的推进才能更加顺畅。比如在教学《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这一节内容时,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在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的时候,如果仅仅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去理解,大家可能只能记住课本中给出的结论:该运动失败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该运动并没有对封建制度有任何撼动。但是因为学生没有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对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慈禧太后专制、官员腐败、百姓穷困的图片或资料呈现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看到这些历史背景素材,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委,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境和社会背景都有更好的认识。有了这些资料作为辅助后,学生更能够真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机械的记忆课本中给出的结论。这才是高质量的历史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于知识有更充分的吸收掌握。

五、利用情境创设优化主题教学

在历史课堂上实施主题式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采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来优化课堂,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相应的交互讨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情境中理解学习主题。同时,对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事件,会有很多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片段,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理解史实,建立学习认知。这种学习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开放,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充分,历史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会显著增强。情境创设可以很好的为主题式教学服务,能够让主题得到更好的彰显,并且辅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掌握知识原理,这对于提升历史课的综合教学实效很有帮助。以《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抗日战争中,很多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学生生活在当前的和平年代,对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选段,既能让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精神产生深刻理解,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顽强斗争、自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学生在看这些影视片段时都十分投入,不少学生都很受感染,大家的注意力十分集中。看完这些影视片段后,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以及当时那些伟大的先烈的付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来给学生解读课本中的知识要点,进行主题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快的理解,学习的印象更深刻,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这会让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元,能够为主题的阐释提供很好的依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知识教学实效,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建立全面系统的认识,促进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有效达成。

六、进行合理的主题选定与划分

高中历史课堂上,在采取主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定科学合理的研究主题,为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构建良好的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达到的课程实施目标有所差别,在选定学习主题上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因素做综合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研究主题做科学合理的选定,要让研究的问题具备很好的代表性,基于主题探究辅助学生吸收掌握知识原理。同时,对于一些知识点庞杂,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的学习内容,教师则需要将这些内容做相应的梳理和汇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有参考性的研究主题,选定合适的研究问题再来进一步推进主题式教学。比如在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教学时,结合这一节内容的特点,教师在选定主题时要有更合理的设计。当放在更长的时间轴线上来看,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过一些较大的变化。在学习这节内容时,需要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形成的一些典型政治制度,并且要了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差异,探寻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于这些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这一教学主题分析各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定的主题具备很好的探究价值,能够充分涵盖这节课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基于探究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框架。这样的主题选定才能够更好的推进知识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对于那些涵盖知识教学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在主题选定时则需要做不一样的考量。比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考虑到这一节内容涵盖的知识很多,其中有大量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等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很难就这一章节提炼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如何根据这部分内容有效开展主题式教学,这需要教师做更多教学思考。根据这一节知识的整体特点,在确立研究主题时,教师可以对多而杂的知识进行了主题划分:重大会议、主要事件,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小主题的探究对这些事件、会议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这样的方式选定主题,很好的对这一节知识展开了概括,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引了方向。合理的选定教学主题,这对于主题式教学功效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在深入研究教学知识点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主题。这会让课程教学的推进效果更理想,知识教学的综合实效也会有大幅提升。

总之,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准确的教学主题定位,利用教学延伸与拓展服务主题,展开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利用情境创设优化主题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刘颖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