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中,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要形成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形成能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观点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历史知识的影响和熏陶中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提升学生从历史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上,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方法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由于受中考选拔考试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会把历史学科当做一门可以提升中考分数的工具,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师生只关注记住了哪些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历史事件。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是教师针对一些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凭借机械记忆的方法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背离了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宗旨,落入了应式教育的窠臼,这与如今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这种功利性的历史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扭转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方法,打破学习为了考试的认知,将初中历史教学由原来的以知识记忆为目的转变到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判断能力、辨析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从多元化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分析的习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1]。在当前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基础目标。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历史学科知识为载体,采用一系列恰当地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历史阅读提升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材中选择的史料都是经过专家和学者仔细斟酌后使用的。这些史料不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而是通过史料让学生能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必须对史料特别熟悉,熟悉史料发生的背景,并能在史料中提取一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还不能达到深刻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最基本地学习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熟悉历史事件,积累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概括要点的能力。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必须通过大量历史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如,教师在教学《俄国农奴制的废除》这一历史内容时,笔者发现教材中利用各种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学生通过对史料认真细致地阅读,对俄国当时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以及俄国侵略他国向外扩张的历史必定会有明晰地认知。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对俄国的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会了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这一重大事件对推动俄国发展进程的重大意义,提升了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2]。

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放在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点上。而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走出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并设身处地去体会历史事件。通过这种切身的体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将历史事件用科学、辩证地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形成对历史事件客观的认知[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行观点的碰撞,纠正自己不正确地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但可以懂得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纠正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辨析历史事件的真善美。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品质朝着健康良性地方向发展,使学生从历史知识中汲取养料,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如,教师在教学《南方的发展》一课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一致达成了共识。可见,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养成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三、利用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民族情怀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经历。教师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精神。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这方面的史料很多。如,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方法,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日本屠杀我国人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学习西安事变时,让学生讨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实施兵谏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思考教师的问题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浓厚地爱国情怀。从而促进历史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思想感情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了解到了什么程度,注重对历史知识点的训练。但对历史知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却漠不关心。这种教学思想不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重视学生历史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宫波,续靖,陈云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2018.

[2]叶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

[3]武朝元.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作者:谭运琼 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