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2篇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放大学(电大)系统已形成了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比较稳定的办学机构(如继续教育学院等),培养了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项目开发和运作管理人员队伍,开发了几乎囊括所有非学历继续教育种类的教育培训项目。

(1)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由于地方电大办学自主权和政府合并办学等原因,电大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央电大调研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761所地市级电大中,50.2%的电大和当地的高职、师范院校合并,其中35%以上的电大合并后成为新校的内设机构;在被调查的1728所县级电大中,64.7%被合并,其中43.2%成了内设机构。部分电大学校,在被并入后的学校中,竟变成了“电大教育办公室”,编制3人左右,负责处理跟电大有关的一切事务,主要是举办学历教育。目前,除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及其大部分市校、少数县校保留了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处),其他相当一部分市、县校已没有了专门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机构。

(2)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人员状况。经过长期的积累,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处)已培养了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项目管理和运作人员队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员组成不尽合理。人员队伍中多以管理人员为主,女性居多,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如某省级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名正式员工中,管理人员18名,女性员工15名,但本科以上仅7人,高级职称仅2人。

(3)非学历继续教育举办的项目。如上述省级开放大学,自2010年以来,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项目较多、新开发项目较少。近三年来,正常运行的项目有27个。其中,老项目24个,新项目3个,新项目数量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已运行15年以上的老项目还在勉强维持,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不强。第二,自主开发的项目较多,系统项目较少。通过中央电大开发的项目主要是证书教育类3个项目(网络与信息技术、用友会计师、通用管理能力)。由于教育培训项目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属地化管理等问题,省校仅与个别市、县校在极少数项目中存在沟通和拓展,绝大多数的项目为各个学校自主开发。第三,考试项目较多,培训项目较少。证书考试、社会化考试项目较多。特别是社会化考试,由于普通高校扩招后,几乎全部迁到远在市郊的大学城,而开放大学多数还在市区,便利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的社会化考试项目。然而,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的长、短期非学历培训项目少之又少,27个项目中仅有6个。第四,面向社会直接开发的项目较多,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较少。与政府合作的主要有计算机中级考试和外语通用水平等级考试项目(已运行18年)、社会教育项目,与行业合作的项目主要是证书教育(认证、对接、考证)和考试项目,仅与1个企业合作了1个短期培训项目,其他项目基本是直接面向社会自主开发。第五,强调社会服务较多,经济效益较少。

在与政府及行业、企业合作中,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认可、提升自身形象是合作强调的重点,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或被忽略。如与省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住建部门等的合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专门网站,并负责管理和运行维护,但项目没有经济目标。

二、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开放大学(电大)办学30多年来,非学历继续教育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问题:

1.非学历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开放大学,还是电大,都是主要面向成人的高等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都应成为其重要的办学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学历继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的主业,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多数定位为管理部门,即便定位为教学部门的,也多是按管理部门来管理,基本不设教师岗,没有专门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组织科室和教学实施人员。

2.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活

按行政部门来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处)是多数电大的传统。目前,开放大学还“没有来得及”做一些改变。非学历继续教育没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明确的办学任务和招生计划。非学历继续教育是一种面向培训市场的教育活动,必须向市场谋发展。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遵循市场的各种规则。没有适应市场行为的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没有提供市场运作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制约条件太多,非学历继续教育效果难免会不尽如人意。如笔者所在的开放大学,在十几年前,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曾制定过一些激励措施,也曾取得了令全国电大认可的办学成绩,但是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取消了责任目标和相关激励措施。

3.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不够开放

首先表现在开放大学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足,数字化网上校园和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还在建设和完善阶段,特别是适应非学历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比较滞后。其次是办学方法的不开放,导致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地点的不开放。传统的培训点面授的教学方式使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学习者被拒之门外。再者不开放的办学理念,还表现在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缺乏必要的认证沟通机制。非学历教育的技能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和转换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4.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效果欠佳就全国电大系统而言,非学历继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具体到特定省、市、县电大个体来看,多数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效果与电大的成人高校性质并不匹配。主要表现在:项目总数少,新项目开发严重不足;承担企事业单位社会化考试较多,技能培训项目偏少;小的短期培训项目多,系统性的、行业性的大型培训项目严重缺乏;强调政府服务,忽视必要的经济效益,即使是社会项目,多数项目的经济收益较差;培训项目质量和学习支持服务欠缺,没有形成特色品牌,社会认可度低等。

三、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针对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形成具体对策:

1.面向市场,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竞争,开放大学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应该是主力军),就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及时进行管理机制改革。首先,非学历继续教育部门应是法人或准法人实体,具有必要的自主权。学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给予人、财、物的政策支持,在学校的制度框架下,非学历继续教育部门可以用人自主、办学自主、财务自主。其次,非学历继续教育部门内部员工应责权统一。各级员工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的过程中,应拥有与其职责对应的处事决断权。最后,开放大学应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经济目标责任制。按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建立尊重劳动、按绩分配的激励机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员工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激励机制也适用于全校教职工,只要为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作出贡献的,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非学历继续教育部门应根据项目开发、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设立必要的职能部门和相关岗位,诸如:综合管理部、项目开发部、教育培训部、系统拓展部等,以及若干管理岗、教师岗、技术岗等。按照部门协调、项目发展、岗位职责相统一的原则,配置必要的部门员工,并根据项目的需要,对新老员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部门内部治理结构设计。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因素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选择采用扁平结构或者锥型结构的管理结构组织形态;应根据本部门的总体战略、外部环境、技术(师资和培训能力)、规模与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进行组织设计,确立因事设职、因职设人、权责对等、命令统一、项目负责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制度;由于继续教育项目的短期性和多样性,可以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便于人员交流和项目沟通。

3.发扬“三贴”精神,强化项目开发

项目是实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载体,项目开发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领导和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开放大学的宣传,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电大的理解与支持。非学历继续教育部门应成立并培训专门的项目开发团队,具体负责项目的开发工作。无论是团队成员,还是部门管理者或一般员工都有开发项目的责任。项目开发者应强化项目意识,开放观念,发扬“贴近政府求政策,贴近社会寻商机,贴近企业谋合作”的“三贴”精神,不遗余力地开发项目。开发的重点是大型的、长期的、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对小型的、短期的、有好的社会影响的项目也要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培训质量和服务也会培育新的、潜在的项目。在项目开发的同时,开放大学应建立健全系统的项目推广和经验交流平台,通过项目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实现项目的拓展和共赢。

4.专兼结合,培养名师队伍

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成人。这些学习者多是在职或待职人员,因为工作的压力需要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或亟须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以便就业之需。开放大学应主要围绕职业技能提升开展市场化的、满足雇主和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因此,开放大学的师资建设应以兼为主、专兼结合,建设一支满足职业技能教育需要的以双师型、专家型、名师型为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建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以校内教师为主,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胜任职业技能教育的一支专任教师队伍;二是,从高职院校或行业、企业聘请一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高级职称,有开设或拟开设项目的多年从教或从业经验,是原单位的骨干或主管以上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资源储备。

5.依托社区,拓宽非学历继续教育渠道

社区是最基层的居民聚居组织。社区蕴涵着各种各样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人群。由于社区贴近学习者住处,因此其具有组织教育培训的独特的便利条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一部分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对拓宽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渠道具有重大意义,且在现实中具有完全的可行性。首先,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全民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支持体系是开放大学的办学任务之一。其次,遍布社会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多是由开放大学的各级学校创建,或与开放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预见的是,依托社区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将为开放大学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6.集合优势,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品牌是财富,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立足市场,面对竞争,赖以生存的根本。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教育活动,具有企业竞争的基本属性。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打造一个能体现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自身核心价值、信誉和质量的品牌尤为重要。开放大学有着其他高校无法具备的传统优势,诸如30多年主要面向成人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经验、覆盖全国的办学系统、“三网合一”(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的教学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开放大学应加速探索远程开放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优质网络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专兼结合的名师队伍、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学分银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以人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继续教育的模式建设。开放大学对通过继承和创新形成的多重优势进行集合,并应用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必将全面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粗浅思考,有些观点和看法可能失之偏颇。通过本文,希望引起从事开放大学事业的同仁和关心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能对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开放大学通过认真检视自身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办状况,积极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必将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作者:曹永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二篇

一、课程设计及教学以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坚持职业性、技能性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

首先,课程的设计要符合非学历教育目的“职业发展”的特性。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最大不同点是学历教育是系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教育,而非学历教育主要是针对职业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而进行的实用性教育。正如贝恩所言“向成人提供的教学项目必须适于学习者,必须针对学习者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所处的环境。”非学历教育是针对从业在职人员,为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既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成人教育各种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还应该看到,非学历教育的对象往往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他们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水平。上述两方面是我们举办非学历教育的最基本的逻辑起点。而现实中的高等院校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往往是重知识教育轻技能培养,重系统理论讲授轻实践能力实验水平的提高。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坚守学历教育中的系统知识传授,因为这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组织者最驾轻就熟、最擅长的最省力气的教育模式。这恰恰是非学历教育难以提高质量的所在。

淮北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抓住了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水平这一根本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做到了基于学科、师德为先、问题中心、案例载体,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课程选择和安排中,各项目的实践性、实验性、研讨性课程均占有70%以上的比例,有的项目如置换项目所占比例近80%。其次,教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这个要求就是变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为你学什么、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选择教学内容对教育对象起到补其所缺,获其所用,就其所能,培其所长的作用。关于课程目标的确立,泰勒建议把“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这已成为课程研究者们的共识。它要求我们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要对上述三方面进行考察、了解、分析它们对课程的要求,进而进行价值判断,最终确立课程目标和选定教学内容。淮北师范大学在所进行的培训项目举办之前,先行向即将参与培训者发出征求问题函,广泛征求和询问培训者的基本需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问卷的回收达90%以上。与此同时,项目的组织者利用多种形式征求送训学员主管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意见。

学校把这些外部信息归纳梳理后,合理的建议及诉求在项目的教学内容上都能予以体现。因此,教学课程及内容的安排受到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赞同,对课程安排的满意率达100%。其三,重视营造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非学历教育的对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讲求速效性,即少投入高回报,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等不适应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淮北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项目过程中,走出校门,走出课堂到中小学校教学的实践中去,让受训者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和经验。如置换脱产项目的学员到影子学校,在指导教师影子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直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了提升专业水平,锻炼教学能力的捷径。在学习的方式上,充分注意到学习者已拥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技能,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和工作经验,因此更多的是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方式方法。

教学情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融洽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非学历教育的特殊要求,营造非学历教育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首先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尊重学员,热爱学员,组织启发式和友爱式的教学活动;其次发挥教师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倡教师充满激情教,学员充满情感地学,营造双方时时进行情感交流的课堂气氛;第三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意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双方在情感、语言、心灵的沟通中,达到教与学的互动。

二、坚持适切性原则,精心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团队

非学历教育的常见形式是分项目培训,其教育对象的灵活性、复杂性、期望值的高效性是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显著特点,这就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团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作任务更具复杂性。教育对象来自不同的社会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岗位背景等,又有不同的多重的社会角色,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等也都有一定的差异。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学习需求的复杂性,直接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复杂程度。二是教学工作的灵活性。非学历教育的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工学矛盾非常突出,身体、学识、经历等因素决定了接受知识的能力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安排上,灵活安排时间,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考评方法。三是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但对于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来说创造性的特征更加明显。教师要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创造性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等传授给学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以教师自己创新的积极性来影响学员带动学员。非学历教育教学团队的工作特点及所应承担教学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这支队伍构成必须是复杂的,素质素养必然是一流的。

开阔视野、灵活选聘教师成为组建教学团队的必经之路。首先是开阔视野、礼贤下士。面向校外,在更广泛的空间里选聘教师,校外、城外,专业以外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选聘对象,他们的受聘,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新的信息,不同的成功经验。淮北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项目的过程中,仅省域外的专家就达到了43.4%,这给开拓学员的视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次精心组织各类型的教师,使教学团队保持高度的适切性。合理、协调的教学团队应由全面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信息的名家、长期在一线的专业技术专家、本学科专业的科研人员等三部分组成,也就是由专家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的教师组成。各类人员的比例虽依非学历教育的具体任务、时间长短有所区别,但一线教师、实践型、技能型教师应占较大的比例,这是由非学历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标所限定的。淮北师范大学在施行《国培计划项目》中,聘请一线教师平均比例为53.1%,最受欢迎、最亮点的往往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他们中的本土教师,常常被称为最能解决问题的教师。

三、坚持实行科学质量观下的督导与评估,保证督导与评估的有效性

当前非学历教育的督导与评估是非学历教育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处于没有章法可循,没有制度约束,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依据的状态。这也是造成非学历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非学历教育往往内容集中、时间较短、督导评估难以展开和实施,因此多数情况下,督导评估无组织、无制度、无动作,没有发挥教学监督与评价的积极作用。改变这种现状是提高非学历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首先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近几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推进,高等院校的非学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在形式上、种类上、数量上都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部分重点大学的继续教育已舍弃了学历教育,把非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主战场。但到目前为止,鲜有看到非学历教育教学督导组织的建立和完整的督导制度。相比较高等院校中的学历教育的督导督学制度相对完善,有组织、有章法、有动作、有效果,这是非学历教育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解决了组织和制度还要针对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解决督什么、怎样督的问题。淮北师范大学实施《国培计划项目》过程中,发挥教学督导走出了新路子。

在成立组织、制定考核体系的前提下,制订了《国培计划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了督导的内容,从项目的立项评估开始,到项目的结束,对项目进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既有课程设计的建议,又有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也有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更有项目的考核结论,使每个项目的每一个进程都能接受监督和指导,实现了全程导控:即全程跟踪、全程论证、全程评审。其次是建立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分类标准和考核体系。评价考核是检验评判非学历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实行评价和考核一是要做到方法的运用上要符合非学历教育对象“成人”的学习规律,少用量的考核,多采用质的评判。二是评价的内容变终结性为过程性评价,评价是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估。三是发挥教育对象、学员单位的评价作用。

让社会和受训者成为评价的主体成员。非学历教育的质量界定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是修正非学历教育教学偏差,确保提高质量最好的帮助者;四是重视考核评价的信息反馈作用。反馈应及时、准确。淮北师范大学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每个项目都制订了评估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如:《国培计划教学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国培计划项目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这些举措对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继华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