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思路构建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思路构建

摘要:终身教育是新时展诉求,从业者接受教育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而高职院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受到资金、时间、人力、方法等诸多限制。为了突破这些限制,分析高职教育拓展继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提出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及发展策略,以便为高职院校在短期内达到继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支持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院校;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是否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战略目标,取决于社会主体是否能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而高职院校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主阵地,发展继续教育模式责无旁贷。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针对继续教育的开展十分有限。

一、终身教育的时代诉求

当前社会发展对于终身教育的效果高度关注,而新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终身教育形势刻不容缓。从新时展要求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化发展路径能够发现,终身教育的时代诉求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多元化能力发展

当前社会迎来了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与历史时期,“工匠精神”是我国在新时代崛起的原始动力与基础条件。现代职业者不一定需要具备耀眼文凭,但是一定要坚守岗位。不一定要具备专业研究的学术能力,但是一定要具备所在岗位中的多元化能力需求。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拓展知识与技术维度,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才能支持各个领域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终身教育的时代诉求也是基于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否能够达到精益求精的工匠技术,是否能够达到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取决于终身教育的时效性[1]。

2.多维度职业要素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上,针对个人的专业、技术、素质等多项要求充分体现。多数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上也需要补充学习资源,甚至学历,才能具备解决职业专属问题的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的多维度职业教育要素尤为重要,一方面是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备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职位与岗位对于学生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虽然全权负责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培养,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培养效果已经达到了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因此,对于学生的多维度职业教育要素既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需求的职业化要求。那么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是否能够为学生拓展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内容,也成为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要求。

3.多项目并行开拓

多元化能力发展是岗位要求,多维度职业要素是职位考量,而多项目并行开拓是现代企业主流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物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转化了传统的生产技术与模式,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求贤若渴。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否能够根据企业发展要求设立专业、技术、以及多项目并行的教学科目已经成为衡量高职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终身教育的理解范畴也需要延伸至职业教育同企业需求的对接中。只有高职教育以继续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和补充针对学生的后续教育,才能完成现代企业的多项目并行要求,进而输送大量能够真正创造实际价值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教育拓展继续教育的利弊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能够明确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是新时代的发展诉求,对于社会、岗位、现代企业发展都具备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要实现终身教育也并非易事,需要全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客观甄别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

1.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时间有限

高职教育同高等教育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与活动,后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在终身教育的社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更加具备了培养职业人才专业技能的优势。其教育资源首先是针对职业技能的拓展方向,虽然其理论知识体系并未深入学术研究方向,但在职业技能与专业操作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职业人才的多元化能力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如果将往届学生召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必须充分考量教师、时间、场地的具体功能是否具备[2]。虽然高职院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如双休日或寒暑假开展继续教育,但接受教育的职业者是否具备同等的空闲时间有待考量。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资源虽然充分,但相对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平衡教育资源与时间的配比,才能优化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模式。

2.教育实力客观,教学评价主观

近些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在每一次教学改革中都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从教学实力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真实能力。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皆为客观的教育实力硬性指标。这些硬件配置对于高职院校实现继续教育具备较强的支撑力,但并不代表教学评价具备了同等的客观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反馈信息并不理想。而这样的情况与教学评价过于主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习惯于采取笔试和课堂教学评价综合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而现代企业则是以最为直观的绩效考察职工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如果开展继续教育,必须以企业多项目并行开拓的实际要求为评价准则,否则,也会降低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其中需要全面衡量的问题是职业者需要学习的方向,而并非高职院校能够提供的教育方向。基于职业者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其专业、技术、职业素养等多种需求是设计和完善继续教育课程的基本要素。如果一旦偏离职业者和企业要求,其客观的教育硬件实力也会相对弱化。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仅凭硬件实力作为继续教育的资本,而是应当深入发掘能够提供的教育内容,同时转化主观评价的习惯,以职业能力和企业要求作为客观的教学评价指标。

3.教育需求广泛,教学对象匮乏

高职院校实现继续教育必须具备客观的教育主体,虽然目前从业者对于继续学习的愿望极为广泛,但并不一定具备接受教育的空闲时间。从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从业者日均工作量达到12小时以上,多数企业绩效要求较高,普遍性加班已经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必要措施。而其他地区从业者的空闲时间虽然较为充裕,但接受继续教育的空闲资金十分有限。总体而言,一部分从业者有资金接受教育但并无空闲时间,另一部分从业者有时间接受教育但并不具备可以维系不断学习的资金。因此,造成了教育需求十分广泛,但教学对象极其匮乏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要实现继续教育,首先需要精准地找到需要接受教育的从业者,但是教学对象匮乏并不利于继续教育的深度拓展。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并非高职院校能够单方面解决,尚且需要政策与资金的扶持,补充从业者接受教育的时间与资金。同时也需要启动部分社会资源,补充从业者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

1.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是高职院校实现继续教育的原始动力,如果当地政府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会造成多项教育措施无法全面落实的被动性。如果要化被动为主动单纯的政策支持略显不足,适当的经济支持也是补充教育效果的必要措施。一方面,针对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从业者,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同策划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才能引导企业方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针对欠发达地区的继续教育问题,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或者由金融机构提供教育资金或贷款,以便为从业者解决继续教育经费的实质性问题。

2.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在实现继续教育的道路上必须全面考量自身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任何一方面的实力欠缺都会造成继续教育在某一时间段无法继续开展的不利局面。一方面,软实力可以视为教育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即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但是现有的在职教师并不一定具备继续教育的能力。以往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是在校学生,这些学生并未接受过职业熏陶与岗位磨炼,教师的教育活动较为适用,学生的接受情况较为良好。对于已经从业或在岗位中获得了一定成绩的从业者而言,需要的是更加契合岗位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将从业者与在校学生混为一谈,其教学软实力也会相对弱化。另一方面,硬实力可以视为高职院校当前的教育资源,其硬件设备或软件设备是否与在职人员的应用设备相配套,是最为关键的教育难点。虽然目前高职院校丰富了大量先进设备,但与企业方所使用的部分新型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这些设备的硬实力方面高职院校无法提供,其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率也相对有限,并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基于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全面度量,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当为补充这些资源,才能保障继续教育的实际教学质量[3]。

四、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1.与当地政府建立教育基金,补充教育资源与教育经费

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首先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必要的教育经费及拓展教育资源的相关资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依靠金融机构为从业者提供助学贷款,虽然可以解决社会压力问题,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势必有所下降。为此,应当从教育基金的设立方面酌情考量,而唯一能够推动教育基金落实的当属政府职能。那么高职院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创建适应继续教育的教育基金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适当引入社会资源,补充每一时期的继续教育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将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融入其中,高职院校的研究课题一旦获得商用价值,也可以作为补充教育基金的额外途径。而高职院校的主要对象,从业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申请该项资金,并以后期接受教育所获得的劳务补偿作为反馈基金的补充,进而形成该项教育基金的良性循环,支持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时间逐步完善。

2.与企业方加强联系与合作,补充教育时间与教育实力

现代企业迫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更新换代了诸多硬件设备,而高职院校短期内无法直接更换相关设备,可以与企业方加强合作,通过高职在校教育和企业实践场地的双向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实力。为了实现双向教育的模式,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方达成支持继续教育的共识。而企业方内部场地的征用,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技术指导等价补偿,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完善继续教育的可行性拓展。同时,在企业方进行内部培训,也可以规避一定的教育时间不足问题,从而达到补充教育时间与教育实力继续教育优势。除此之外,企业方也需要将目前所应用的最新技术与部分知识产权与高职院校共享,以便专业教师分析当前的企业发展路径,为从业者提供更为全面且契合度较高的继续教育内容。

3.设置在职教师培养系统,设计继续教育课程范式

高职院校教师在以往时期教育对象为学生,已经习惯于对并不具备职业能力的学生进行教育,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必须转化教学模式的适应度,以从业者为教育对象的课程设置也会更加具备专业性与技术性。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需要设置在职教师培养系统。以高职院校在职教师为培养对象,将部分企业正在应用或广泛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作为学习资源的更新环节,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当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具备了关于培养从业者的相关经验,以及适用于职业需求的相关技术之后,需要进一步设计继续教育课程范式。该课程范式是引导所有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核心区域,当企业方与从业者认可某一项课程规划后,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践效果,以及课程设置维度的参考价值,以便为其他课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而且从业者的继续教育问题,并非短时期的阶段性培养可以随时完善,而是需要不断补充教育时间、完善教学资源、更新知识体系的长期过程。高职院校应当做好针对所有在职教师的全时间维度的培养计划,只有在职教师达到了继续教育水平,才能支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

五、结语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必要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虽然高职院校目前具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经验基础,但并不代表长期开展继续教育的时间、资源、设备、功能皆已具备。为此,在优化继续教育的模式上需要重视“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以及“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同时需要与当地政府建立教育基金,补充教育资源与教育经费。并与企业方加强联系与合作,补充教育时间与教育实力。此外,需要设置在职教师培养系统,设计继续教育课程范式,以便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具体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与完善,支持继续教育的全面落实,为从业者的终身教育奠定教育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伟.“互联网+继续教育”业态中地方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9(1).

[2]孙干.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发展和创新[J].科技资讯,2012(17).

[3]张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基于终身教育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作者:沈美英 单位:金华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