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探析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探析

[摘要]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房地产专业教育融合的教改实践,并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房地产

1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行业分工细化、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日益规范、“互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智能化技术手段广泛应用等,使行业产出效能、产出质量普遍提高。经济转型的本质是经济增长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实现这种转变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内驱力来自于人才。因此,在行业发展转型升级背景下,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成为企业越来越需要的资源。我校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主要面向房地产经营职业领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在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上,我校强调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深入推进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职能力,为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专业人员。然而,一直以来,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方面尚考虑不足,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变革思维比较薄弱,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少奋斗精神、不善主动思考、少有开创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于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和长期发展都非常不利。如何适应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成为高职房地产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的问题。

2专业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现状

2.1教育方式

我校对房地产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教改前主要依托的是第二课堂。课内教育方面,房地产专业三年总学时为2668学时,设置了素质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拓展教育课。所有课程中没有专门的以培养创新创业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相关度较高的只有一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8学时。第二课堂方面,学校开办的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有价值的活动载体有: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讲座、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申报、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平台等,这些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为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2.2存在的问题

教改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课内教育缺乏,第二课堂为主的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2.2.1覆盖面小

从培养范围上来看,参加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讲座、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新苗项目申报、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占比不高,受益对象范围狭小。

2.2.2重视度低

第二课堂活动为非必修性课程,时间为课外,活动具有随机性,绝大多数同学对其不够重视。

2.2.3专业性不高

从培养内容上来看,第二课堂一般仅作通识性创业知识培训,如公司设立、大学创业方法、创业案例、创业政策等,侧重创业励志教育和一般性公司运作培训等,不能深入到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

2.2.4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技术含量低

从学生的创业实践来看,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多为面向校园学生的生活服务类的创业项目,专业技术含量低、服务范围小,面向社会的本专业技术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极为少见。综上可见,只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由于缺乏普及性和专业的融入,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很难得到保障。

3房地产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改实践

为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变化,围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房地产专业人才,我校房地产专业近几年实施了以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3.1设置“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从2017年起,我校在房地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能力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中,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了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能在房地产行业从事项目策划、项目置业咨询、房地产评估和不动产投资、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安排上,创新创业课开进了第一课堂。房地产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原有的专业必修课开设外,在专业拓展课部分特别增设了创新创业模块的选修课2门,分别为《房地产创新创业导引》32学时,《创业路上法律风险的防控》32学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以课内教育的方式固定下来,分两学期用一学年时间进行培养。

3.2实施“专创”融合的课程开发

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将专业技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是培养专业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路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之后,又实施了“专创”融合的课程开发。首先,建立了“专创”融合的课程标准。以《房地产创新创业导引》课程为例,基于启蒙引导的理念、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理念,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课程教学使学生紧密追踪房地产行业及企业发展新动向和新趋势,认识就业时所面临的环境,能尽早识别房地产业的发展中,新需求、新市场、新业务、新模式、新变化及存在机遇与威胁,拓展房地产领域的创新创业视野,唤醒创新创业意识,植入创业精神。其次,开展“专创”融合的教学案例建设。“专创”融合的教学案例是最生动的教学资源,收集和编制专业领域创业案例,对“专创”融合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创业案例应与大学生能力相匹配,因此本区域、近几年、大学生、房地产行业领域作为案例筛选条件。例如结合物业管理中的停车问题、维修问题,收集了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共享停车”、“E修鸽”等。最后,实施“专创”融合的教材建设。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材非常少,特别是房地产领域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尚属空白。“专创”融合教材的开发,为满足房地产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需求十分必要。为此,目前专业组正着手《房地产创新创业导引》教材的编写,使其在培养房地产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教育功能。

3.3开展房地产专业“专创”融合的课程评价

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是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学目标实现具有导向、激励、考核功能。“专创”融合课程在评价设计上,应以学生实践为主要考核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情况。方法为:创新创业知识鉴定(10%)评价内容:考查学生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考核方式:笔试为主。创新创业意识鉴定(20%)评价标准:创新精神、钻研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意识;考核方式:观察、问卷鉴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综合鉴定(70%)评价标准:创新思想、创新实践成果;考核方式:实践成效鉴定。这一方法摒弃试卷考核方式,强调了实践评价,学生的被考核压力不低,促进了学生综合进步。

4教改初步成效

通过两个学期的房地产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改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4.1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明显增强

4.1.1创新意识普遍提升

本次教改,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17级2个班进行了教学实施,教育对象共67人。采用五级量表让学生对开设的《房地产创新创业导引》课程是否对自身创新意识有价值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下:70%同学该课程认为对自身创新意识提升非常有价值,18%的同学认为比较有价值,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从教改中获得创新意识的提升。在学生访谈中,有学生反馈说“本学期房地产创新创业课,是一个亮点,非常实用,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课程本身,让我在学习其他专业课时都会想可不可以创新,例如在学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时,自己总在想是否可以创造出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操作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建立24小时服务中心,推行首问追究制等”。

4.1.2被动学习根本改观

以往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不太清楚专业知识的作用,学习起来很被动。而在专业创业教育实施之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牵引着学生猎取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因此学生学习状态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多的体会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深切理解了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动力。

4.1.3出现一些标志性成果

在教学的启发下,一些同学开始萌生创新创业的想法,课内课外不停地思考、想点子、和同学交流讨论,课余时间也充分调动起来。有几位同学完成了比较可行的创业计划书,还有同学申请了专利创新。如房地产17-1班一位同学在课程学习期间,识别生活中外卖餐盒可以开盖的不安全因素,萌生申请了一种防偷吃式快餐盒的实用新型专利。

4.2教师创新创业素质不断提高

部分教师进行了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或进入企业作访问工程师,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创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5教改建议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显示出的初步成效,为我校继续深化这项教改,注入了信心。本次教改探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今后不断改进,主要有:

5.1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专业教师缺乏

专业教师在专业上具有专长,但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存在短板,浙江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创业导师培训班,对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素质提升有很好的作用,但时间短、名额有限。仍然需要寻找多种途径提升专业课程老师的创新创业素质。

5.2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与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存在矛盾

在教学上与传统专业课教学不太一样,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内容可能安排参观、企业家讲座、社会调研、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等,活动为主、实践为主、且灵活丰富。而传统的课堂上课时间地点频度和节奏过于固化,办理调整手续过于繁杂,教师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非常受限制,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学校教学管理上应适应并能够跟进。

5.3对教师、学生的激励制度不健全

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培养很有价值,需要持续推动。现有学校制度没有专项制度,也没有区别对待,导致创业课程教学按传统课对待,学生成果按传统课的成绩对待,开课教师没得到激励、有实质创新创业的学生没得到认定。激励制度不跟进,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就无法可持续,所以这方面应加强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1]梁晓芳,柳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5).

[2]姜留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01).

[3]张清源.一种防偷吃式快餐盒的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书[Z].2018.

作者:周成学 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