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思考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思考

摘要:智能时代传统财务会计向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软技能;融合和重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能够对接不同岗位要求的实作实训平台;推动校企双方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关键词:智能时代;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模式创新;实训平台;师资团队

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会计产业领域,财务智能化和财务共享服务正在逐步推进,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向业财融合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转型已成为智能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日趋明显,以往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必然倒逼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势必导致旧岗位不断淘汰和新岗位不断诞生,具有软实力的从业者将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变化,在新岗位中找到立身之本。因此,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较强操作能力,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目前中职学校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但往往忽视对学生自身的生存及在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软技能培养,软技能成为制约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障碍,注重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因此,要构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软技能培养,广泛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生存与发展技能;重视和加强团队教育,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交流、交往和合作能力;开展岗位适应能力教育,引入企业导师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礼仪的指导培训,通过视频学习、现场模拟、案例思考、培训讲座等方式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养成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的职业人。

二、适应时展需求的课程设置

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尽管各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一般是最核心的课程,此外还有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等课程。虽然各校随社会形势变化都会相应调整一些课程和内容,但总的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还是属于传统型的,其内容还是基于手工记账和人工核算条件下的要求,对于智能化背景下企业需要会计人员胜任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决策等内容,基本上没有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由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需要,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导致学生智能化思维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网络财务”“全能ERP软件”“数字化管理”等多种定位,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必须进行融合和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向宽口径、重能力、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发展,要将与业务有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融入进来,增设电子支付、网络银行、跨专业综合实训等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更好掌握随时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及边缘知识。目前具有综合化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具有财智和商智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富有特质的个性化人才将成为产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相关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较多拓展课程,增加选修课范围和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课程,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专业课程。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

目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专业。由于会计专业特有的“保密性”决定了中职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是校企合作是实现学生与实际会计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契合点,赋予校企合作新的内涵,使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相衔接,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班级与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办学。建设能够满足学校要求、企业需求集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对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社会服务、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可能的高水平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到从校外顶岗实习向校内会计工厂拓展,从校内模拟实训向真账实操延伸,从师生教学模式向师徒教做延伸,从校内课程考核向行业能力认证拓展,真正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1.中小微企业财务服务入校。通过当地记账公司入校进行记账真账实操,切实培养学生的真实岗位工作能力。2.企业运营与企业文化入校。围绕会计职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在商务沟通、职场礼仪、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3.智能会计与财税机器人入校。随着智能会计及财税机器人在产业中的大量应用,将票据扫描、票据智能识别、机器学习、自动审核、自动记账和业务配置进入校园,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生产技术。4.产业案例与产业业务入校。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和财务公司的典型案例资源引入校园,为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提供调研参考。5.企业人才需求与招聘入校。将企业真账带入校园,由企业师傅讲授真账实操课程,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企业岗位工作,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推荐服务,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

四、对接岗位层层递进的实训平台

在智能时代的变革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中,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应注重“认知学习---实务训练---智能化学习---真账实操”四个方向,积极打造“理实一体化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智能化记账实训课程、记账实操课程”四个层面的实训课程体系。搭建能够对接不同岗位要求,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实作实训平台。1.搭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平台。构造手工记账实训环境,满足手工实训及单项技能实训需要,配合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实训,掌握会计账务处理原理。2.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满足综合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职业判断能力。3.搭建智能会计实训平台。依托财税机器人构造与产业接轨的人工智能自动记账实训环境,进行人工智能记账建模、精准扫描及数据分析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入制造、零售、贸易、酒店、物流建筑、电商、科技、文化等9大行业中小企业业务,开展人工智能自动记账环境下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掌握职业技能的需求,让学生具备领先的职业能力。4.搭建记账平台。在校内开展记账工作,将记账公司的真实生产过程引入学校,学生分阶段、分组分批体验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专业老师现场指导,开通在线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答疑服务,满足学生进行记账实作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具备真实的职业能力以及真实的企业实践经验。

五、转变观念校企共育的师资团队

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趋向数据共享化、核算自动化、操作简单化、能力综合化,因此,教师的智能化思维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兼具会计专业知识和智能化知识的复合型教师还比较缺乏,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移动终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新资源了解不多,深入程度不够甚至加以排斥,没有根据新形势对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没有将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手段、新资源进行融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基于固有的知识体系完成授课,无法传授学生需要的满足智能化时代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形成智能化思维至关重要,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才能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使新技术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师资。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校企应共同提高教师挂职锻炼实效,共同提升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能力。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严格规范地选聘、管理企业兼职教师,努力打造一支产业教师团队,并涵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教学、社会服务等各方面。

参考文献:

[1]陶蕃丽.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J].商情,2016(020).

[2]王晓慧.中职学生软技能培养的对策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

[3]潘纯.论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再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7(003).

作者:关红 单位:大连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