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创业就业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创业就业教育的系统内容,实践指导部分较弱,教学模式不合理,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打造以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为基本导向的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在经济管理理论课程中融入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营造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主动进行创业就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立经济管理类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奖惩机制,打造完善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创业就业

1创业就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创业就业教育的系统内容

我国创业就业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内容上缺少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仅仅是把创业就业教育作为正常教学活动的附属品,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创业就业教育体系。

1.2实践指导部分较弱

经济管理类创业就业教育的实践部分主要以案例分析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在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的实践指导能力较弱,致使实践项目不合理。

1.3教学模式不合理

高校经济管理类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较少,研究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二是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也较少,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缺乏深刻认识,无法形成自己的见解;三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与政府、企业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在互通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4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

高校经济管理类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评价方式尚存在不科学化的因素,缺乏考核标准和系统的考评体系。

2打造以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为基本导向的理论课程体系

2.1在理论课程中融入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关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要凸显出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出系统性、个性化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至少需要涵盖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2.2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创业就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因素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就业文化环境,可以在经济管理学院或全校范围内举办和创业就业相关的社团活动,比如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比赛,建立创业就业学术论坛,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断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业就业综合能力。

2.3设立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奖惩机制

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难在缺乏资金支持上,高校经济管理学院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设立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必要支持。另外,高校还可以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创业就业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并对创业就业实践没有成功、已经取得成功和表现良好的学生分别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金,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就业积极性。

2.4打造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

结合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的要求,高校要及时成立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小组,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和考核评价体系,将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在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情感主观性。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转向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岗位竞争能力。

2.4.1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评价

第一,对学生创业就业理论知识的评价。理论知识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就业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了解学生对创业就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对学生创业就业意识的评价。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创业就业意识的评价内容具体包含学生的创业思想、创业品格、创业能力,但这些指标很难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进行量化,可以应用一些量化心理学战术的方式从大体上衡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心理测试。第三,对学生创业就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实践能力评价是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评价,实践能力评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4.2对学生创业就业培养效果的评价

第一,对学生创业就业率的评价。为了检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学习成果,政府部门需要每年定期统计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第二,对以就业创业为基本导向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评价。以创业就业为基本导向的经济管理理论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上。以创业就业为基本导向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一系列课外教学活动的举办和论坛的开设等方面。

2.4.3对学生创业就业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第一,社会满意度评价。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认同度、企业品牌的塑造、竞争优势的打造和市场份额的占据等方面。第二,对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结构和收入情况的评价。将职业声望作为经济管理专业职业结构划分的重要依据来对经济管理毕业生的社会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职业声望层次分别是以教授、企业家、专家为代表的第一层;以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为代表的第二层;以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管理者为代表的第三层;以普通基层、简单劳动为代表的第四层。社会可以通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这几个层次中的从业比例和水平来衡量学生创业就业的质量效果。

2.5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布置,学校则要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密切合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共赢。同时,还要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将课堂教学转移到企业,在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将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理论知识掌握密切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余茂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浅析[J].中国市场,2019,(09):61-62.

[2]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陈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9.

[4]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作者:关钧元 罗晓宇 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