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物理学科的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应试技能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探索、开发和运用身边的一切物理教学资源,驱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化、运用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核心素养。本文从四个维度论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生活化;物理学史

一、学习兴趣的教学意义与物理教学困境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个体内在的需求引起的动机。学习兴趣是人类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1],它是内部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和运用知识,最终形成核心素养,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学技能不够成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高中物理难度逐渐加大,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物理成绩越来越差,最终使得高中物理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恶性循环困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展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有用的且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在讲解电路知识时,可将知识拓展到集成电路、芯片等知识;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列举生活中用到的房卡、饭卡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街头艺术表演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如“胸口碎大石”“空中悬浮”“花瓶姑娘”等,分析其中运用到的物理原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存在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中的一切与物理知识联系对应,积极探索、开发、运用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资源实现物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展现物理的辩证美、逻辑美

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辩证史,其发展过程时刻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它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科学真理。因此,教师要积极介绍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物理学中的每一种理论,但也要提醒学生这些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例如,当经典物理学建立之后,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经完备了,然而物理学中的三大发现使得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从而开启了物理学革命,进入现代物理学时期。同样,在宇宙时空观问题上,教师不可片面评价“地心说”与“日心说”谁先进,而要深入分析,指出两种学说的本质是参考系的选择问题,选择太阳作为参考系很多问题比较容易解释,而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日心说”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绝对时空观,然而在现代物理学中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相对论的时空观。就知识本身而言,它是讲逻辑的,教师要展示物理知识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的逻辑美,而不是将物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物理枯燥乏味,逐步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因此教师要学会采用多种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行推导,找出其中的规律、公式,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开发运用物理学史中的教学资源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有限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不能很好地开发运用物理学史中的教学资源。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发并运用物理学史的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在肯定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牛顿为经典物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牛顿及其理论局限性的介绍。比如,牛顿在晚年信奉神学,将未知的一切归功于上帝,写出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此外,牛顿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微观世界物质的运动机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认识了牛顿,而关于牛顿的介绍大多都是牛顿的成就,对于牛顿及其理论学说的局限性基本不予介绍。这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出现认知偏差,认为科学家是完美的,是绝对正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物理学家及其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更加深入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物理学家,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物理学史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知识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脉络和总体规律。同时,积极探索、开发、运用物理学史中的物理教学资源讲好物理学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内化物理知识。但在开发运用物理学史中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本末倒置、偏离主题。

(四)开发运用当前网络影视媒体中的物理教学资源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且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使用“整体法”的原则是不考虑系统的内力,很多教师教学中都强调不分析系统内物体间的内力,但基本没有教师给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分析内力。其实质是因为在一个系统里的内力不影响系统的运动状态。在进行“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掉下悬崖时通过左脚蹬右脚背,右脚蹬左脚背的方式回到了地面的影视片段进行教学,深入分析说明这是影视效果,不符合物理规律。左右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他自身的内力,不会影响他下落的运动状态。通过这个错误的事例说明为什么在使用“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考虑内力,因为内力不会影响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桥段,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内化物理知识。此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科幻影视作品并推荐科幻题材方面的优质影视作品,例如《彗星来的那一夜》《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等,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网络媒体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发展热点进行教学。比如,对于每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研究成果以及物理学前沿的一些研究热点,教师可以通过“降维”处理的方式将高深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拍摄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2020年10月6日三位物理学家由于在黑洞方面的突破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基于此,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黑洞,讲解黑洞形成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借着科普的机会复习“核聚变”、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另外,教师可以抓住网络热点视频,将其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比如,针对网络上火爆的“徒手劈砖”视频,教师可向学生演示并分析指出视频中运用了物理中“动量”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动量”的理解。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发和运用网络影视媒体中蕴含的丰富物理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发和运用身边的一切物理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物理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己,践行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理念,勇于探索创新,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作者:张祥赞 徐雪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