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议

摘要:信息技术和物理学有着密切联系,物理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动手操作为基础,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融入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带领学生挖掘物理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思考能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缺少实验动手能力,致使频繁出现物理实验的错误操作。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正确的措施,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参与的机会,提升学生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主要阐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的首选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实施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存在,要改变初中物理实验的枯燥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开展动手操作,掌握更多物理知识,实现全方位发展。

一、加强物理实验趣味性,优化改造教学仪器

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多,可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添加小魔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比较难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神奇的物理现象。魔术的实质是物理现象,它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此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在讲解磁铁的内容时,可询问学生为何小熊会跳舞;在讲解流体压强过程中,询问学生为何两张纸越吹越靠近。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思考,刺激物理思维,尝试动手操作。教学仪器影响着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保证能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实验室的器材教学效果差,实验现象不显著,物理教师需要改进实验,保证实验现象明显,能够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可能无法真正演示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缺少对比性。物理教师可改变实验装置,使用相同的三块木块,其中一块粘有沙子、一块帆布、两个定滑轮、两个测力计等。当准备好教具后会发现,此实验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和对比性。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够让学生获得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正确结论,教师自制教学工具可根据教学经验摸索。虽然制作实验用具较麻烦,但对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实验效果更有利,能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实验的本质,准确地总结实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简单物理规律通过演示实验便能够获得。

二、培养学生识图和画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物理教材由传统的重视知识讲解变为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要重视自身经验和发展,教师也要为学生探究实验活动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但是实践活动需要有趣味性和隐蔽性,使学生能够勇于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探究则无法总结错误结论,或者是不探究便不知道答案在哪里。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对探究实验有强烈好奇心,从而突出新教学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精神。课本中包含的多种滑轮组装图、电路图等,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规律,通过想象正确认识物理规律,通过作图进行判断和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在绘图中引用信息技术,这样能快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前的课程学习中,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提升有着良好的作用。如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中,教师讲解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可先让学生想象拿镰刀割麦的情景,按照右手定则,明确导体运动的方向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此案例可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某些生活现象。由此可知,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识图和画图,观察图表,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扩大知识的范围,加强学生的想象。

三、构建边学边实验的条件

边学边实验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边学习边开展实验。初中生若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则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不符合操作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一边学习一边实验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动脑、动眼和动手,从而刺激各种感官,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浮力的过程中,怎样让物体的密度比液体密度大,需要学生自备橡皮泥,将橡皮泥做成任意形状,使其漂浮在水面。学生最初会好奇实验现象,但通过此种操作便能够懂得现象是如何出现的。此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物理教师要增强物理实验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物理实验现象,全身心投入物理实验中。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是实验和观察,只有学生认真总结和思考才能够发现物理规律。物理教师要对实验教学有正确的认知,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速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流程,使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天津,武春红.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28):180.

[2]余梦.低成本实验“慢”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26-127.

作者:苏达青 单位:福州三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