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技术发展探究(3篇)

高校教育技术发展探究(3篇)

第一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发展挑战

【摘要】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学的交流形式呈现出丰富化。对于教育活动来说,它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率,在这一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教育职业能力,同时还要丰富教育技术素养,提高自身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技术;教师素养

在过去的教学方法中,通常使用的是粉笔和挂图等,利用课堂讨论进行课堂教学。不过伴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音频视频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实现转变,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发挥的是主体作用,不管是对于教学活动还是知识提供方式都产生一定的变化,加上电子教材和网络课件的出现,一些网络资源库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学资源的获取方式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学生获得的知识资源逐渐突破了课本的限制,信息网逐渐拓宽,引导着学生的学习的活动。

二、教师的教育形式多样化,必须拓宽教师教学活动领域

对于教学和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来说,其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工作模式被改变,教师的活动领域不断拓宽,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反映三维物体或一些虚拟的加工过程。在过去,教师的板书时间比较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良这一现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还要通过互联网把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使学生可以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之外教师要积极接受学生的提问,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教师进行信息加工的形式和范围,拓宽教师进行指导的时间和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维护信息和更新信息。

三、教师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网络资源不断开发,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学生获得的信息源逐渐得到发展,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本知识,而是拓展到网络教学资源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办学机构的网络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其来源不断拓宽。另外,由于现在教育资源不断发展,学生的接收信息时间变短,甚至其获取信息速度可以超过教师,因此必须拓宽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速度和深度,防止出现学生获取信息还要比教师快的情况。事实上,教师和学生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学生可以推动着老师的发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实现提高。这种相互影响还体现在学生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上,所以,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表现手法。

四、系统技术不断升级,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必须提高

在新的发展阶段里,硬件系统的操作和使用难度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提高信息技术领域素养。通过计算机技术基础可以得知,教学硬件部分的主体是计算机,它不仅可以进行数值储存,还可以进行加工处理和传输信息等,支持这些硬件工作的软件可以构成完整的技术体系,而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是通过这一系统,结合相应的软件设施共同实现的。按照我国的教育和教学体系的具体要求,利用相关的操作可以把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快速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信息。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时展中,要及时掌握和教学过程有关的信息技术,不仅要会操作硬件,还要会操作软件设施,利用软件加工教学信息,不断丰富表现形式,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

五、多学科理论应用优势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化形象有了新的要求

对于教育技术来说,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是建立在学科综合应用的前提下的,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多个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里。举例来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还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呈现出工程的加工制造过程,把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利用生动的画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通过感知器官的作用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知识。利用网络,教师要和学生讨论学习内容,为其解答疑惑,发挥中介的技术性支撑作用。对于技术来说,其主体是信息技术,不过要想发挥中介的技术性作用,必须发挥信息传输理论的作用,丰富心理学理论知识,设计好教学组织的课程教学,不断丰富专业学科理论。另外,在新的发展时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设计最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信息传输路径,丰富教学表现方法。

六、总结

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开发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们提供合理的教学路径。综合来看,在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教师的教育职责等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自身角色,优化职业形象。

作者:于继东 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高校教学管理意义

内容摘要:

教育的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现代教育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教育与学习的过程和资源,并且对教育与学习过程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在实践中进行评价与提升,就能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最优化教学。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方法论构成了它的主体。在当代,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高校教学管理;方法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新型的教育技术为人们带去便捷的同时,它也为传统的教育管理带去了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冲突之时,我们必须要勇敢迎接挑战,大胆改革,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各高校带去切实效益,更好地为各高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服务。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效教学管理运用中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高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许多的人思想较为传统,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够较快地接受并适应,总是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比较,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太过散漫,或者是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没有现在才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人们也一样接受教育,并且效果也较为理想,就没有必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去接受一些较为新奇的教育方式;再如,现在的教育中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对于新引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却也是知之甚少,不但在投入力度上有许多的不足,教学管理者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形成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1.1改变教育观念

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学校还是与时俱进的,不但购置了相关的教育设备,还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并且在一些教育课堂上,也使用了相关的教育设备进行文化课程等的教学。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虽然学校里设有相关的机器设备,但是许多的高校仍旧是把它作为一种跟进时代的象征或者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在许多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的事情或者是相关职位的工作可以使用计算机来操作的,不少的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进行,这就造成了学校财力物力及人力上的资源浪费,使得高校存在着不少的繁冗工作,为高校的教育发展带去了一定的阻碍。这样相似的现象在不少的高校均有存在,这也可以折射出一个现象就是,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不小的束缚力,虽然在形式上,相关的教育相关人员已经跟紧步伐,但是在实际的相关应用中,人们仍然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有利影响。所以,为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影响力,必须要改变人们原有的思想和旧有教学管理理念,要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管理活动的价值,并且要不断提升它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

1.2积极开展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多数高校采取了完全学分制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采用,不但为同学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空间,也使得教学管理模式变得更加的信息化与批量化,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更加的清晰明了,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则是信息量过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管理手段来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教学管理空间多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及平台,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从教务到学生之间都可以展开,计算机网络作为连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媒介,它不但是人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作为一种反馈学校教育结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平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服务。针对高校中,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校方应该加强对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多让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一些有关的技术研讨会,或者是进行公费培训,更甚者是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知识较高的技术人才来增强本校的技术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进行测评活动,对相关的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及总结,在发现问题中获得进步。

2总结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中,采用全校统一集中管理,使得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部的数据及动态,有利于填补传统管理中因人工管理的工作尺度把握不一而造成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的漏洞。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有利于公平合理地服务教学工作,并且也保障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作者:杨聪粉 杨培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高校教师混合原理教育技术培训

摘要:

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主要有两类,即面授教学模式与远程教学模式,但这两类培训模式都存在利弊。随着教育技术培训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逐渐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科学地整合上述两类培训模式,不仅扩大了高校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技术的机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缺陷。因此,将混合原理应用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之中,既能构建并完善当前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同时又能不断推动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混合原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前言

合理运用教育技术的关键在于及时更新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理念与能力,因而对教师进行专业化教育技术培训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范畴,只有通过持续地深化、改革教育技术培训,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全面形成教育技术应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进而熟练地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才能推动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能力增强以及教育技术的稳定发展。此外,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向高校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2004年12月15日,我国教育部出台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随后全面启动各项教育技术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将混合学习原理应用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试图开辟一条基于混合原理的教育技术培训之路。

一、混合原理相关概述

(一)混合学习的定义

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是当前教育领域衍生的一个新型专业术语,但其思想与理念由来已久。依照美国LearningCircuits的相关解释,混合学习则被认为是一种面授学习和线上学习相融合的学习方法。2002年,著名学者Driscoll也曾系统地概述“混合学习”理论,并指出混合学习过程要建立在Web技术(比如模拟课堂学习、运用流媒体与文本等)基础之上,实现众多教学方式与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无论何种形式教学技术(比如视频、ROM、CD等)都要与面授教学方式相结合;具体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相结合,从而形成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的革新,使得更多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教学策略、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美国培训所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它是有关学习者如何准确掌握并提升个人学习绩效的方法,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商业和绩效目标;2.学习小组成员共同优化学习方法;3.展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方法;4.整合学习、培训及社会各种资源;5.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交能力。

(二)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型

美国学者JoshBersin将混合学习过程归纳为四个环节:1.识别并界定学习需求。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因而必须对学习需求进行相关的识别与界定。2.结合学习者的具体特征,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和策略。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学习风格、智力水平、固有知识以及技能机构等诸多内容,混合学习应结合以上特征,制定相关适宜的测量措施和学习计划。3.依据混合学习的实施环境,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混合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线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结合,其基本设施往往指实现线上学习的设施,通过开展诸多混合学习建设,并充分考虑到电脑、宽带配置,了解管理系统限制以及实践约束等。4.实施计划,追踪学习过程,并反复测量结果。该环节是混合学习的收尾阶段,主要任务是实施学习计划,记录学习过程,测量学习结果,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RIT型设计模型最早由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所提出,在这种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型中,强调混合学习是面授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结合体,并以书本教材和网络课程两类资源来支撑学习活动。

二、基于混合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计

根据上述有关混合学习的原理,结合我国众多高校的实际情况,作者深入研究基于混合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同时,也在多次实践中创新培训设计方案。

(一)前期调研

当前,各大高校都普遍借鉴其他机构或学校的培训经验以及对教师群体进行广泛调研,但作者发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首先,教育技术培训主题尚未受到培训者的重视。在多次培训活动中,相当比例的教师都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感兴趣,而却很难接受枯燥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理。其次,教师承受较重的负担。一方面,教育技术培训成本颇高,不仅要高额聘请专家授课,而且还需开展多次培训以实现培训目标,这对高校而言,是一笔较大的费用;另一方面,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既要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应付培训任务,可见其负担的沉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培训效率不高、教学工作也受到影响。再者,未能渗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培训效果。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与能力截然不同,倘若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安排授课,那么培训效果定然不好。最后,每次的培训内容过多,影响培训效率。教育技术培训往往都是压缩式的,如果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时间过短,那么教师就很难消化其所学知识,很难将培训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

(二)指导思想

在确定教育技术培训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还要以指导思想来武装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指导思想决定培训行为,只有在思想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技术,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从高校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作者认为要统一如下几点认识:1.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力性一提到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时,人们总会将它与现代化设施联系起来。现代化设施是当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是人,是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而不是设施。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与实践意识,从而保证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有序进行。2.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当前高校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大多数都出自非师范院校的硕士和博士,尽管他们拥有前沿的专业化知识和高端的科研技能,但却缺乏对一些教育理论或思想的研究,因而未能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地实践。有些教师期盼着能够全方位包办网络开发工作,但实际上教育技术包含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及教学体系的诸多层次。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广泛性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技术水平,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3.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广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过程中,目标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高校教育“信息文化”。最能展现高校教育“信息文化”的教师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是与其教学资源的获取、分析及加工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三)培训模块及学习方式设置

前期调研与思想指导已为整个教育技术培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依照Khan的“八边形结构”理论,进入到混合式学习的设计阶段,即JoshBersin所提出“混合学习过程”的第二、三环节。在以“BlendedLearning:WhatReallyWorks”为主题的教育技术课程中,专家认为“实施混合学习计划的主要因素在于使用适宜的混合方式(RightMix)和选择恰当的时间(RightTime)为正确的学生(RightAudience)执行教学方案”。此外,使用适宜的混合方式要注意到学习场所的设置、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众所周知,参与培训的高校教师往往要区别于普通的培训者,因而培训学校或机构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培训需求、学科背景、学习目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风格等,同时也要了解到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巨大差异。因此,必须要设置分阶段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要混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环境,从而为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高校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

三、结束语

在实际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式方法,促成多管齐下的培训局面,从而取得预期的成效。尤其要注意的是:现代化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仅仅是网络操作技术培训,也不只是让教师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语言,而更多的则是倾向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板,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研发相关网络技术,并且要立足于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以现代教育观和教学思想作为教育技术培训的武装力量,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凸显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优势。

作者:高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唐进.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03).

[2]叶惠文,邹应贵.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3).

[3]宋琛,马如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