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发展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根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技能性和职业性人才为出发点,基于学生职业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企业管理人才就业特点出发,通过结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在分析当前企业管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企业管理;教学改革

一、论文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职业教育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审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重在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培养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国家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性”课堂,让高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用性技能。企业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开设,培养对象是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专业知识贫乏的学生。根据培养学生“技能性”的要求,怎样优化企业管理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企业管理人才的就业特点

管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管理活动要遵循一定的管理学规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的艺术性则要求管理者不能完全依照已有解决问题的模式,要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的管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使管理人才的就业面非常广,另一方面使能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特别多。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就业面非常广,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还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他的各种组织,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行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等。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应用面比较宽,不管是各类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非正式组织都急需各类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基于企业管理所讲授知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管理经验的掌握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物流、采购、财务以及运筹学、管理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三、高职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习企业管理的毕业学生存在管理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能力锻炼不够、社会经验缺乏等现状,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因此,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从基层管理者做起,然后通过锻炼和提升到中层管理者,最后达到一定的任职资格才能晋升为高级管理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历练、提升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必然条件。不同层次的管理有不同的能力和要求,针对这些能力和要求,我们在开设企业管理课程时,不能仅仅从培养学生做好一名基层管理者角度出发,而应该站的高度更高,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的进行职业发展,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企业管理教学模式。四、高职“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市场营销的课程。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不同学校的老师,甚至同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和专业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有些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任课老师,对教学大纲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把握不足,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课程定位。

2.教材选用不够规范,教材所选案例不精

部分高职院校选择企业管理教材不够规范,选用那些适合各类层次教学的教材,甚至直接用本科院校进行本科或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用的企业管理教材进行教学,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在选用的部分高职高专用教材中,大部分教材课前案例导入、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作业的选用在具体的班级教学执行上有待商榷,课本的部分案例不够精准,不能达到辅助该章节教学的目的。

3.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企业管理教学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还没有从根本上从以教师“讲”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上来。案例教学的大量推广应用,可以改善教学,但选用案例多为著名企业,而高职学生毕业多为服务普通企业为主,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同时,大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外,多采用案例讲授和讨论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创新度不够。

4.教学过程组织困难

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时,重在理解、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这得益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和学生积极的参与。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在企业管理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精心组织的讨论、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反应不积极,甚至不愿参与其中。

5.考核手段简单

企业管理课程最后的考核多用统一考试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占20%,卷面占80%,模式太死板。平时成绩主要查看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学生课堂参与表现的成绩体现;卷面成绩主要依靠试卷上简答、计算题的分值,缺少考察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的能力。

五、应对策略

1.清晰定位课程

企业管理课程应定位于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工具,具有管理者所需的优良品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学习、领导、执行、创新能力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技能”的人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精神,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企业管理课程应考虑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工作中随着职业的发展会担任不同的职位,需要灵活的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和相关技能,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企业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够用”的财务管理、物流、采购等专业知识。

2.规范教材和课堂案例选用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企业管理教材具有普遍的实用性,适合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专门针对高职教育的企业管理教学的教材较少,而其中精品的高职教材寥寥可数。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高职企业管理教材,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选用或编写,同时要考虑到所选案例的适用性。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知识讲授。教师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激发学生求职欲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模拟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企业管理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教师精心选择经典案例,兼顾著名企业和小微企业,用案例教学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提升他们面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4.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达到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师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把教的过程转变为导的过程,通过教让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高职企业管理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每个班级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讲授、组织课堂讨论、提问、激励、非语言手段等策略,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5.多样化考核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考核应采用理论考试成绩与日常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重点在日常的学习效果考核。而学习效果考核采用课堂小测试、考勤和学习态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成果、个人作业、课堂发言和课程作业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辅助考核。

六、结束语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应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性”和“职业性”为中心,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的就业,充分考虑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相关设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作者:胡建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曰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2]孙鹂.高职《企业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科苑,2009(10).

[3]周小平.基于职业发展路径的“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改革.

[4]王利娜.浅谈高职教育《企业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2(17).

[5]温景文.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