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重唱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重唱形式开展声乐演唱是较为广泛的,同时,对于声乐专业而言,它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在高校中开展重唱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对声乐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与水平,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重唱教学对方法的要求较高,在实践中需要教师合理把握教学方法,进而真正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重唱技巧,提升其声乐专业能力。本文对重唱的特点与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分析重唱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重唱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样重要,由于声乐相关知识拥有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各个分支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若只推进理论教学,忽视知识的联系性与实践性,则会直接影响声乐教学质量。传统声乐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过多讲解理论而忽略了重唱,片面认为其属于表演性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多数艺术院校中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程,限制重唱教学的同时也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优化声乐教学质量,需给予重唱以重视,完善教学体系,把握教学价值,让学生充分掌握重唱技巧,奠定声乐专业学习基础。

一、重唱的特点与技术要点

(一)重唱的特点

作为声乐演唱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式,重唱的特点可归纳为几点:第一,内容多样性。以字面含义来说,“重”即指的是重复,而重复则代表主体为两者及以上,重唱就是两个或更多演唱者同时发声演唱,基于多声思维并结合演唱需要、个体演唱技巧构成合适的重唱队伍,以开展声乐演唱。正是多声思维的作用,才使重唱在内容上体现出多样性,以数量为标准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类型的多元化。第二,演唱生动性与立体性。重唱表演不只是多人综合性的演唱,其对各个演唱者的音色、音调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经过相应的训练之后,重唱队伍内每个演唱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实现配合度更高的重唱表演,展现绝佳的演唱效果。而演唱效果直接对观众的欣赏体验产生作用,以技巧性的重唱表演透彻把握演唱曲目的情感基调、情感层次,与观众构成情感共鸣,体现重唱的生动性和立体性。第三,剧情丰富性。重唱形式中所表演的内容以情节进行连接,不同情节所传达的情感不同,乐谱也存在差异性,由多个不同声部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演唱效果,将演唱情绪推向高潮,剧情也会随之而动。根据演唱内容与剧情的丰富性,重唱可起到相应的剧情推动作用。

(二)重唱的技术要点

重唱对技术技巧的要求较高,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演唱层面,二是音乐表现层面。

1.对于演唱而言,保持一致性是重唱的关键。(1)节奏一致。重唱中不同演唱者的乐谱不同,但要求其做到协调统一,因此不能各自只完成旋律的演唱,还要把握其中的联系性,水平相近的演唱者才能够满足重唱表演的高要求。一致的节奏感也是重唱中的重要技巧,演唱者对节奏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演唱的规整性,也对演唱的流畅性产生影响。若想把握好节奏,就需要演唱者对乐句、音符等进行横向分析,找到较为一致的节奏,并在训练中强化对速度、力度的统一控制,以实现默契的配合。(2)衔接一致。重唱通常以单人为起始,之后再进入其他声部,这就要求演唱者做好分句之间的衔接,与节奏相协调,控制下一乐句的进入间隙,一般而言,当上一乐句进行过半时另一声部需适时进入,节奏则按照后半拍进入,多加练习能够有效提升对节奏和分句衔接的控制效果。演唱者演唱保持高度和谐性,使不同的角色情感、歌唱语言与节奏旋律形成一致,才能够突出重唱的音乐魅力。

2.对于音乐表现而言,其技巧的掌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主旋律与副旋律配合、表演技巧、声部间的和谐。重唱过程中对于声部的划分存在差异,有主次之分,主旋律和副旋律虽然音色、音区等方面具有不同性,但是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又要求其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与交融,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实现对重唱曲目内涵思想的完整表达。在声部、节奏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还要配合以表演,将曲目中的各个人物角色通过不同的声部和表演进行呈现,对此,演唱者要深入把握曲目的情感和角色定位,然后加上神情或肢体动作进行演唱,展示出完美的重唱效果。此外,重唱中所用声部较多,强调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又因为不同的声部在重唱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为保证声部的和谐,需要演唱者对伴奏音乐进行认真聆听,用恰当的力度展现声部和伴奏的完美契合。

二、重唱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视唱练耳水平

在一般性的重唱中,主要包括高声部与低声部,二者又作为主旋律和副旋律,主旋律由高声部完成,相对而言,技巧难度较低。但在一些重唱中,声部融合较多,不仅有高声部与低声部,还出现了中声部,其旋律性比较差,多为宣叙调和咏叹调,极大程度上提升了重唱演唱的难度,也对演唱者的技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重唱中需要多个演唱者共同配合,为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演唱者既要了解并熟悉自己的声部,还要了解其他人的声部特点与曲调,与其他人保持节奏上的一致性,确保演唱衔接顺畅自然,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效果更好的重唱演唱。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实践重唱教学,指导重唱技巧,有利于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为其声乐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声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诸多学校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都不够完善,以演唱技巧作为声乐训练的重点,并时常开展单一性、重复性的技巧训练,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激情和新意,会认为声乐训练枯燥且无味,渐渐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其专业性的增强。并且,还会制约学生对演唱情感的把握、对演唱曲目内涵的理解。重唱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训练。在重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进行单一的练习,而是与其他同学共同配合、交流沟通,如此互动感较强的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参与度,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另外,在重唱教学中可深化学生对演唱曲目的感悟,如对风格的判断、对内涵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加深学生对乐曲意境的感受,利于其更充分地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展现出来。

(三)强化舞台表演能力

声乐教学是对音乐艺术的一种实践,重唱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该性质,同时重唱还具有表演的艺术性质,要求演唱者把握演唱技巧的同时还能展现出对乐曲的理解。因此,在重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还要安排学生开展表演训练,按照重唱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排演,以强化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通过重唱排演,学生可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融合自己的演唱技巧,配合各声部与伴奏音乐,利用肢体动作和神态等将角色特点呈现出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技巧与情感的融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舞台表演能力,由此可以将重唱表演完美地展现出来。

(四)优化团队协作意识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教学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对演唱技巧的训练与指导,教学方式也是组织集体性的大课或者进行单一的指导,虽然具有延伸学生认知的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声乐技巧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缺少与他人的关联,在合唱中,他人的声音弥补了自己声音上的瑕疵,而不易发现个人的声乐问题,久而久之,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而重唱教学,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共同参与训练,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高效性。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声部,在教学训练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部呈现效果判断是哪一部分和哪一位同学存在问题,从而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在重唱教学中,学生为配合好其他人的演唱也会对自己加以约束,形成更强的团队协作意识,为重唱的和谐协调而共同努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方法分析

(一)依据学生演唱情况因材施教

在开展重唱教学时,不仅教师要明确重唱与其他形式演唱的差异性,也要让学生了解重唱的特殊性及特点,制定更适合学生的重唱教学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实际演唱情况,判断其发声位置,结合重唱训练中对学生声部的要求,确定详细的重唱训练内容,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以提升学生重唱训练的有效性,作为声乐能力强化的支撑。如一些学生发声不够稳定,这时就可以让其作为重唱中的副旋律,主要训练其歌唱技巧,精准把握分句的衔接和节奏的控制,以形成与他人的演唱配合,也能够展现其声音特色;对于发声稳定的学生,则可以让其作为重唱中的主旋律进行训练,主要锻炼其对起音技巧的掌握,作为其他演唱者的带领者,同样也要注意节奏的控制。因材施教才能够高度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重唱技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成长。

(二)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

分段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将重唱教学进行目标划分,将整个教学体系进行层次分类,为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然后再将阶段性目标具体到每一堂课中,逐步完成阶段性目标的过程就是逐渐向教学总目标、总目的靠拢的过程。在重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目标,在细化后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目标、阶段目标、总目标,最终实现对学生声乐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声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重唱教学的初始阶段,设置目标为学习重唱的理论基础知识,明确重唱的概念、特点、技术要点等,为之后的重唱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后,开展实践性的技巧训练,先了解学生个体声部的特色和演唱方式,按照重唱需要选择重唱人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分组教学,再开展配合度的训练,增强小组学生之间的重唱协调性与一致性,当配合度提高后,则可以开展具体的技巧训练,如节奏感训练、分句衔接训练、合唱训练等,以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声乐水平得以提高。对重唱中角色的情感把握与理解也是重唱教学中的重点,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对角色定位的情感诠释。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对重唱选段进行歌词、角色人物的细致讲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人物特征,掌握情节走向,以全方位诠释角色的情感,这样在重唱演唱时学生才能够准确融入情感,从而提升声乐综合素养。

(三)按照重唱分类开展对应教学

重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声部数量为标准,可将重唱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而针对不同的演唱类型,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二重唱的教学指导,重点在于对演唱风格和方法的把握,能够有效区分重唱的不同,如歌剧中的重唱表达和音乐剧中的重唱表达就存在着明显的发声技巧、旋律的区别,对此,需强化对重唱的认识。对于三重唱和四重唱的教学指导,则侧重于声乐演唱基础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层面,完成二重唱基础的巩固后,引入三重唱与四重唱的训练,指导学生对音乐风格进行分析,掌握重唱选段的技巧运用,借助多媒体方式展示专业性更强的重唱表演,让学生认真观看,领悟其中的要点,然后融入三重唱、四重唱的实践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继续增加声部还会形成多重唱,这种演唱形式多出现在歌剧中,其更加注重声部之间的协调性,由于人数的增加,会提升重唱一致性的难度,因此训练不同声部、不同音色和技巧节奏的配合是非常关键的。

(四)强化演唱者的艺术配合效果

重唱对于演唱者之间的配合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高度一致的配合下,才能够呈现出效果更好的重唱演唱。因此,在重唱教学中,必须重视对演唱者艺术配合效果的强化。在进行重唱之前,演唱者要根据声部要求确定自己的发音、技巧,通过多次重复训练,不断磨合彼此之间的节奏感,形成更好的配合。在重唱实践中,起音者的节奏感和声部进入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着后面声部的进入节奏,进而影响演唱整体的自然顺畅,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起音者的训练,明确节奏、感知情感内涵,准确带领其他演唱者稳定完成重唱。另外,重唱中各个演唱者也要注意对发声力度的控制,不同的情感层次对其要求不同,该强的位置要强,该弱的位置要弱,同样需保持声音的高度一致与稳定,循序渐进地展现出层次感,以突出重唱的情感力量,与观众形成共鸣,提升重唱效果。

(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重唱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声乐学习增添乐趣,打造氛围活跃、兴趣度更高的教学环境,以切实调动学生对重唱技巧学习、对声乐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形成声乐教学质量的支撑。一方面,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其内容存在枯燥性,学生兴趣不高,也比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将其与背景融合,从发展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构建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框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技巧实践。另一方面,在技巧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视频为学生播放专业人士演唱的重唱作品,引导学生感知其专业技巧的运用和演唱优点,取长补短、为己所用。还可以借助音像设备为学生营造重唱表演的画面感、情境感,通过不同感官调动学生的重唱体验、参与主动性,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声部方面的纠正指导,提升学生对音色、音调、均衡性等的控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具有多样性、立体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其技巧要点在于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技巧,只有充分准确地把握这两点,才能够切实提升重唱教学效果,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同时,重唱教学的开展还具有多重教学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优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声乐专业性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教学时,需重视方法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情况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个体的声乐学习需求;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重唱技巧,边巩固边强化,保障重唱教学效果;依据重唱的分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应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声乐综合能力;强化演唱者的艺术配合效果,坚持重唱一致性,取得更加理想的呈现效果;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重唱、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吴晓婷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