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公共课程的逆境及策略

教师教育公共课程的逆境及策略

一、教师要有面对学生的勇气

(一)面对不同“教师”信念的学生

教师教育课程是为培养教师服务的。可进入教师教育课程课堂的学生未必人人都有一个坚定的要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信念。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外,更要以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在教师教育课堂上,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成为教师的愿望,所以,教师一进入教师教育的课堂,就要有勇气面对部分学生没有“教师”的信念,而后要在各方面表现出激发这一“信念”的行为。

要激发学生的“教师”信念,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信念,无论在言谈举止、授课信念、课下交流方面等都要体现一个教师应有的风采,在言行上做好学生的榜样。要相信通过自己的教学言行能够给学生带去“教师”的信念,至少能够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认同。从事教师教育教学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认同对象,因为他直接担负着如何教学的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好说明。因此,这种影响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最大。如果教师本身具有坚定地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就会在他的教学言行中反映出来,就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这位教师富有人格魅力,就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容易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化、将教师的信念转化为自身的信念。

(二)面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容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有的则比较独立;有的学生面对问题思考的速度很快,比较冲动,有的学生则比较谨慎小心,容易进入沉思状态;有的学生善于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有的则比较注重细节;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则喜欢自己默默思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对那些性格外向、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学生,教师是比较满意的,也是容易应对的;当面对那些性格上比较内向的学生,如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中就需要勇气了。

教师不要因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发言而误认为他们没有积极加入课堂的学习,不要因此而感到焦虑,一味地去唤起这一批学生。其实,应该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展示自己,有的则表现出另一种参与学习的方式。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或许在行为上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与学习,但他们也在内心思考,或许是在单独“享受”自己的思考成果,或许希望课下与教师同学交流。当然,对一些稍有困难的学习任务,也许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马上领会理解,将之转化为对个人有意义的知识,教师也应该容许这样的学习结果。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领悟能力有快有慢,教师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而灰心丧气,要允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去适应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之后的评价与应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施以帮助和辅导。

二、教师要有面对自身的勇气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除了面对学生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对象,就是自身。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教师面对学生,实质上教师更是面对自己。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接触,首先是以教学行为出现的,因此,教师面对的自身实际上是与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心理密切相关的,包括面对自身的教学风格和面对自身的教学期待。

(一)面对自身的教学风格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来说,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这与教师个人的气质特点、经验等有关。每种教学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研究者(肖耀根,2008)曾调查过教师的气质与教学风格,并考察学生对不同气质类型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喜欢和接受程度。结果发现,学生喜欢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教师的人数超过了喜欢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1]。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气质是不容易改变的。具有黏液质和抑郁质的教师难道就不受学生欢迎了?教师首先要有承认自身气质和教学风格的勇气,要树立“每种气质特点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尽量在教学中体现与自己气质相匹配的教学风格的优势。例如,黏液质的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稳重、认真、条理清晰等特点,但也表现出缺乏灵活性与激情等弱点。这就需要教师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教学风格中的弱点。

(二)面对自身的教学期待

每一位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所期待。如果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期待相吻合,教师就会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会产生挫败感。当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教师自身对教学的期待不相符的时候,教师要有面对的勇气。如何对待这样的挫败感?是归结为自身的教学原因,还是归结为学生的学习因素,还是其他的外界原因?实际上,不管原因来自何方,都与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因为教师本身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学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师都是有责任的。因此,教师必须勇敢、虚心、客观地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将原因归结到学生或客观条件上。教师要在反思每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之不断接近自己的教学期待。

三、教师要有面对课堂教学客观条件的勇气

教师的教学行为除了受到师生互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课堂教学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高校的公共课课堂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人数太多,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一百七八十人,甚至更多。这对教学来说,当然是个不利因素。可是,教师必须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这也是需要勇气的。当教师进入课堂,看到满堂济济的场面时,教师不能自己把自己吓坏了,简单认定这样的大课是上不好的。在这样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面前,如何把一堂大课上好,是需要十足的勇气的。

在这样的大课中,教师要尽量抓住大课的优势,让大班授课的优势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尽量避免大班授课的劣势。大班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让大多数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而不要让少数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教师要有一个好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有思考和讨论的价值;第三,大班授课要防止只是对某些人上课的情形。学生在课堂上是十分敏感的,如果感到教师只是在关注某些人,就有被忽视感,进而感到“我不是这个课堂的一员”,而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

大班授课可以适当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大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和学习讨论。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并有机会获得教师的关注。在小组内部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时若有勇气去面对、去积极寻求自身方面的解决办法,教师的教学水平则会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改进。

作者:刘建榕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