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基础,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性因素。研究分析提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三个主要方面:理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实践教学技能薄弱,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注重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期,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已经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思政课建设面对新任务、新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各种影响因素中,高校思政教师是最积极的主导性因素,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有魅力,课程才会有吸引力。只有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讲好思政课,才能真正赢得更广大学生的充分尊重与认同,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真正做到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探析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沉渣泛起。互联网迅猛发展,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大学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独生子女“90后”甚至“0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国家对思政课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立德树人任重道远。以上诸多因素都对思政课教学产生较大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正面临更多的现实压力与挑战,部分思政课教师甚至出现了角色冲突和本领恐慌,教学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研究的不透,理解的不够深刻,基础理论薄弱,不能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看待世界、关注时代,也不敢触碰现实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理论教学上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缺少底气,问题说不透,学生不信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教学内容没有实现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上领会不深,教学中未能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进展把握不足,导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难以体现“从实践中来,最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课堂上主要以抽象的理论灌输为主,生动的案例少,说理也不透彻,枯燥乏味,致使思政课成为“犯困率”最高、“抬头率”最低的公共课之一。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认为思政课需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占据72.0%的比例,而认为思政课应该“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占据65.4%的比例,53.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内容是影响思政课成效的主要原因[2]。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哗众取宠,也有教师以讲故事为主,实际上都是本末倒置问题。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创新都要服务于内容,必须坚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没有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创新只能是昙花一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证明,一名真正的思政课“好老师”必须具有深厚思政理论功底、始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教学功底扎实。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弱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高校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或者迫于时间、空间、经费、师资短缺等因素限制,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正规的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也不到位,致使实践教学被“虚化”。而思政课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即便是开展实践教学也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偶尔到校内外“调研”一下,缺少实质内容,存在“放养”和“注水”现象,有“脱实向虚”的倾向,实践课程与现实结合不紧密,需求侧和供给侧对接出现了偏差,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到了红色教育基地思政课教师张不开嘴,与讲解员差距悬殊,甚至有的教师对高校附近的教育基地历史一无所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农村大有可为,有广阔的实践教学空间,遍地都是活生生的教材,但是一些思政课教师很少深入农村,也不关注基层农村现实情况以及国家省市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乡村振兴问题、脱贫攻坚问题、“三农”问题等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所谓实践教学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以“参观”为主,好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村派不上用场。

(三)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强

受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潮冲击影响,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出现新的苗头,“丑化、戏说、抹黑党的领袖,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合法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地位,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充斥互联网中。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还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还有香港“修例”风波问题、台湾问题、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等。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极少数思政课教师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有的思政课教师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能旗帜鲜明地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帮助、引导学生们看清迷雾,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有不当言行,网络上发表不当观点等,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等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立德树人的综合施策。正如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要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是立教之本。打造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育教学能力精湛、道德育人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正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要紧紧抓住教师环节,解决好内功问题。强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必须要树立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理念,树立全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理念。从学校党委层面注重顶层设计,发挥高校党委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把关作用,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古今中外,教育具有鲜明政治属性,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主义高校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6]。思想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的“定盘星”。高校思政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第一课堂,思政课教师作为信仰价值观的传播者,其课堂的教育成效取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能力。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思政课教师,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通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帮助思政课教师明确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方向和目标,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培养和淬炼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到科学预判潜在风险,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必须旗帜鲜明、敢于发声,及时帮助、引导学生们看清迷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要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高校思政课阵地可管可控,有效解决“不敢抓”“没人抓”的问题,决不让错误思想观点存在“法外之地”和“舆论飞地”。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政课教师手中。教育和引导思政课教师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学习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始终注重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敬仰之情、亲切之感、信服之心,进而有实践之意。

(二)切实提高理论教学能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根本要求。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科学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理研究,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真正让高校思政课教学“强”起来。高校必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要以培育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要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所在高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等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开展教学研修。高校要通过学科建设等多种模式,积极组织思政课相关教师外出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魅力,不断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回答重大现实问题能力,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同时,必须明确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政课教师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为指针,不断引导思政课教师强化学习,通过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确保初心,通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教育和引导思政课教师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夯实理论教学基础。真正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长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课程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加深理解和领会。要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政课不止是讲理论,更不能高高在上,必须要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学业与就业问题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现实社会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三点:一是讲授有深度,坚持用学术讲政治,逻辑推理上要层层递进、丝丝入扣,通过透彻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二是讲授有广度,教师善于根据理论内容的需要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地进行论证讲解,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讲清理论,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三是讲授有热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保持思政课的热度和活力。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他们用青春书写时代华章,用奋斗开创未来。

(三)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高低,与实践教学的引入有重要关系。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高校党委要指导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重点是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教师深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班级建设,参与学生社会调查、“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摸清学生关注和困惑的现实问题。又要探知学生喜欢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含金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实践教学中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设计教学方案,还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科学理论、育人要求、当前形势等有机结合,例如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农村、接触农民,尤其到脱贫攻坚一线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探索用科学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认真学习贯彻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带头和学生一起研讨对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又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四)切实提高运用新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创新教育使学生活跃在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会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7]。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委要严格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重点围绕提高教学效果等关键点,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把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通过采用视频、图片、语音等声光电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技术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让高校学生身临其境,让授课内容栩栩如生、热点素材更加鲜活。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有效价值,实现思政课逐渐增加课堂有效性的目标。把思政课课堂打造成为共同交流学术思想的互动智慧平台,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高校还应为思政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创造条件,利用新媒体实时、共享、交互、便捷等特点,拓展思政课时间和空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介,建设“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课堂,加强与学生在课堂外的互动交流,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思政课教师无处不在,心灵沟通如影随形,达到时刻关心学生、指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目的,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党委除了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提升各种能力以外,还应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相对完善的制度设计,全面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沈壮海,王晓霞,王丹,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503-515.

[3]张有奎.三种类型的及其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152-156.

[4]柴葳.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N].中国教育报,2016-12-06(2).

[5]焦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N].光明日报,2019-11-11(5).

[6]张泽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9,(3):61-64.

作者:田爱民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