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探究(7篇)

高中政治教学探究(7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趣例妙用探析

一、趣例引题,定好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成功的开头还可以起到“首因效应”,通过“第一印象”的作用,一扫政治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英雄的赞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来体现中国优秀的文化;还可播放《红河谷》《上甘岭》《长征》等影视的片断,让学生深刻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通过有趣的引课,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趣例引情,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趣味性强的场景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如在讲解文化生活中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时,可设计如下情境: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战争的硝烟;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怨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长叹;从卢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到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的蘑菇云升起到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从“非典”的抗击到“神州”飞船的发射成功,从奥运零的突破到飞人刘翔的腾空一跃……透过幅幅历史画卷,增强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情景交融,以趣引情,以情明理的目的。

三、趣例说理,深入浅出

高中政治课内容抽象而且逻辑性较强,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哲学与生活的教学中,可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俗语、成语、谚语或诗词等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用“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来说明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说明万物皆在运动的道理;用“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来说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道理;用“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擒贼要擒王”来说明办事要抓主要矛盾;用“看菜吃饭”“入乡随俗”“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来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生动趣例的运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达到以趣说理,深入浅出的目的。

四、趣例拓展,润物无声

高中思想政治课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讲到“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时,引用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既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教育学生要树立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在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引用古代的一副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在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又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经济生活《股票、证券和保险》的教学中,在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股票、证券、保险等资料的基础上聘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通过有趣的事例、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深化。

五、趣例收尾,回味无穷

一堂课好的收尾,既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还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尽、思未穷”的效果。在讲解哲学与生活中“矛盾的对立统一”结尾时,先提出问题:王安石把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点石成金还是点金成铁呢?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出反映对立统一关系的诗句。选取这样的趣例收尾,可以事半功倍,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回味无穷。

六、总结

综上所述,政治课如果能运用趣例创设出良好的乐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有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王嘉炜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学审美性探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审美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物种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的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真、善、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们的实践活动符合真、善、美的尺度,就实现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即以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引导他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全部教学行为必须按规律办事。“善”体现在教学必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观念、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离开真、善就不会有美,但真、善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二、使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审美性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应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

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赞叹和陶醉;第四,愉悦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

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尽,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先进阶级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浴血奋战,为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效果更佳。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不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总结

总之,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教师对自身人格形象的追求,对于确立教育的审美性至关重要。

作者:张丽娜 单位:乌海市第十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一、充分发挥大脑潜能

人的大脑除了抽象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中政治学科往往强调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一般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也一样重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兼顾,同时发展,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思维导图中,语言文字是逻辑思维的载体,图形是形象思维的载体。思维导图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图解将各类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缩短了思考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既重视理论,又关注现实,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思维能力。把思维导图运用于政治教学,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思考,可以将思维层次一一展现出来,做到要点明晰、重点突出。尤其是在分析复杂的政治问题时,思维导图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思维工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首先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为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疑难之处,并根据提示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例如“为什么权力的运行需要监督”这一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然后依据答题模板知识和思维导图的提示,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联系政府的性质、宗旨以及民主监督对改进政府工作的意义来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其次是挖掘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准确理解概念,深入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教师以“乌克兰危机中的国际关系”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国际关系的概念,了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学生要在教师讲解之前概括知识要点,构建思维导图,进而依据思维导图的提示深入分析,揭示出乌克兰危机的主要矛盾在于国家利益。再次是加强思维的严密性,主要表现为整体把握,全面分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这一课,学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从整体上归纳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这一问题寻找突破口,重点分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方法和规律,并对本课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是激发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例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肯定学生合理的见解,进而引导学生寻找好父母与好政府之间的共性,共同构建思维导图,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构建高中政治知识结构体系。高中政治思维导图一般按照章节知识模块来构建,标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反馈,整合知识,引导学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例如“民主监督”这个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从监督权内涵、监督方式、监督意义和怎样监督等几方面构建思维导图,结合课本理论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讲解。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研讨。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互动中构建课堂的知识体系。例如《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学生可以先了解亚投行的时政背景,回答提问,进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其中的国际关系、国家利益,重点探讨各国合作与否的关键原因,共同建构思维导图。教师倾听发言,适时点拨,最后加以总结。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排除题目的干扰因素,抓住关键信息,准确回答问题。例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环保工作的理由”这个问题。学生要抓住主体,依据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把握政府与绿色环保工作的关系,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准确回答问题。

四、行之有效的运用模式

思维导图有多种的运用模式,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模式来解决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教学模式导图,即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整理教学思路,构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导图,即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主干知识体系,设计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板书导图。高中政治涉及面广,教学素材丰富,教师要注意搜集整理,加以利用。板书设计导图内容要简洁,知识脉络要清晰。探究导图,即运用思维导图引导知识探究,聚焦热点话题,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思想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某个“知识点”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也可以把某个专题作为切入点,纵向整理相关知识。复习导图,即整体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教师要具有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善于将国家大事、时政热点与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解题导图,即以问题为核心,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试题解析过程。高中政治将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悟命题意图,锁定核心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准确回答问题。笔记导图,即抓住关键词记录课程知识与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图。高中政治涉及知识多,理论性强。笔记导图可以缩短思考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笔记,还可以了解其学习情况,并根据教学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还可以把握

五、总结

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勇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重视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构建起有效学习的框架,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当然,作为有效教学策略之一,思维导图还必须与其它教学策略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郑月娥 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福清一中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学微课运用

一、选择:辨析元素,精挑纳入成分

构成微课的元素有很多,如声音、画面、文字、知识点、情境、问题、故事、实验等等,但它们只是元素不是要素,不是每一次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都要全部用上,并且,即使使用了其中的某些元素,也会由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而出现不同的侧重点和运用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对众多的元素进行精挑细选,择其优者而从之。《我国的宗教政策》讲述的是一个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什么叫“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以认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的观点,我作了一个课外延伸的知识点介绍,选择了三个邪教组织,即美国的人民圣殿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和中国的作为反面教材,为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非法性,我分别挑选了86名教徒集体自焚、东京地铁释放毒气和7名信徒在天安门前自焚的事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其真实嘴脸,我让学生直接观看真实的画面,并配以惨痛的音乐作为背景,调动学生情绪。

二、设计:结合目的,明确整体构思

微课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它的新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作用,将微课插入课堂教学时,要前后衔接得当,要明确微课在其中的意义,这样,微课的设计才有了依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微课毋庸置疑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所以它的开头、结尾、中间过程和所选各种元素的结构组合等都要得当,要能让学生清楚掌握知识要点。上《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以及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我制作了两个微课视频,虽然直接用语言讲述学生是可以分清的,但要经过认真思考和将文字转化成具体图片或动图才能理解。对于本班能够长于进行形象思维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看到具体情境,所以我直击现场,对两组知识点,分别选用了两个镜头。先设置直接选取镜头,再设置间接选取镜头,然后将两个镜头一左一右对比播放,画外音提示两者的区别,同时打出字幕。微课投影结束后,让学生组织语言分别表述两者的含义。差额选取和等额选取的微课介绍也比较类似,不同的是,我将两个镜头用森林动物选取的漫画镜头代替,播放的顺序和方式都一样,镜头之下是文字提示区别。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一者,完全重复了,学生会感到厌烦;再者,将实体镜头放在前,动画镜头放在后,能从严肃走向活泼,学生的情绪更容易被调动了起来。如果调换了实体与动漫的顺序的话,学生的情绪在前面高涨了起来,后面的实体镜头就有些像一瓢让学生情绪降温的冷水,效果肯定要差得远。

三、运用:恰当植入,融汇传统课堂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是作为一节大课中的小课,即课中课出现的。教师运用时,不仅要注意元素的选择,课程的设计,更要跳出微课自身,考虑其与整个课堂的衔接,让学生能感受到微课的行云流水,以及与整个课堂前后连贯的哀梨并剪。无论如何,微课只是知识点的传授,它要与传统课堂紧密结合,中西合璧才能放出异彩。《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为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劳动者而预设的一课,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维权,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课堂教学可以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展开,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较弱,所以还需要教师做适度的引导和启发,因此我在突出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这一环节时,制作了一个微视频提示学生自学。视频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三只出生不久的小鸡,看着母鸡在自己周围走来走去寻找食物,它们商量着:我们也去试试。我的画外音:这是自主择业观。第二部分也是一幅漫画,画上有八名大学生,每名大学生身上都有一种素质,漫画名为八种被用人单位欢迎的大学生,我的画外音提示:这是竞争就业观。第三部分介绍了大学生创业榜样蒋磊的创业事迹和创业成果———铁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我的画外音提示:这是职业平等观。第四部分是若干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上都有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如网络课件设计师、调香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我的画外音:多种方式就业观。在微课视频的最后,我用大大的红色字体提出问题:面对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不用讨论,就很快得出了结论。

四、总结

如果将整个课堂比作人体的话,微课可以成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器官,关键是看教师构思时需要微课为课堂作出怎样的贡献。微课是一个十分灵活而高效的插件,虽然不能即插即用,但一个微课却可以跟课件一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同时又能让学生因形象而快速地掌握一个知识点,再经由教师从大教学观视域的整合,微课就可以成为实现框、课、单元、直至几个必修、选修教学目标的利器。

作者:张康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实施探析

1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而探究式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当前的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1.1充分体现教育改革的宗旨:

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的宗旨。它强调学生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发掘他们自身特有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在尊重他们独立个体的特殊性的同时,营造出发展和创造的自由空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1.2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环境: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探究式主要是摆脱以往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作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的去探究事物本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3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拓展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不在单一的遵循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样也给教师提供了探索教学方法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2.1设计探究方法:

高中的政治课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设计经济、政治、国家体制和当前国际时事等,而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有利于学生们接受并理解。在设计探究方法的时候,注重每一堂政治的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整个探究过程分为:话题的导入、传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的提升、课程内容的总结,时政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教师利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联系教学内容进行开展,接着融入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从而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们参与到探究中来,完成探究的目的和内容。

2.2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注重情景素材的选取,政治课程本身就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科的特点,选取符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并结合教材,创设情景。这样做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在后来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所以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3营造课堂氛围: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依靠学生之间相互团结、互相合作,配合老师共同完成,在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中,营造了一种主动学习、互相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反过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紧密围绕课堂内容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课题氛围,使得学生更好的接收知识,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4拓展探究空间:

现有的教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高中课程设置的有限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过多的教学内容,积极拓展探究空间,让高中的课堂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对高中政治课进行拓展探究,开展一系列的以政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利用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要求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东西呈现出探究结果,突破课程内容的局限性。例如:写总结性的探究报告、文字资料、搜集视频和图片等。

3结论

新的形势下,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高中探究式教学的探究就是这种环境下产生出来的,好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新的课程标准也向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曹宝香 单位:山西省吕梁临县高级职业中学

第六篇:高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模式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理解的重要形式,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政治教材,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确保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从已知的经验入手,思考: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2)现代传媒的产生是不是意味着旧的传媒形式将会被取代?(3)古代文化主要依靠怎样的传播途径?(4)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效贯彻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二、实施先学后教,有效应用自主学习模式

先学后教是相对于以往的先教后学而言的,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课的开始就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的时间要安排合理,切记后教的时间不能占过大比重,否则,课堂将与灌输式课堂无异,学生的主动性依旧得不到培养。所以,在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征税和纳税》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先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税收的含义;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行为,等等。之后,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等等。之后,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我进行整理。组织学生对上述习题进行自主练习,并从中了解自己哪些知识点没能掌握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要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问题,明确指导的方向。后教:在结束了上述的两个环节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后教环节。该环节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先学环节和当堂练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可见,在先学后教模式中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总结

总之,在课改下,我们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陈友明 单位: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教学网络背景探析

一、网络背景下注重政治教学难点的突破

高中政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观等的引导,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观等的形成,这也是中学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网络背景下,极大的丰富了政治教学资源,促进了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我国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中,可结合两会召开的新闻资料及网络文件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以具体、生动的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其对抽象的政治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促进学生政治知识能力的提高。此外,网络背景下为政治教学提供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真实、具体体现,使教学能够围绕课标要求全面展开,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国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内容、职权等,网络背景下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等重点内容结合具体、形象的教学课件进行理解,教学与实践相联系,拓展了学生思维,使政治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掌握和理解,促进了学生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网络背景下注重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互动更为方便。在网络背景下,政治教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信息共享性等特点,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交流信息、交换思想,将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与大家分享、讨论,提高每个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领悟、应用能力。例如“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中,可以以身边的消费和生产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通过文件传输与分享交换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第二,网络背景下注重教学中学生视野的拓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中,在讨论生产与消费关系时,可以联系历史与当今,如交通工具古代用马车,现在用飞机,在结合具体实例中,让学生理解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古代的帝王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他买不到手机、电脑等这些现代产品,这就说明了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质量、水平等。应用网络影像形象的对比古今生产、消费特点,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深刻、系统,并对知识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提高了政治教学的效果。第三,网络环境对师生关系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网络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状况,以便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网络会使师生的情感交流失去真实性,过于依赖网络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疏远,因此,在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客观、理智的对待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充分的发挥其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而不能将其当做教学的核心,要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教学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三、网络背景下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性的发挥特别重视,在网络环境下,第一,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如利用身边事件激发学生兴趣,“民主监督”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班级干部的选拔制度引导学生讨论,在班干部工作效果与被监督的讨论中引入“民主监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第二,网络背景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政治教学中,按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每组安排一两个熟悉幻影灯片、网络的学生,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或以安排讨论主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对政治知识的系统掌握,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第三,利用网络环境将政治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突出政治教学的时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网络新闻、网上阅读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将政治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体会政治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探索兴趣,进而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四、网络背景下注重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网络背景下要确保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网络的科学、有效利用,第一,在网络背景下应及时纠正学生利用网络参与教学的偏差行为,避免学生以学习为借口聊天、玩游戏,在教学前应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估算学生完成时间,同时注重对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检验。第二,利用网络条件充分备课,做好教学文档、演示文稿等,准备妥当课堂提问、讨论等,将教学的每个细节进一步完善,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在网络环境下注重政治资源库的建立和扩充,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教学紧密相关、能配合教学内容的资料筛选出来,组建政治资源库,并不断的收集和补充教学相关的图文资料等,使网络资源能更好的为教学所用。

五、总结

高中政治教学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量都很大,在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引导学生多讲、多练、多讨论,形成系统的政治知识结构体系,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作者:金银将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