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浅析论文(10篇)

高中语文教学浅析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应用探究

1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应用浅尝

合作教学即打破传统教师单一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单一流向教学模式。学生分成小组,参与课程讨论,课上课下随时可以关于课程进行互动。不计个人成绩,而是以团体成绩为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团体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字词音义的记忆和古文背诵、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检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更生动,让学生更轻松的投入学习。

2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1整合力量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合作教学是将个体的力量凝集成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从而提升整体的成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严密的思维和发散的思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个人的思路和智力毕竟有限,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迸发出的力量就是无穷的,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教师提问由小组成员讨论,形成答案后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作教学打破“一言堂”式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分组去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由教师“自问自答”,学生被动记忆[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最后通过共享让学生的灵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比如语文中的阅读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去朗读扮演阅读中的人物,或情景模拟阅读中的情节。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阅读对象要表达的内容,还原阅读场景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3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意识到哪些知识是自己了解的,哪些知识是熟悉的,哪些知识是掌握的,哪些知识是空白的,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充电,从而提升整体能力。比如作文说明文写作,老师拟出题目,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一个事物,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汇总。这样大家就会知道自己忽视了什么,从而学会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2.4为师生和生生之间提供更好的交流机会:

在合作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讨论,共享资源。所以大大的增加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机会,让老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从而促进集体团结,师生,生生关系更融洽。高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习语言表达,通过合作教学更能很好的完成这一使命。

2.5通过组间良性竞争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由于以小组成绩为标准,所以组间势必会存在竞争,而这种良性竞争恰恰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竞争过程更容易激发出更多的灵感,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这种良性竞争还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吸收知识,乐于参与课堂中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观能动性被激发,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作教学组织尽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存在多方面优势,但是由于这种模式仍处于尝试阶段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3.1学生分组不合理:

学生学习成绩及接受知识能力存在差别,特别语文学科在小学和初中学生间水平落差较大,如果自然分组,必定会造成组间水平差距大,在教学工程中兼顾不周,考核有失公允。

3.2选择教学方式违背高中生特殊发育时期生理心理特点:

高中生作为一群刚刚步入青春期的特殊团体,其生理心理发展进入敏感期和复杂时期,不当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影响。

3.3合作学习教学组织不连贯:

合作学习组织需要足够的时间并持之以恒的去展开,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合,学生和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整个小组思考讨论,所以完全由个人的掌控时间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而且合作教学组织需要持之以恒,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在学生刚投入或者还没有完全投入领会这种学习方式就停止,就完全失去了教学的实际意义。

3.4过度追求形式主义:

在接受新事物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过渡过程,存在吃力感,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会有一种偷懒的心理,很多东西都是形式化。表面做到分组学习而实际上仍是通过传统方式教学,完全失去了合作学习组织的目的,曲解了合作学习的真谛。

4关于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应用中的合理建议

4.1学生分组合理化:

在教学分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合理分组,做到组与组间差距不能过大,分组尽量做到组员间优劣势互补。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容易掌控教学节奏,学生接受也不吃力。在考核过程中也更公平、公正。组员间优劣互补更能通过整合资源达到取长补短,提升个人以及组间整体能力。4.2选择方式符合高中自身发展特殊时期特点:我们选择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特殊时期的发育特点,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学习方式与学生身心发展并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

4.3合作学习教学组织需要长期开展:

高中语文对词汇量的要求极大,对需要记忆的知识也颇多,如果中间出现学习断裂的情况,重新整合回来会非常的费时费力。而作文和阅读又都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学习,也将对整体的学习有很大的冲击。所以特别高中语文学科,教师必须严格掌控时间并坚持不懈长期开展合作学习组织。

4.4杜绝形式主义挖掘合作教学模式的真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改良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是有积极效应的。但必须做到切实对学生学习水平及各项能力有所提高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在完成课改的同时更要注重课改带来的真正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做为高中语文教学全新并且有效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学习上的突破,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在完全领略这种教学模式的真谛情况下用正确符合高中生生理心理的指导方式,使学生顺利过渡。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作为新生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开发、改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相信通过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成为一大亮点。

作者:高伟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一、高中朗读教学法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要完成“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教学任务;选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则要求做到“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散文与诗歌”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这些所指之处无一例外地告诉了我们朗读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朗读能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陶冶自身的情操

朗读这种口、手、心、眼相协调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通过对字、句、段的揣摩,领悟作者在文本中所渗透出来的情感世界。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颔联落木用“无边”“萧萧”来修饰,让我们看到了秋风萧瑟之状,长江则用“滚滚”“不尽”来形容,那滚滚水势都让我们从落败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体察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之心;颈联中“常作客”“独登台”直观地体现出了作者长期漂泊与孤苦伶仃的悲戚,“百年多病”更是写出了作者贫病交迫的悲伤与困窘;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进一步写出了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和自己万般愁绪无以排遣的苦闷。通过对字、句的朗读,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悲苦。我们借助朗读就这样靠近了诗人,体察了他当时独特的心理情感,而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也在这时使得我们心灵得到感化。

(三)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美,提升审美的能力

诗文辞赋等体裁是适合朗读的,不仅因为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因为它们本身所赋予的美感。诗歌中的绝句、律诗严格的讲究字数、对仗、押韵,它们具有严格的形式美;徐志摩、戴望舒诗歌中有言不尽的意象美;而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清新自然、优美典雅、生动凝练的语言则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给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意境美。所有这些美感都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深化的。通过朗读我们才能感悟出文字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美,只有学会发现美、感悟美,我们才能在美的熏陶中提升我们正确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诵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可按“预习通读——真情范读——指导美读——多样竞读——熟记诵读”的步骤有序进行。

二、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预习通读,想象联想

在教新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在查阅并标注生字词的基础上自行诵读全文。这样不仅有助于正音断句,还能让学生课前就对教习内容有所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习《琵琶行》,让学生做好课前结合前人对课文“描摹声音至文”的评价,在诵读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先行体会诗中的乐声之美和描摹之巧,有助于学生的文字欣赏感悟力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真情范读

有的学生不愿开口诵读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准确地诵读,缺少诵读激情,体会不到诵读的乐趣。教习新课时,教师就应精心创设情境,做好朗读示范。范读应是教师与作品多次对话、深入理解作品意境后对作品情感的有声再现。范读时教师要在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基础上进入“我即作者”的状态,抑扬顿挫、急徐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更好地共享作品的情感悲喜,在领略作品美感中产生求知渴望。以教习《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如能结合康桥美图,在轻悠的乐声中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就能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感受徐志摩之诗的音乐美与绘画美,感受诗人如清风般来而又去时的至深情感,感受学子再别母校的万千离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成功的范读是引导学生自觉深入文本的重要手段。当然,还可采用多媒体范读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名家诵读风采,在名家激情诵读的魅力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

(三)点拨领悟,指导美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感受,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让学生做到“美读”并不容易。教师应及时做好点拨引导。首先,要还原作者情感,就要引导学生细读,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细读与深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品评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悟作品中事理与情感,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就得到了升华;同时,教师要教授朗读技巧,如要教导学生:表达激昂情感的内容,调子要提高,要读得豪迈;表达婉约情感的内容,便应读得舒缓,读出韵味和美感。要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如教白诗歌《将进酒》,就要让学生从李白的风格、遭遇入手,读出其中的豪迈之气;而读杜甫的作品《登岳阳楼》和《阁夜》,则读出沉郁顿挫之感。同为李清照的词作,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写的是年轻时溪亭畅游,表达她早期的美好生活情趣,境界优美怡人,要读得轻松愉悦;后期作品《声声慢》写尽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则应读得凄婉哀伤。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部分学生怕出错、怕出丑而不愿开口。对此,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和诱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语感,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张口。

(四)拓展延伸,多样竞读

学生的新鲜感、模仿力、表现力都很强。在学生掌握美读技巧后,便可展开竞读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到诵读的魅力,从而乐读、多读。竞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激昂的作品可以分组读,多角色叙事作品可以采用个别表演读,诗意作品则适合配乐朗读。如教习《窦娥冤》,就可采用分角色读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剧中人物同愤同悲,这样角色的形象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以再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角色形象的再造中得以发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举行班级诵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各推选几名诵读代表参赛,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诵读冠军。在比赛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点拨,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诵读水平。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力与鉴赏力的一个好方法。

(五)熟记诵读,积累提高

对于经典诗文、优美语句,我们还要求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而经过以上情感调动、方法点拨等多层级的诵读教学活动后,学生熟读成诵,无需再走机械式的死记硬背的老路子,自然不会“谈背色变”。正如巴金先生所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通过诵读教学,养成熟记成诵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更加得心应手地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在写作中做到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在口语交际中敏捷应对。

三、结语

总之,诵读法优良传统不可弃。让我们端正态度,还阅读教学的诵读法一个空间,充分发挥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作者:蔡丽星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理解新课标内涵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学生在下面听讲。这种灌输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界延续了多年,新课标提出之后,一些学校不能够较快适应过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参加考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教师不能够完全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对新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建立完整的新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目标。

2.课程气氛过于活跃

为了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后,过分地追求自由讨论和自主学习,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这种异常活跃的气氛并不能够到达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讨论,甚至脱离了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付出较多,但是这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仅仅停留在表面改革上,不能够设计一些良好的交流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得要求,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获得语文知识,虽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角落,但是仍然无法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3.无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改革中多数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的工具,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一些优秀的老教师不能够适应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甚至成为了摆设,浪费了教学资源。相反地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新课标要求下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方式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提出之后,学校应该组织相应的研讨会,对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商议研究,让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教师能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部分教师已经习惯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这种表现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应该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教师应该转变自己在课堂中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正确处理课堂活跃气氛与学习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自学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活跃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地探索新课标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这种自由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不能够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气氛而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师应该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形式,包括表演、辩论、讨论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更加应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方式,通过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舞台剧表演、辩论、朗诵、演讲等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此外,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高中教学都在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成为当下必然发展趋势。学校和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忠钦 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一、在教授课文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情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很生硬,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铺垫,循序渐进,找出原因,抓住恰当的时机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在教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鲁迅的《祝福》时,文中提到祥林嫂经历了一生悲惨的命运,却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给整个课文打下浓厚的悲剧基调,此时学生会认为祥林嫂很可怜,而那些富人们很可恨,非但不同情祥林嫂,还骂其为“谬种”,甚至有情绪较激动的学生对富人们的行为愤怒到了极点。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一遍课文,找出祥林嫂的真正死因:正是封建的礼教和思想导致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所以,要恨就恨当时的封建社会,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却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通过这样对课文理解的渐渐深入,学生学会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基础上分析人物,理解人物的内心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古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并让学生注重创新等,让学生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这就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人文性的表现。在古诗词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不乏为祖国捐躯、建功立业或生活中积极向上等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总是鼓舞着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在学习《论语》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时,鼓励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勇敢面对所遇到的一切。

二、引导学生讲述真心话,透露真感情

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让教师及学生注重作文的成绩,这样的写作教学背离了作文写作的初衷,作文教学已经变成学生应付作文考试的工具。写作在学生看来已不是源于生活中的有感而发或因精神的需要,而是一件无冲动、无需要却又必须做的事。不管是命题的指导,还是批正、讲解,教师的关注点都是在如何审题目、立意、选材料、构思上,却忽略作文源于生活,忽视让学生在作文时从生活中取材,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及感受生活现象的习惯,忽视通过学生的作文考究学生的思路,扬长避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适合的生活姿态。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毫不生动形象、表达匮乏等,而且在某些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这类写作教学导致的坏结果是:磨灭了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迥异多姿的个性;抑制了学生创新力的发展;虚假的文章泛滥成灾,学生的文章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感染力。其实,写作之道与做人之道是紧密联系的,若是学生都写虚假的作文,毫无真情实感,就很容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造成学生人格与人性的折损。

三、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

现在,许多教师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都是一个模式: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层次分明……这些千人一面、没有生机的批语,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反而会阻挠了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高中时期的学生处于对生活、家庭及社会存在各种困惑、不解的成长期中,不时会有消极的情绪,因此学生会通过作文反映出来。教师要通过阅读学生的文章后,写出恰当的评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渗透人文方面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有的教师用心批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却不能“晓其故”,不领教师的情,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不再以说教者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用一些比较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一学生写的作文水平一般,性格文静、寡言,成绩较中等,在班上没有突出的表现,教师在她的作文本上给出的评语是:“只要你认真写作文,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因为老师从你写的作文中看出你很聪明,相信你一定会写出令我们满意的文章的。”就是因为老师的鼓励,这位学生终于写出令人满意的好文章。湖北有一位陈老师,班里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透露出厌倦学习的情感,陈老师给他的批语是:“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若达•芬奇学画时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著名网球健将张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的亲身感受吗?拥有了恒心,人才会变得美丽而高尚。”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如细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仅获得了写作的启发,还对人生多了一些感悟,把人文精神渗透在了高中语文教学上。

四、结语

人文精神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授高中语文时,要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陈艳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平煤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初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对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当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学大纲中提的都是“教学目的”,而新课改后用的才是“教学目标”,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有天渊之别。教学目的是一种被迫要做的事,有一种任务性;而教学目标则是老师给学生设立的要达到的学习高度,告诉学生要奔着这个高度去努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那么就没有固定的前进方向,学习也就没有动力。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语文学习而言尤为重要,是每节课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到的。例如,在开始一节新的课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确以下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2)知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即它给读者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3)对文中的佳句或有深刻内涵的句子加以剖析、鉴赏;(4)能够背诵这篇文章或者背诵其中的某几个段落。这些都属于课前应该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只有带领学生了解了这些,学生才有一个学习的方向,才能认真地去学习。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开展课堂活动

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枯燥,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语文学习可以不用采取题海战术,学生也能够边玩边学。因为在语文世界里存在很多的故事、童话等,内容丰富多彩。老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只有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否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根本就没有将心思用在课堂学习上,那么上课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思维紧跟着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求胜心,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当然,也可以举办舞台剧,将教室作为学生的舞台,他们都是演员,将苍白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表演。这些具体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此,自然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展课堂活动,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

三、重视课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很好地教过我们该如何学习。所谓学习,并不是指一味地看书、做题,沉浸在书本中,那样学到的永远只是别人的成果,而不是自己的东西,根本无法发挥学习的最大意义。真正会学习的人,就是在看过别人的知识后,再加以思考,用心体会,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触,形成自己的思想认知。这也就是说,课后思考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极其重要,老师必须要充分重视。例如,上完一节课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读后感,学完一篇文章,肯定会对这篇课文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悟,其实写读后感就是一个课后思考的过程。有的文章,尤其是带有情节性的文章,虽然作者写完了,但是并没有写到最后的结局,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它写一个后续,甚至还可以开展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探讨刚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听一听别人的认识。这些都属于课后思考的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用心去学,而不是敷衍了事,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重视课后思考,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四、总结

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更要重视课堂教学。通过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活动、重视课后思考等等,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有效性,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曾剑红 单位:江西省泰和中学

第六篇: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思考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中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基础比较差,很多高中生语文理解方面的水平要远远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师高中语文教学的负担,给语文教学更好地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教学设施比较落后,资源比较少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域发展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校本身的硬件教学设施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说多媒体资源比较少,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及时地接受到新的知识,给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给其个人素养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师资力量比较差

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师资力量情况会决定教学质量情况。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条件都比较艰苦,无法吸引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学校也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老师培训和进修的重要性,这方面也做得不好,这也给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四)教学手段非常落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学的时候,使用的手段还是以往落后的手段,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使用先进手段的重要性。长期的落后教育思想,直接导致了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并且少数民族地区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而先进教学手段融入对知识要求比较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师不愿意进行研究和改变。

二、少数民族地区做好高中语文教学的手段

(一)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素养提高和将来发展的重要性,然后根据需要将这种思想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其次,应该从语文本身的功能性出发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将来面对的环境不是学校这个小圈子,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学习好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给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老师还应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好语文对个人内涵以及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

(二)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不断地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比较高,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也应该面对更广泛层次的知识,绝对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这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学校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其接触到更多知识。这便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资金方面的投入,采购一些先进的设备,比如说计算机、投影仪等等,这样能够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的保障。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的语文教学人才

想要真正地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是最终的条件也是其基础。师资力量包含了老师的教学手段科学、思想先进以及和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在吸引人才的时候,学校可以采取一些优惠的手段和策略,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教师投入到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中去,这样能够给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培训对老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并给老师提供更多的接受培训的机会,这样老师的教学技能能够强化,在教学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自信,语文教学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坚持与时俱进,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若是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不但能够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潜能发挥出来,教学手段先进本身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老师语文教学需要的。在少数民族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寓教于乐的方式运用进去,帮助学生在活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让老师的语文教学更加容易和简单,新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便要求老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老师在新教学方法运用的时候,还应该重视经验的总结,这样才能够根据需要改进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结语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做好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存在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便要求必须根据需要不断地总结,针对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作者:王佳 单位: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理念,并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近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论,即社会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要做到教学合一,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道德、性情的培养。古希腊时期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这里的教也是社会道德教育,在艺术审美体验中实现文艺的教化功能。古往今来,中西教育领域中注重道德、人文精神的教育,反对教死书。1995年张家璇先生就批评我国语文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他在文章中用“唯本”“唯考”“唯法”来表示语文教学的固守僵化缺乏实践。20年过去了,虽然教育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但在高考唯分数论的目标指导下,这一现状并未得到彻底的根治,语文教学依旧为应付考试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观念陈旧、目标功利,忽视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基本上照本宣科,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一致化的板书设计,老师一人自说自话,学生死气沉沉,即使同学发言,也是心不在焉,甚至不知所云,学生没法集中注意力,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自然得不到培养。老师们明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但体制不允许他们做出改变与尝试,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老师们只能机械化地传授知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全面培育现代化人才是当下教育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传统课程强调知识传授、学科本位的教育方式,打破注重死记硬背、突破分数的桎梏。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从课程内容、方式、教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围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师成长以及重视以学为教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要求综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下文就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改革思考。

二、从社会人才发展现实改革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场对人才要求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无论其具体要求怎么改变,归根到底只有两点:一是专业能力;二是职业道德素养。这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关键,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两者的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学习,需要语文基础课程培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等学习能力,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其次语文学科注重对思想道德的塑造与熏陶,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掌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人格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要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对教师成长的培养。

(一)缩小语文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不仅是语文教学,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与当下的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思考,才能激发起内在的学习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高中语文的教学关键在于调动课堂的气氛,老师要将书本的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课本的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艺术体验,尽可能多地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作用,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如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荆轲刺秦王》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带着学生先翻译一遍课本,在翻译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提问难点重点词、句子的翻译,对于枯燥的文字,尤其是学究气的文言文学生更是提不起兴趣。对于像《荆轲刺秦王》这样经典的故事,影视剧、小品、相声等文艺领域都有很多的创作,如2012年春晚黄宏、邵峰等主演的小品备受诟骂;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却受到一致的好评等,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情节、图片等,将观点、原因与学生分享、交流,并带着问题引入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达欲望。在其后的课程学习中,不时地结合影视作品中的表达与表现形式,甚至让同学情景表演,真正做到深入其中,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实践,也是贺拉斯“寓教于乐”教学实施,从情绪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触动其情感共鸣,真正体味课文的内涵与意义,才能培养学生的德育,为今后的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的养成奠定文化基础。

(二)重视教师的成长

从前文《荆轲刺秦王》的教学实例分析中,依据传统文本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唯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事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但这一做法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知识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决定其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否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老师对现代教学方式熟练的程度决定其教学效果。因此,各个高校不能一味地要求老师的教学,而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平台,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阔教师的眼界,鼓励教师积极进取,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知识,也要多了解相邻学科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增加培训深造的机会等等,让老师们明确自己教学的不足,尤其对于语文这样文科性质的学科,既要纵向研究语文专业的教育,还要横向学习艺术学(美术、音乐、建筑、雕塑、广告设计、影视作品等)、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让语文不再脱离于现实,而找到一个支点立足于生活中。这样,才能脱离死板的教科书,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围绕缩小语文教学与实践的距离、重视教师的成长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语文课程内容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快乐中吸收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炜杰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局

第八篇: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高效实行策略

一、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情况

受我国几千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校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实行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有抵触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的得不到很好的实行,学生和教师得不到及时的有效互动。教学改革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学校以及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是这其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学校,通过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增加升学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作为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始终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将自己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具体施行探究式教学的做法

探究式的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在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有学习激情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这都会获益匪浅。

(一)系统地认知何为探究性学习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要不断和相关教学人员灌输全面的有关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从而确保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所做事情的意义,全方位地配合教师进行改革。作为改革的主体,学校的教师,我们要知道,改革能够成功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努力,改革的意义是史诗级的。在学校内,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宣传,带头推动改革的步伐。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都意识到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堂枯燥乏味氛围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水准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二)巧妙设计情境,展现探究性学习氛围

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情境的优劣有紧密的联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吸收知识,不仅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同时学生的知识吸收转化率也十分底下。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和学生其实是朋友关系,是处于同一个级别的。作为教师,要从教学主体中调出来,转换角色,变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吸收知识的引导者。在讲课过程中,巧妙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从而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当笔者讲述《雨巷》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现代诗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现代诗歌相对于以往的诗歌体裁有什么区别?作为一名学生,你觉得你更加喜欢何种类型的诗歌?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探讨网上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料的查询得知:现代诗歌都是为了反映当代历史的,当年五四之后,当代的青年面对白色恐怖的时候,不仅恐惧而且迷茫。希望能够在黑暗中寻得一丝光明。而我们的今天学习的《雨巷》这篇现代诗歌,正是当时青年内心世界的一个真实反映。在当代黑暗中,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获得希望,实现美好理想。又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何灼之武有这样的本事能够一个人将秦国大军劝退保国?如果烛之武晚生两百年,他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吗?学生在具备可探究性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可以更加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的主旨。通过发现文章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越是希望了解当时的情境,越是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提升。

(三)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自主探究并学习新的知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探索知识的欲望,唯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积极提问以及对相应知识的质疑要表现出赞赏,相应的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带动学生主动提问,主动质疑的积极性。通过提问,质疑,学生才会进行探索,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只要我们始终鼓励并执行下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四)巧妙将课堂和课外相结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探究性教学,必须和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当地引入课外知识,从而丰富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找到自己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伴随着探究教学的进行,学生能够发现更多未曾接触的知识,从而更有兴趣地进行语文学习,自身的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贯彻探究性教学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天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摸索,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探究性教学的最佳方法,从而尽快的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作者:李兴全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应用

一、创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的教学观念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高中课堂上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说、听、写几个阶段。应该多注重自我的发展状况。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对于实际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能够勇于创新成长的教师,他肯定自己会独立寻求资源,让自己进行自我成长,本着一颗对教育热忱的心,进行知识的传授。他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盲点,自我反省,不断地为学生自己的发展营造出对学生最有力的教学情境。教师如果要加强高中语文学习的教学知识,就有必要在自己的内心营造一种教学概念与教学流程,具体区分开学生的行为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不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制定切实的框架,有了框架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教学提高一定的水平。

(二)制定柔性的课堂教案

首先减少“单独”讲述这一类型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使用讲述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播,此方法可以保障教学的节奏。但是,这种方法却不能被大部分学生认可,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课,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想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回馈”机会,教师就应该调整教学方法,让教学环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述课程之后,提出一些课堂上讲述的知识点,让知识在学生的讨论学习中得以巩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兴趣。

(三)实行“适性育才”的教育

“适性育才”其实就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等,给予正确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与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时候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与需求,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教师应该多收集资料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教学的参考。例如:设立“开放式学习”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谈话等。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单、阅读心得、生活日记等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实行高中语文的综合教学模式

(一)实施多样式的教学策略

多样式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搭配,可以调动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应用媒体、电脑、投影等设备进行教学,结合一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感官的作用对教学的水平也有辅助作用。从学生的感官,教师可以得知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联想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多方面认识并且了解外界事物,进而把学生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落实质量评价工作

高中语文教师利用质量评价的方法,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特征和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在落实质量评估工作的时候,教师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在评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建立评估小组。质量评估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学校相关人员也应该提高相应的资料,辅助完成教学的提升。第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评价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能够做什么,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了解学生能够做什么。第三,评价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第四,应该考虑学生的身心成熟,在学生的学习中让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互动教学落到实处实施。自主探讨模式的进行,对于学生自我的成长与教学水平的进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掌握方面,不断进行教学的改正,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把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成功的应用于学生的进步中来,促进教学的提升、学生的发展与教师自我水平的不断完善。

三、结语

一项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完善,这项教学才能顺利的进展下去,才能拥有完美的收获。自主合作探讨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格式各样的问题,相信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教学的水平在不远的未来定能展现不一样的宏图。

作者:葛海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作用探析

一、多媒体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多媒体内容的广泛性与时效性

多媒体资料的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相互契合,并且每个资料的信息涵盖量都远远超过教科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始终与社会、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打开获取外界信息的通道,并利用不断涌入的前沿信息来提高其语文理解力。

2.多媒体操作的便利性

在大班授课的环境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多媒体画面的大小、声音高低,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效的接收到教学信息。多媒体操作具有便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切换和调取教学课件、音频资料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感官刺激下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对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1.使课堂容量最大化

和小学语文、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的素材以及遣词造句更为书面化与文学化,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课件以及声像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其语文理解力。另外,高中语文的文章大多是摘录中长篇小说或人物传记中的片段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及故事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间或课前十分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迹短片,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还原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背景和基调,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主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见,多媒体是传递语文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能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质的突破。

2.增强感知效果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多读、多写、多练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多数是由教师讲解课文重点知识,学生则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随堂笔记。在此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除了文字上的交流别无其他,如此单一的知识输入方式,已经无法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感官需求与学习需求,使得文章的解析难以由点及面,导致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容易产出偏差或错误,从而无法正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而多媒体技术能将高中语文的课本内容通过声音、图画、文字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课本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本知识的色彩,让教学情景更为形象逼真,在增强学生感知效果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课本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本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优化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在原有的课文知识上进行大胆运用假设,制作出具有教学特色的课件,将教学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对感情色彩等语文元素的认知,让学生更容易抓到高中语文内容的重点。例如,教师以文章描述的语言、动作、场景为基础,在课件的相应位置添加作者的心理活动或相关视频或音乐,营造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自由发挥想象,大胆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文章大意,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四、利用多媒体实现高中语文课堂延伸

高中语文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不断向课外知识延伸,拓宽高中语文教学范围,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方式来收集典型的社会案例,并将其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此案例进行自由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既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设备收集各式语文学习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此开拓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并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从而为学生高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赖思颖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