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教材中呈现的文本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灵活运用知识的主要展现形式,便是写。可以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割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阅读与写作割裂的问题,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的解析,从词汇、语法到语篇布局,或者对写作背景、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形成了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够以文本为载体,体验蕴含于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或者提炼文本意旨。在考试中做相关阅读理解性题目时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与写作不产生联系的阅读方式,是教师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形成的。教师在阅读时,没有从写作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审视与理解,最关键的是没有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做到随读随写,阅读以后不能以写作的方式及时跟进训练,致使学生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阅读也停留在理解字词语篇内涵。这种阅读与写作割裂的局面不彻底消除,就不会实现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目标的实现。

(二)写作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或者根据高考试题的模式进行练习。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的问题,面对作文感觉无话可说。这种情况与写作教学方式单一有着直接关系。在应试观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师甚至采取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并且由于日常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而疏于对作文的细致批改。教师没有对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进行反思,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作文的促进作用。阅读是为学生写作积累的过程。阅读是作文信息的输入,而写作是对阅读信息的输出,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与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在阅读中不善于以写作的视角去学习文本,而且对于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写作词汇贫乏,缺乏情感,敷衍应付的问等,没有从阅读上找原因,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难以达到同步提高的目标。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重视阅读,读出韵味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读是十分重要的一大环节,但同时也是极容易被师生忽视的一个环节。读可以被细化成朗读、阅读。朗读要读出文本的情感,阅读要感悟出文本的内涵。尤其是在现代文散文一类题材的文本教学中,读的作用更高。以《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很多教师会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上,单方面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会直接告知学生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写作情感以及文章的整体框架,然后就会按照考试的采分点,带领学生分析文本,记录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朗读、阅读时间,也占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跟随教师记录答案,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无法获取真正的阅读体验。并且,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深受固有应试教育思想的荼毒,不论是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还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总会占据课堂的核心位置,会提高教在课堂上的比例,而忽视了学与读。所以,在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要正确看待读的作用,要提高并强调读的地位。在教授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阅读,在充足的时间支撑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文本后进行解答,理清文章脉络。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忽视读,而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读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好教学铺垫;在探究环节,利用文章的线索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文章回顾,提炼答案,总结文章要点。仍旧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文章中描绘景色及景物特征的片段进行反复阅读,反复揣摩,感悟其中的韵味,体会荷塘月色的美。除了要提高读的地位之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一些读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流程、阅读习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一般来说,在初次接触一篇文本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以《祝福》为例,在初读环节,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将文本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环节的内容进行划分以及概括。其次,要提出一些合适的阅读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一些任务,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二)以读促写,掌握方法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容,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阅读并不是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目的。简单来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更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写作方法,学习不同作者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所应用的写作手段,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于文本本身,通过提问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逐步将学生引入文本内涵中,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的文章分析视角,以此为后续的戏做好铺垫。以《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为例。文章所凝聚的是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带领学生分析郁达夫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如何介绍故都的美景的。在确定好这一任务主题后,教师便可结合文章中的描述,要求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在文章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故都秋天难以忘怀的事物?如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等等。通过这一方式,逐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故都的熟悉与热爱,感受故都秋景的魅力。所以说,阅读是加深理解的前提,是撰写的重要保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模仿。仍旧以《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为例。对郁达夫来说,故都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运用独特的手法以及多样的修辞展示思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作者所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并要求学生利用相似的比喻手法描写自己的家乡或描写自己所喜欢的一些城市。在学生掌握了修辞手法后,教师可逐步提高难度,带领学生感受郁达夫谋篇布局的思路,对于景物描写的顺序等,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水平。

(三)以写促读,引导反思

阅读可以被看作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阅读储备,学生自然没有写作的灵感。即便有写作的想法,却会由于素材缺少,而不知如何下笔。所以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推进以写促读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作文分析来看,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质量仍旧相对偏低。部分学生会写流水账,整篇文章结构不明,词汇较少,整体并不饱满。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所应用的词藻比较华丽,但文章仅仅是词语的胡乱堆砌,毫无深度,毫无思想。所以教师要通过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有效融合,丰富学生的感知,深化学生的体验,使之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认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境界。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为例,整篇文章的内涵在于体现了对弱者的关怀。所以,在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就可立足于此鼓励学生基于人文情怀进行探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总结提炼自己在阅读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辅助者角色功能,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辅助。并且,教师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写作质量不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性地提供解决建议。例如有的学生词汇量较少,案例储备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其多多地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的学生写作逻辑不清晰,谋篇布局存在问题,那么教师就可带领其分析一些作者的构思方法或者一些长篇或短篇文本的结构框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这些技巧应用在自己的文本里,逐步突破困难,提高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读写结合中,让学生感知到文本的韵味,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进行反思,不断地强化学生综合水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金耀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