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该文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优化教学环境和注重日常养成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学策略。在优化环境方面,注重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鼓励思考;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实现高效互动。在日常养成方面,提出要关注动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体操,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多角度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合作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由理论知识与解题技能的灌输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中阶段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追求解题方法指导,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对创新方法缺乏有效的鼓励评价机制,致使在课堂模式上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没有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核。

1创新思维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蕴含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更是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为此,以核心素养为方向,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发展素质教育。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发扬合作探究精神,深刻把握内在规律。三是有助于实效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无痕渗透,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培养力度。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思维培养氛围

2.1.1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鼓励思考

在高考应试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往往通过加快教学进度以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过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这表面上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但事实上没有尊重学生思维的形成规律。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看似都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但是课后却“一无所知”。这类现象并不在少数,其本质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完全对知识消化理解,特别对数学核心规律的内核把握还不够深刻。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揠苗助长”,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而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理解。例如,在高中数学例题集合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PPT进行展演,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是否可以利用6根火柴拼凑成4个三角形”这一问题,学生很难在一个平面环境下研究,思维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磨具的展示,将问题从平面层面逐步扩展,鼓励学生新颖的想法,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创新增添活力。

2.1.2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高效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依赖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创新思维的养成也必须在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的氛围下。其一,教师要正确认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将课堂还于学生,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鼓励学生思考,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宜过于严肃,要根据学生思维疲劳的程度,阶段性地“讲笑话”,缓解学生压力。同时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避免问题过难导致学生信心丧失,这也不符合创新思维的生成规律。对于公式和理论的讲解,教师要以一个分享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二,和谐的课堂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也要调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距梯度,组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课堂上,通过数学知识竞赛,引导小组间的相互竞争,通过展示自己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收获感、成就感。

2.2注重日常养成,构建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体系

2.2.1关注动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认识的规律来看,学习是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更加突出视觉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动向,预设问题,精准设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把握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要巧设“陷阱”,使学生在陷入思维困境时,及时地纠正错误,增强对细节问题的重视程度,强化“眼见为实”的意识,为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运动轨迹的相关数学问题时,有如下设问:某定点X的坐标为(-12,16),某定点Y的坐标为(-25,15),假设存在某动点Z,它与定点X,Y所构成的角度为直角,请求出动点Z的轨迹方程。在这一问题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Flash动画构建数学模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也可以植入生活化的情节,将动点设置为汽车,进而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当中。

2.2.2思维体操,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的诞生,往往起源于奇妙的想象。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也积极鼓励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通过大胆的想象,提高空间的理解能力。以上题的运动轨迹问题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时间绘制运动轨迹图,强化数形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注重一题多解,深化合作探究学习。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导图,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化。

2.3多角度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多角度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之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从简易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得分,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为此,在课堂练习时,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某一种解题模式,要鼓励学生探索“一题多解”,多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而言,一味地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更大的困惑。为此,要引导学生将函数问题形象化,通过数形结合的手段分析问题,进而在复习中强化不同的章节,从多个角度把握问题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张华的考试成绩为A,李明的成绩为B,小华数学成绩为C。A取值范围为(70,80),B取值范围为(80,90),C取值范围为(90,100),假若3人数学分数方差最大。试问每名学生的分数是多少?此题目答案为A=70,B=80,C=100,然而大部分学生认为B=85。教师要求回答正确的学生讲述如何求得B=85,结果学生是通过80与85代入相比较才得出答案,由此可知,学生并未懂得问题考点。再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方差公式,再通过实例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令方差最大化,通过讨论,学生必然知道选择边缘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变换函数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上述表达式与不等式的相似性。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通过讲练结合,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

3结语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遵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放弃主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创新教学环境,辅助以多媒体、分层作业和梯度小组合作等手段,实现创新思维培养的常态化。通过实施上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策略,能够使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真正地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与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禧忠.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45.

[2]孙兴平.高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3-134.

[3]李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16.

[4]朱立明,韩继伟.高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核心内容群:函数———基于核心内容群内涵、特征及其数学本质的解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7):40-43.

作者:张瑜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