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论文(3篇)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概述

教师应围绕生物思维活动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生物概念的外延,从小的方面延伸到大的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二种,通过定位概念对一些生物体的概念识别活动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三种,原有概念与相关概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各种模式相互融合,使教学过程通俗易懂。生物概念教学过程具有研究对象和活动过程的双重性,教师需要联系现实背景。

二、构建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利用概念冲突,合作学习,引起共鸣

概念教学本身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教学,单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学会借力,学会借用学生的力量来辅助教学。学生原有的概念意识会阻碍科学概念的学习,不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在学生互相交流和激烈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教学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时,实验需剪取叶片、准备滤纸等,很多步骤都需要在正确认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分小组讨论。成员间相互配合,在小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彻底掌握叶绿素色素的分离与提取过程,在合作中引发共鸣,生物概念自然而然地在探讨中熟练掌握。

2.“学”基础上的“教”

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学会用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来设计学生的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做到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引入现实背景和概念形成的背景故事,理论联系实际,用直观的方式教学。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认识生物概念。比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植物来进行实验,将一盆花放在阳光强的位置,另一盆放在阳光弱的位置,形成对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叶片能不能用遮光纸板进行覆盖呢?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3.故意制造“陷阱”,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教师要学会适时利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模糊性,来引出新的话题;相对于平时好理解的生物概念来说,知识盲点更难讲解。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延伸学习,学会故意制造陷阱或盲点,可以防止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例如,关于教材中“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章中,首先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说的“龙生龙,凤生凤。”之后问学生这种说法对吗?它揭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现象?这个问题的引出,是教师故意设置的陷阱,聪明的父辈一定会生出聪明的后代吗?各个物种之间是否会发生变异呢?然后教师再通过遗传方面的相对性状实验,以及孟德尔通过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将“性状A的豌豆与性状B的豌豆进行杂交是否会出现与AB性状都不同的豌豆呢”来说明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对生物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4.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学生的潜在概念表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事物表象的非本质认识,具有矛盾性、广泛性和难以改变的特点。为了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相近的概念能清楚地认知,做好关键属性层面的分析和对比,从而使他们能够明确概念之间的异同点,能够准确区分彼此之间的区别,应当区分易混淆的概念。以生长素、生长激素为例,在进行该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二者的产生部位、本质和生理功能等层面着手。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事实上,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准确定义或者掌握不准确,很容易出现混淆。比如,反射与应激性,原生质层、原生层以及原生质体等,同时还包括性激素、性外激素以及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等,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这样可以通过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得更好。

三、总结

众所周知,新的生物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得出,在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借助生物概念图等方法来反映难懂的生物概念,使正确科学的概念完整地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概念的学习。

作者:朱建中 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技巧分析

1.巧用生活谚语,引出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借助有利条件直接讲授生物概念,则会使得概念教学显得枯燥抽象,很多学生页会产生厌恶感。根据教学实践所得,如果能够巧借活中的谚语将所要讲述的概念引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遗传”这一概念时,我就很巧妙地选择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直观的谚语教学,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物种通过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两份传给后代,然后再繁衍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在讲解“变异”这一概念时,也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挂在嘴边的生活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新知识,既能言简意赅地让学生领悟到了变异的特质,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巧用更生动地揭示出生物圈中的食物链概念。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如果能够深研教材,在讲述概念时,将需要讲解的概念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则能实现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2.以概念图为载体,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主要指的是由节点与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其中,图中的节点则表示某一主题或者领域内的各概念,而连线表示的则是节点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借助各种连线把有关的概念进行有效连接,进而再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有助于知识更加系统化。因此,在记忆概念时,要掌握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的技巧。几乎每一章末复习题中都有一个和概念图相关的习题。主要类型有:第一,给出不完整的概念图,要求学生填空;第二,给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构建概念图;第三,给出几个重要的概念,让学生将概念之间的联系找出来,然后再连线成概念图。而概念图则是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者是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有效呈现出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且还能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成分”中,教学目标为这两个: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概念图,此外,学生要能系统掌握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教师要先对几个关键词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进行传统概念教学加以处理,再借助概念图绘制,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然后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概念图知识体系,这样可使知识真正习得。既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正确使用概念图。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记忆。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既方便他们记忆知识,且记忆牢固。

3.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对比法

对比法指的是把一些相近或者是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从多个方面进行逐项对比,然后再找出异同点,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本质特点。通过有效对比能将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区分开来,便于学生记忆。通过有效对比,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对之前学习的基本概念及时复习巩固,而且还能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例如,同样是在讲“光合作用”的概念,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四个方面将已经学习的呼吸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既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并且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还能知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然后再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储存能量的过程;而且还便于学生加深对呼吸作用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明确两者间的关系。通过对比教学,也利于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归类,将类似的知识系统化,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比方说,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就可以把它们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究,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4.总结

总而言之,概念是获得生物知识的必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基于此,概念教学对于构建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概念教学也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步骤,而且在实际教学中还取得不错的成效,这也给概念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启示与机遇,为深究概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峰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1.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1生活生物学概念影响。

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学生对生物学形成了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及概念。例如糖的理解,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菌类(平菇、蘑菇)是植物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现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1.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

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把鸟称为一种生物,蛇也是一个物种,鱼也是一个物种。这些日常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基因的概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首先基因在DNA上,而不是在RNA上,其次是要具有遗传效应,即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如果不具有这些功能,那么没有遗传效应则不是基因。

3.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3.1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对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比如在讲“DNA结构”时,把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比喻成旋转楼梯,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排列形成,好像梯的扶手;基本骨架中间的横档由碱基对组成,像楼梯的阶梯。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事半功倍之效。

3.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比较中加以辨别、理解和记忆。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如时间、场所、模板、碱基配对原则、原料、产物等。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

3.3练习法。

当学生形成某一生物概念后,不应停留在下定义或做注解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概念,将已学概念推广或引申到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中,解决新问题,力求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建立概念体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如考查“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的概念可设计习题: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直接发育的植株称为(),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的植株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称为(),由此植株的配子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又称为():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这方面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这种方法是老师们运用得最多的。

3.4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

4.结语

高中生物概念很多很杂,老师要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高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要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体系。

作者:刘峰 单位:重庆永川萱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