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7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7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四度与四性

一、把握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四度”

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兼顾“四度”,“四度”的产生可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也可以通过四个问题来反映。如教学《人体的稳态》一课,我在课堂开篇首先设问:“假设你是医生,应该怎样诊断某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后,再次提出问题:“那么,引发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降低人体血糖会使用胰岛素,因此可以推断出引发血糖升高的原因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直接关系,而胰岛B细胞是用来分泌胰岛素的,所以最后得出结论:胰岛B细胞受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最终原因。严格来说,这两个问题都不是笔者提问的初衷,提问的目的是从已知而导入新课,引入“人体的稳态”,因此,上述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如此,则兼顾了课堂提问的难度与深度;四度中的“角度”则体现在了提问的方向层面,在这一问题中,“运动”是隐含的,要回答问题,必然会引入人体的状态,如此,“角度”也由此而显现出来;而四度中的“梯度”则体现在了问题的“双隐性”层面,虽然问题表面看起来浅薄,但却隐含了“人体稳态”和病态,以“胰岛素会降低血糖”为引,而学生不能解答的部分,即是人体稳态的内涵。此外,利用多个问题来反映课堂提问的“四度”,对于教师来说这更简单一些。其中,要表现问题的难度,需要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学生的未知,而问题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已知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问题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问题的深度应当与问题的难度相结合,如上述的第二个问题,深度的“底”是人体稳态知识,这是学生未知的,但也并不是不可获知的,要回答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克服难关的唯一途径,即是进行学习。问题的梯度是隐含两个条件,一是已知,二是未知,角度则代表了提问的目的。“四度”是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重要依据,把握好问题的“四度”,能够有效提升问题的质量,营造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和探索,从而打造有效课堂。

二、落实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四性”

课堂提问的“四性”主要包括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和量力性。“四性”与“四度”相辅相成,在课堂上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

1.针对性是指课堂提问要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关键部分,同时,还要重点针对学生学习上的缺陷或思维障碍。如在学习完“细胞增殖”之后,笔者通过反思卡的形式设问:“是什么导致了细胞增殖?细胞分裂在真核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这个过程中共有几种方式?有丝分裂完整的周期历经哪两个阶段?”等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2.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找到问题的关键,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茫然中能够找到头绪,从而步入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

3.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个缺陷,即:在讲解完新知识之后设问,而问题也与新知识有关,教师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适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也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检验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教师可灵活设计问题,如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围绕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设问。这种提问的设计意图在于课堂学到的知识往往侧重于理论,而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则是检验学生是否已具备了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提问方法不仅灵活,而且也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4.课堂提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面向全体学生,遵循“量力性”原则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深奥。同时,提问的频率也是教师重点考虑的要素,问题过多,不仅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更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过少,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最终导致不能积极地思考。因此,教师要尽量把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起来,既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之,课堂设问是一门艺术。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重视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精心预设,合理组织,让问题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养分,让问题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媒介。

作者:徐勇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情感教学

一、以教师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试想,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班里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地踏上讲台,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注意力迅速集中,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幽默诙谐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你很善于动脑子”等言语,引导、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探讨,并及时对学生富有创新性的回答给予肯定性评价。此外,教师要用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相配合,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维活跃的乐学氛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流露出专注的神情;当学生踊跃参加讨论时,教师应流露出兴奋的神情;当学生面临困难缺乏信心时,教师应投之以鼓励的目光;当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其赞许的目光……总之,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二、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发现学生闪光点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遭受失败时,更要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关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信心、增强意志,争取获得成功。教师不仅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还要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浓浓爱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教师要永远记得:有了你的鼓励,有了你的欣赏,有一天,石头也会变成金子。

三、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生物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生物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生物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生物所特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而不少生物实验就具有美的魅力。如果酒的发酵,酒香四溢;基因工程可用来治疗基因病;通过胚胎工程解析试管动物的由来……这些神奇的生物现象必然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朝着乐学的方向发展。我们也可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实验室里鉴定酶活性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实验组反应速率较慢,这时若加入适量新鲜的动物肝脏,则会明显加快反应速度(可配合演示实验说明之),这又是为什么?此时,面对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问题便水到渠成了。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

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

学困生的情感更为细腻、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小心伤害了他们,就容易将他们推到反面,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产生厌学心理。笔者教过一个大家公认的学困生,各科学习成绩都极不理想。一次偶然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发现这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大,于是笔者就经常和他谈心,对他进行鼓励、表扬,与他交朋友,一段时间后他逐渐产生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提高了许多,连家长都夸这孩子变得懂事了。如果生物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真诚地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自然会对生物产生兴趣。其实,渗透情感教育,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作者:徐培凤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

一、课前准备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事实上,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探究生物教材的过程。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形成了自己的备课探究的基本思路: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整理相关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问题→确定学生的探究重点→设计课堂探究过程。在整个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依托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而且所有课堂活动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课堂设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探究性教学应该是通过适当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是需要教师时刻谨记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出发,由浅入深地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结合生物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延伸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展他们的生物视野。

二、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探究性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如果想获得一节课的成功,就需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在上课开始之时就激发起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而后再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奇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无果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动探索、积极寻求答案的状态中,通过学习发现答案,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感。

三、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来源于他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于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困惑。所以,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就要设计好课堂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索当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以及解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太过困难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要逐层设计,使问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攀登到知识顶峰的自豪感。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思考的必要,久而久之,不利于他们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这一类的问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不必当成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来运用。

四、开展适合探究的教学活动

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束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教学方式。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对于这些师生来说,他们需要做的还很多。首先,要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不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畅所欲言、自主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自主探究并不是使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用恰当的方式对他们施以援手。对于一些学生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批评,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基本信息:只要你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一种学习的进步。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通过引导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度过难关,继续探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是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五、总结归纳、运用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每节课的课堂总结环节是把本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总结方式,都始终要考虑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者,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来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把课堂知识纳入到整个生物学科学习的整体系统中来,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活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强的题目,使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六、结语

总之,探究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刘文玉 单位:河北孟村回民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情境创设

一、问题情境概述

问题情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目标明确,但实现方法模糊的一种心理困境,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学习者凭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所形成的浓厚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十分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将内容问题化,使其自主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二、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依据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生物教材,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这不仅能刺激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欲望,还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这节内容的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化学元素的种类:组成元素有哪些,是否和非生物界相同,具体含量是多少等问题,通过多个问题的探讨,可更好地把握生物知识,还能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二)依据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通过实验中真实现象,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其认真探究问题,由此可知,实验可为生物教学提供真实和具体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实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例如,在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中,为让学生明确并掌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可参照以下问题进行探究: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有哪些,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步骤是什么,通过该实验可获得哪些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何种结论,如何设计对照组。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将所学知识有机串联在一起,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让学生逐步领悟,并高度集中,最终实现掌握和运用生物知识的目的。

(三)依据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转变,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均和生物学紧密相关,只有依据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生物学习欲望,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教学实践活动表明,若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则将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现代生活和生物密切相关,依据与生物相关的生活问题,便可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水分吸收和利用这节内容时,让学生思考植物喝水方式,在移栽植物过程通常会减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在该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能使其认识到生物和现实生活的关联,进而认真学习,积极探索。

(四)依据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和热会热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作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心度。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可结合目前社会上热度较高的生态危机、植物栽培等方面着手引出光合作用,此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不仅有助于对学生自主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依据现代教学工具创设问题情境

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现代教学工具,较为常用的便是多媒体,它集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于一身,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可编制生动、形象的生物教学软件,尤其是对于微观物质和现象的学习中,作用更加突显,可模拟生物学现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为学生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兴奋传导内容时,传导过程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的理解,此时,可通过多媒体软件将兴奋传导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动画,可让学生轻松理解。同样,在食物消化以及细胞呼吸等内容的学习中,均可利用多媒体工具,且教学效果显著。

(六)依据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工具史,均有人类创造产生,以此来解决各种问题。科学史也是对科学家钻研探索活动的真实记录,可利用它来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质疑态度的培养,同时,依据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可刺激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可借助过程式学习来端学生的世界观。科学探究过程再现知识来源,并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讲解生物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尚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这可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遗传这节内容时,可引入“一母生九仔,模样各不同”,让学生猜想这表明生物界的何种现象,探讨生物遗传机理,在该问题情境中,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切实体验知识形成和演变过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结语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可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冲破原有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进而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朱敏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微课程教学设计

1微课程教学特点

微课程着重强调“微”,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灵活多变的特点,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1课程时间短

相对于传统的40—45分钟的一节课程长度而言,微课程的课堂时间大大缩短,大幅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炼与精选,所传授的内容主要是一节课中的主干知识点,略去了繁琐的传统课程教学环节,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徐盛负担。

1.2摆脱了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的限制

微课程是教师录制下来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上课时间在教室内观看,也可在课后回到家中通过网络或进行学习,甚至也可借助电子移动设备在空闲时间观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摆脱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1.3微课程可反复观看

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多对知识点进行“一遍过”式传授,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后者有时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一些知识点。但传统的课程教学不能倒带,学生在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负担。日积月累,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而对于微课程资源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可有针对性地查阅教材或网络资源巩固学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对微课程资源的学习,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2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对于高中生物教材而言,章数较多,知识点类型也不同。对于部分知识点而言,是微观、抽象,日常生活中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知识。同时,部分知识点的呈现是动态变化的,这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利用微课程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将知识点细化,并将教学重点放在抽象性、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上,通过这种图片、动画的资源呈现形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如对于高中生物必修二中《DNA的复制》这节内容而言,DNA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部,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先制作导学单,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来对学生加以详细讲解,能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2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而言,复习课是较难设计与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设计知识点都是学习过的旧知识点,在教师的反复教授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有所下降。但如果教师直接进入重难点知识点分析,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程字课前将主要知识点展现给血神,明确复习目标与重难点,能够将知识点形成网络呈献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复习内容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教材,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复习网络知识点,然后观看微课程视频,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由教师展示知识网络,就部分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浏览填空,实现重难点突破,使学生明确“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学会分析“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生活的细胞类型”,并明确内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因该节重难点内容较多,教师还应根据重难点知识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软件工具加以辅助教学。如对于“不同细胞的内环境不同”这一知识点而言,教师可制作PPT课件插入相应图片来帮助学生分析,并借助数码投影仪手绘物质交换图形,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3在生物实验课型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课程也比较多。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同时,实验课也是较难控制的课型,课堂讲解效率较低。同时,实验教学实践有限,使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考实践受到限制,并且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同,教师难以一一解决。利用微课程,在课前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规范操作等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对微课程的观察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使实验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如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节实验课程而言,是高中生物的难点知识之一,而这个实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但对于实验步骤而言,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五个步骤,耗时较长,加上教师讲解,做好临时装片也就要下课了。而如果利用微课程,教师先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操作易错点等内容在课前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掌握好操作要点之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加以适时指导,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概念的深刻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总之,微课程辅助教学具有时间短、使用灵活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特点,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微课程模型,对不同微课程设计关键问题认真分析,并加以优化创新,切实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作者:乐素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精心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在准备课前的备课工作时,教师要用心做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悉心寻找课本上知识的图片,设计好反映生物活动过程的动画演示,还有一些记录生物个体生存习性的视频。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良好的优化作用,将课本上复杂抽象而又难懂的生物知识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因为陌生而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上的困惑与阻碍。多媒体能够化静态为动态,将教材中冰冷的专业学科语言变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使教师的讲课变得妙趣横生,增加了课堂趣味,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多媒体的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与概念,训练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的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章节时,可以先给学生看发育正常的根的图片,再展示出几张缺乏各种无机盐的根的图片作为对照,起到两相对比的效果,然后提问学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啊?”经过思考后,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课件上对根进行栽培:点击鼠标右键,选取不同的“肥料”灌溉到“植株的根”上,课件会自动显示出加完“肥料”后“根”所长出的“植株”的样子。由此可见,教学因为课件得到了很好的优化。

二、课件交互使用,提高备课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易于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传统教学方式达不到的效果。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花费的时间过多,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每一节课都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去完成,无疑就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所以,每次都用多媒体课件去讲课是难以实现的。可是多媒体价格不菲,配备了如此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却又置之不用的话,简直是极大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到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根据各个章节的难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多媒体教学,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基本结构”这一内容,知识点繁多复杂,课本上叙述的很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完完全全地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必修二中的“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能够使学生的各个器官得到感知,教师就可以把多媒体和普通的教学手段进行交替使用,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教学感受。由此不难看出,生物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对教材的研究一定要做到深入透彻,才能更好地决定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场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三、利用信息刺激,强化记忆理解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的大脑对外界的信息刺激能起到记忆与强化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高中生物的一大难题就是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可否认,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复杂繁多,想要做到熟练记忆确实需要学生下一番工夫,而相似概念的区分与辨别更是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的老大难。多媒体课件因为自身信息表达手段丰富的特点,能够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调动起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大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记忆知识点。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不同,因此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并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例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过程非常复杂,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有演变,蛋白质最后在核糖体上完成合成。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能够把合成过程展示得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脑海中对转录、翻译等过程形成明确的印象,了解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多媒体技术走进高中生物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它的各项功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助手。

作者:颜红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趣味课堂策略

一、巧妙设计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趣味课堂”。

精巧的导语设计,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对培养学习兴趣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采用网络新语言导入课题:“网络语言中的蛋白质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全班同学一起回答“笨蛋+白痴+神经质”,学生的兴趣一下集中到了教学内容上。于是教师顺势引导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笨蛋+白痴+神经质”,因为大家的身体里都存有蛋白质。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了生物学习的乐趣。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巧妙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整堂课的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创设浓厚的问题情景,营造“趣味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联系密切,不仅能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一些实践活动。而有趣的问题,更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氛围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如“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株植物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种子的哪一部分?它们的成分主要是什么?”这就把种子的结构和有机物结合起来。讲“生物圈到细胞”时,联系2003年SARS病毒,对这种病毒进行讲解。这样恰当地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使生物课能密切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学生如能成功地回答问题,会产生一种满足感,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使课堂富有挑战性。课堂中联系实际事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以“趣味语言”营造“趣味课堂”。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高中时期的课业繁重,休息时间也比较少,如果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幽默、轻松的课堂环境,用幽默的话语进行暗示教育,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和观点。在高中生物趣味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1)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2)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这种趣味性语言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化繁为简,使枯燥乏味的课堂轻松愉悦,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不集中的问题。

四、加强实验的实际演练,营造“趣味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加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性,多做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通过探索性实验重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虽然实验室的条件有限,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势进行授课。例如学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先引入问题:“大多数植物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秋天植物叶片为什么会变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在最后又提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塑料大棚的种植技术”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实验会直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学生好奇心强,实验的直接操作或者直观演示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的实际演练是高中生物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所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五、运用故事探秘生物原理,营造“趣味课堂”。

例如讲解认识“微生物”这一节可以引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盗仙草”故事,说的是白娘子为救许仙,舍命到仙山去盗仙草的故事。那仙草即是灵芝。在古代中国,灵芝被赋予神奇的色彩,被认为是“长生不老药”。实际上灵芝是一种高等真菌。真菌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蘑菇。灵芝的整个生长发育经历着从孢子到孢子的过程。孢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生物学知识都在美丽的传说背景下一一得到解答。这样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缺失所在,使呆板、枯燥、乏味、无趣的知识点在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掌握了生物知识点,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又怎么会感到无趣呢?能在生物课堂上全力营造趣味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上课积极,轻松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明显,甚至树立终身学习生物学的志向。当然,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将教学艺术化,将知识通俗化,敏于时事,多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努力构建生物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体系。

作者:王刚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