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论文(3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论文(3篇)

第一篇:新课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都对史料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将其视为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说,史料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历史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课堂中融入史料教学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极力倡导学生的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对历史过程的感悟和体会,而这三种学习方式正是建立在对史料的阅读、分析、理解和整合运用上,所以加强史料教学正是新式学习方式养成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史料教学没有充分开展

高中历史教学任务重,课时少,尤其文科历史面临高考压力,一般高二下半学期就要结束全部课程,集中精力进行复习与模拟考试,因此史料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很难真正开展。一般只有在高考题型讲解或者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才进行史料教学。一些基层乡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考核标准单看成绩,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史料教学不适合学生,浪费课堂时间,课堂仍是以讲、背、考为主。史料教学不能常态化进行,学生的史料结合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培养,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历史教学的实践发展。

(二)史料应用性不高

部分学校的史料教学还不成熟,史料的利用和挖掘不够,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有的教师将史料作为教材或者考试答题的理论依据,而未能深入分析史料内容和价值所在,影响了史料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缺乏史料结合意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还不彻底,许多课堂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自觉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对史料的自主研究意识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在课堂上没能得到充分锻炼,对不同题型和种类的史料分析、理解、应用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探究的观念。

三、高中历史的史料教学策略

(一)合理选择史料

古今中外的史料浩如烟海,如何对众多史料进行科学选取,是史料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和理解教材,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综合设立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史料。一般来说选择史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真实性。史料是课堂知识的佐证,真实的史料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场景,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快速记忆和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原始史料,对二手史料要充分论证和研究。其次,典型性。史料要符合当堂教材的知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在构建历史表象中,增强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再次,多样性。史料的多样性,有助于丰富课堂,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增强学生兴趣,教师课堂采用文字以外的图片、表格、影响、实物等史料,提高课堂效果。最后,思想性。教师选择史料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史料中注入教师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科学地提问与解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改变对史料的肤浅讨论和解读,应该注重对史料的深刻挖掘与思考。教师应该首先对教材和史料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归纳,教学设计时对学生问题的设置要科学、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教会学生正确阅读和分析史料,充分利用史料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和扩展。例如,讲解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以搜集有关新政前后的一些著作、人物报告以及影像资料等。影片《世界现代史———罗斯福新政》,则是讲述的有关该时期的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观看前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罗斯福炉边谈话的意义、时间?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以便于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同时,在影像资料播放期间,教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解读。

(三)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

史料教学能帮助课堂有效解决历史问题,在自由、平等、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史料,认识基本问题。教师应该随时启发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沿着正确的方向讨论,使学生明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重要性,学会历史学科术语,专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史料中得出教材结论。通过解决历史问题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升华,史料教学达到深度,促进了教学相长,实现了高效历史课堂。

(四)有效地归纳与点评

史论结合最后要有教师专业精准的总结和点评,才能使历史课堂提升一个层次。一方面,教师要对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形成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构筑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史料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与指点并存,改进和完善学法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下次史料教学的进步。总而言之,史料教学的意义重大,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史料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史料,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解读和探究,能科学、高效地进行点评和归纳,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新课改下优质的高中历史课堂。

作者:张红波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高中历史复习策略

1从多元角度,构建知识结构与脉络

1.1史观角度:

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逐渐体现史学观来设计题目,目前涉及到常用的史观有: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世界史观、全球史观等,无论哪种史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帮助学生在世界文明的大视野下认识中国及世界的现状,从而明确个体的价值和责任。如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用革命史观分析,侧重于战争或革命的性质。(2)用文明史观分析,侧重于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对抗、转变;辛亥革命涉及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用社会史观分析,侧重于对中国社会生活影响。涉及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4)用全球史观分析,侧重于列强侵华对中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再如岳麓版经济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用革命史观分析,重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以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的松弛。(2)用全球史观分析,侧重于各地的经济往来。(3)用文明史观分析,侧重体制的创新和生产力的进步,(4)用现代化史观分析,侧重于农业与工业的联系。(5)用社会史观分析,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对各阶层的影响。包括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及思想观念。

1.2历史线索角度:

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进行复习,通过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构建知识结构,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比较,把握历史知识的线索与规律,形成贯通古今中外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高中复习课学习中,要进行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分解与整合,从中提炼历史线索与规律,最后逐一整理出来。在复习“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老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如下梳理。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商朝实施内外服制度,到了西周,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制,广建封国,后又为了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随着血缘关系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难以继续,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各诸侯国进行了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变革。最终秦王胤政在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局面,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随着皇权高度集中,中枢权力体系组成发生变化,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明朝建国初期,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后来,明成祖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后有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在整理梳理与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特点。

2关注时政热点,把握高考动向

善于关注时政热点,不仅关注历史方面的,还要多角度关注其他科目方面的热点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和选择,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渗透。将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另外学生应该进行自主学习,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从时政热点确定高考动向,既能够体现高考命题的前瞻性、现实性、人文性,又能体现国家意志,同时融合了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点。

3结语

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史学素养。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去解答历史问题。从而达到高效而科学的效果。

作者:程丹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历史授课

一、科学利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才能够使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被教材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会把教材当成权威,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在诠释教材,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了一遍,学生就会把教师讲述的内容记下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学生知识在死板地记忆知识。这样就会使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时候,教师把教材中的每个战役或者史实讲述出来的时候,学生记住的只是单纯的一个史实,却不能够有效结合这些内容,连成一部中国的近代历史。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利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历史知识。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段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历史。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优化,有的时候教材中的知识可能比较分散,讲起来学生不会特别容易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效优化一下讲解的内容,例如中国近代遭受侵略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是能够这样优化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真正连成一段历史。

二、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

提高教学效率,除了优化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借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作用。例如,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历史教学中,这样能够针对历史学科特点,使教学的效率更高。因为历史知识本身就具有点线面的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相当于一个点,一段历史相当于线,当点和线组成一部完整的历史的时候就会出现一面镜子。所以教师如果单纯地在黑板上写下一段历史不足以让学生了解整段历史。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一串或者整部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整部历史,能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由于对多媒体的好奇,还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也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地掌握。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的把握,不应该只注重结果,应该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这个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大的收获。最后,教师应该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和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接触历史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只有教师拥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能够把近现代历史事件正确连起来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也能够积极向上,提高其他学生学习的斗志,保证整体学习的水平。这样对于被表扬的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措施,能够使其更加努力,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对于在教学中不积极参与,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教师应该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能够主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肯定其努力,对那些没有努力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适当的奖惩制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能够有所成长,通过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保证学生的学校效率,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陈海珍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民族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