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公民教育浅析

高中历史中公民教育浅析

一、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开展公民教育

历史教师对历史教材中正面的道德品质诸如商鞅在秦国改革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中六位君子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有抗日战争中众多爱国将领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公民责任的重要素材。而历史中许多方面的教材,诸如许多王朝末年的腐败与堕落、专制主义、霸权主义等对人民和社会的侵害,是提高学生反思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历史反面教材的学习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爱国情怀。

学生可以在历史事件中逐渐地培养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促进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学习和成长,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逐渐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历史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公正、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开拓进取和勇敢表达意见的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公民素质。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向学生讲述历史的时候,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善于运用故事形式将历史现象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促进学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过古代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尊心;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世界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求同存异的意识,塑造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学、法制精神的实质,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努力来实现的。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公民教育

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历史课堂的国民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对学生的国民教育之外,应该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作为开展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节日以及纪念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纪念展览以及电影观看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历史教师对历史课堂外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举办主题展览和讲座,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同学生一起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进一步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操。图片和影像的形式,对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具有更直接和易被接受的效果。通过课外多种形式的历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公民道德意识和民主、责任意识的进一步形成。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应该只注重对历史考试成绩的评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多变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学生也是评价主体的一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过程,促进自我的成长,不断的改正自己,提高自己。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历史教育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

历史教育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学、法制精神的实质。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国民教育的实践者,不断探索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公民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通过科学的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长为现代合格的公民。

作者:任文中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