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教师若想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便需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规划时,主动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从而对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进行革新。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等方面考虑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从而逐步总结教学规律,在适当的环节给予教学激励,最终在正确的方法促进下完成高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

一、前言

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要重视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索了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中体育教育高效性的意义

高中生的年龄范围在15-19岁之间,该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期。我国高中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承受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够及时为学生解压,便会对其身心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体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可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渠道,学生可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来舒缓压力,实现自我放松的目的。可见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体能和心理的锻炼成长,促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提升学习的效率,对健康状况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一)教师积极性不高

当前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难以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投入更高的热情。在具体教学中,更多实施的是基本层面的技能训练,此后就由学生自主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秩序性较差,难以获取更为理想的教学结果。

(二)学生融入感低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压力的影响,学生普遍无法体验到体育课程的价值,因此对其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但事实上,体育课程的开设对高中生来说具有更为关键的意义。高中阶段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有健康的体能支撑,才能有效应对学习压力。而体育课程便可为学生提供锻炼体能的途径,全面提升身体素养。但当前多数学生未对体育课程给予应有的重视,在面对学习压力时,难以调整好自身的身体状态,频繁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也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体育课程并不是让学生自主活动,而多数学生会将参与课程活动当作自由活动,这种意识也成为体育课程发挥理想价值的阻碍。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有些体育课程教师在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讲授的知识内容更为随性,学生全程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调动更多的灵活性参与学习,同时也无法挖掘出学科内容的趣味性。此外虽然有些学科教师较为负责,但却没有完成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师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中心位置,因此也难以与学生建立更为融洽的沟通关系,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的达成。

四、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学科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具体的指导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练习活动。如可以竞赛为教学形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从而迎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如在开展田径运动的相关训练时,教师需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总结该项运动的特征,深入理解田径运动项目的类别。若想顺利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为:一是倡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田赛与径赛的项目辨析。主要包括跳远、篮球、铁饼、跳高等。二是组织学生参与竞赛项目。女生可参加400米田径赛,男生可参加800米竞赛活动。对于整体成绩优异的小组,教师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最后一名的小组应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作为后续学习活动的鞭策动力。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因此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青睐。在体育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拼搏意识,形成高效的学科课堂,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优化合作,引导学生互助

在实施体育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作用,并依据理论基础科学设置。当前从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实践来看,部分课堂活动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未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体能等条件来设置体育课程,从而难以做到优化分配。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价值,全面掌握学生的基础条件,从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如在组织学生开展足球运动“停球技术”相关训练时,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和素养来划分小组。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入手进行系统观察,总结学生的各方面条件,按照足球方面的素养、兴趣等标准将学生分为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层级。此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将每个小组配置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同步学习停球技术,小组内素质较好的学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在小组内部能够形成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整体技能提升的目标。从教学实践效果可知,在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设置方面,积极引入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技能的训练,从而在合作精神的引领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三)加大沟通频率,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建立顺畅的沟通途径,才能通过情感引导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主动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不断反思教学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也需尽量配合教师的引导,不断积极探索知识与技能,从而在体育学科中获得乐趣。师生的密切配合能够形成相互促进作用,促使双方不断完善教与学的实施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开展“蹲距式跳远”相关内容的讲授时,教师便可将教学实施的顺序设置为:一是运动前的准备;二是原地进行单脚跳练习;三是单脚跳三步,然后双脚落地;四是七步助跑单脚跳,双脚落地;五是通过沟通,选择学习效果优异的学生进行展示;六是设置相关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一步夯实技能,提升应用的熟练性。七是总结课堂的实施效果,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规划提供前提。教师应尽量在每个环节均与学生形成高效的沟通,形成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还可用鼓励性的言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辅助学生调动更大的潜能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四)丰富教法,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阶段是学生体能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如果长期进行单一的运动项目,便会导致学生的体能差异较大,并在后期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下降,甚至会由于自卑而排斥体育训练。对此教师应尝试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状况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从中重获信心。具体来说,可针对不同体能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针对体育素养较好的学生可组织进行铅球项目训练,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而针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可开展羽毛球竞赛活动,让其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为此后的体能训练奠定基础。教师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应勇于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拘囿,积极在课堂设置方面引入行业先进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如可发挥信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的优势,或制作微课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完成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此外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形式,也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教师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变革,能够将原本相对枯燥的课堂形式变得更为有趣,学生可在此类教学模式下不断体验知识和技能的新奇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项目训练中,从而实现技能和学科素养方面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辅助,从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掌握技能的要领,不断建立学科自信,从而大幅提升个人的体能和素质,从而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的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通过以上分析,阐述了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希望有效研究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光熙.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4):77~78.

[2]王亚.浅析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才智,2018(30):63.

[3]谭泳晶.高中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11.

作者:杨莹 单位: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