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型高等教育问题解析

职业型高等教育问题解析

1转变对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传统观念

1.1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定位

职业型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我国人力资源优化,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就职业型高等教育本身而言,相对于学术型高等教育它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职业型高等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归属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身份的维度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对职业型高等教育的选择,同样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的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遵从主观愿望.职业型高等教育内部驱动的核心机制是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与社会、经济和人对技能的需求之间的满足和平衡关系.在发展层次上,职业型高等教育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包括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及更高层次,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考虑办学模式之前,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等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本质不是职业型院校向一般本科院校看齐的问题,而是应用型或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向职业型院校看齐的问题;不是职业型院校“升本”升到普通本科院校的问题,而是这些本科院校归队的问题.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应紧紧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特质性、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等特点,以提升职业技能为导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深化与政府、企业全面合作,突出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从而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形成特色.

1.3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高等教育要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职业型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劳动力的素质与企业效率的提升息息相关,尤其现代企业是哑铃型的职业结构,一面是研发人员,中间是生产一线,后面是销售服务人员.站在一线的劳动者,尽管比例不高,但其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比较而言,学术型高等教育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职业型高等教育则更好地满足了多样化人才需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2拓宽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

2.1借鉴国外,学习先进理念

当前我国的学术型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现已从精英式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然而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能否找到一条既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之路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探索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熟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依托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使社会各界人士皆以资助职业教育发展为荣,企业皆以成为“教育企业”而自豪;新加坡的多元文凭互认体系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体系的通融,高职文凭学生可继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同样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亦可参加职业型高等教育研究生层次学习;英国的证书保障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技能培养.总结西方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未来我国的职业型高等教育要实现两个突破:第一,职业教育层次要不断向上延伸,同时这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和消除偏见的关键.延伸可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沿学历证书体系向上延伸(文凭),以美国、日本为例,二年副学士,四年学士,依次逐级向上;另一个沿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向上延伸(能力),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例,先后设立九个等级,分别代表着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的技术水平.第二,加强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德国“双元制”,瑞士“三元制”,丹麦“工学交替制”都可划归为学徒制的典型代表,未来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重要课题.

2.2内强特色,丰富内涵建设

职业型高等教育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职业型高等教育要从系统培养人才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宣传职业教育观念从娃娃抓起,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尊重劳动、关注技术进步的思想观念和习惯,从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此同时,推进纵向衔接与横向交流相结合.在纵向上,建立一套体现职业特点且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各阶段职业教育相互贯通,职业型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认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技术技能型人才学习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提升有参照、社会有地位;在横向上,加强校校交流、校企交流和国际交流,通过交流不断深化对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断凝聚多方力量,争取多方资源,最终推动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3创新职业型高等教育建设路径

3.1理念上,打破传统狭隘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深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文化影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认识有偏差,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不一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尤其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愈发认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当前形势,职业型高等教育应紧抓发展机遇,打破传统观念,主动适应变化,趁着高校深化改革的东风,逐步推进职业型本科教育.

3.2制度上,加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办学体制改革.将职业型高等教育纳入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当中,提高职业类高校办学自主权.一是扩大专业设置权,在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指导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技术领域需求,在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基础上,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二是扩大学校引进教师自主权,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自主引进教师;改革现行职称评聘指标体系,让实践能力强、应用性成果多的教师具有平等晋升机会;吸引更多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进入高校或在高校兼职;三是既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认知规律,又要考虑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在学制设置、学时安排、跨界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职业型高等教育归根结底是基于教育科学与职业科学跨界融合的教育类型,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要复杂的多,这一点在办学过程中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其次,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市场、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职业型高等教育离不开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及学校主体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受到太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本身具有的内部机制和内在动力受到了无形的摧毁,因此,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捋顺政府、市场和学校三者的关系.政府、市场、学校三者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地位最“强”.政府拥有政策、资源和财政等有利武器,能够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关系,同时能更好地解决教育主体的元价值、隐价值和显价值等相关问题;市场的地位最“硬”.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更倾向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办学效果如何要靠就业去评估,专业设置前景要看市场买不买账,职业型高等教育背离市场便会面临死亡;而学校主体作用的发挥显然要充分考虑前两项要素的作用,各项管理制度要充分考量政府的宏观政策,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力争在多方合力中提升办学水平.第三,学位制度改革.建立一个涵盖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与之等值的学历(学位)资格与职业资格,包括正式或非正规学习获得的资格的制度框架.实施学术学位与职业技术学位并行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职业型高等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

3.3经费上,探索多元化支撑体系

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为保证经费充盈应探索多元化的支撑体系.第一,加强预算,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建议中央和地方针对职业型高等教育设置专项资金,按学校规模、专业设置等因素确定拨款标准,实施差异化财政拨款,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流向,确保基金支出公开透明;第二,优化资助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型高等教育进行资助或帮扶,且让资助或帮扶主体切实享受到信贷、税收、金融等方面优惠政策;第三,深化改革,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法律法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型高等教育建设;第四,探索股份制.引导、支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创办民办性质的职业型高等学校,并允许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创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职业型高等院校,让“参股”的企业享有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合理回报.

3.4人员上,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素质和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协作.按照工作分工,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可进一步划分为研究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在研究队伍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型高等教育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突出表现在科研人员地位不高、结构不合理,科研机构数量不足,科研成果缺乏集中度,与“大职业教育”观要求不适应等诸多方面;在管理队伍方面,职业型高等教育的管理理念更多照搬学术型高等教育,相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在教师队伍方面,“双师型”、“三师型”的教师诉求屡见报刊,但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有显著差异,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知识和能力有效再现给学生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加速推进职业型高等教育,加强研究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4结论

总之,职业型高等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更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真抓实干的精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再到“怎么干”,承载的不仅是逻辑的完整脉络,更是对职业型高等教育理性思考的升华.

作者:王殿文 董世军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