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探析(3篇)

高校钢琴教学探析(3篇)

第一篇: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教学方式运用研究

摘要:

当前国内外钢琴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但是如何使学生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能学有所得,成为音乐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索了“归元”教学方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教学方式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本质,片面注重演奏技巧。

钢琴作为表达音乐的一种乐器,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欣赏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音乐素养。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搁置,只重视学生钢琴演奏的姿势、指法、手型以及弹奏节奏的掌握。这种失衡的情况导致学生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毫无节奏感和韵律可言,且演奏曲调死板僵硬,感受不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尽管使学生掌握了钢琴弹奏的方法和技巧,但是不能使学生深刻了解钢琴弹奏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不同钢琴作品所具有的演奏风格和音乐情感,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钢琴教学应有的效果。

2.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学生之间会存在明显的行为和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应对于不同学生根据其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钢琴教学。但是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不管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基础上存在怎样的差异,其钢琴教学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完全相同。一些对学生差异化的教学,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只有形式上的差别。因此,在高校集体钢琴教学中,更加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钢琴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的掌握,不利于学生钢琴素养的提高。

二、“归元”教学方式的解读

“归元”在哲学意义上理解就是回归事物本质,将归元理念用于高校钢琴教学中,就是重新定位钢琴教学的本质,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总结的说,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归元教学方式的本质就是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去。因此,为了实现“归元”教学方式,就必须对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使其能够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运用,以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钢琴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高校钢琴教学的完善发展。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归元”教学方式的运用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其钢琴弹奏的技巧和能力是良莠不齐的,有基础较好、技巧扎实的,也有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的。因此,教师就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了解其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地说,可以按照学生钢琴技巧的掌握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钢琴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钢琴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处于低层次的学生,他们对钢琴技能和钢琴理论知识的认识较少,主要表现在对难度较高的钢琴作品的弹奏和理解上出现迷惑的心理状况。针对这种情况的学生,应在钢琴教学中使学生准确认识钢琴演奏系统的不同层次,了解高难度的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美学知识与文化背景,明白钢琴弹奏的技巧不是简单的砸得响、敲得快,可以通过教授学生简单的伴奏音,使学生深入体验钢琴演奏的美妙之处,提高学习兴趣。中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教师就应针对学生在弹奏中出现错误习惯和方法进行修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指责学生,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钢琴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钢琴演奏风格,通过利用正规的钢琴伴奏曲使学生自主练习和分析,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实现创新发展。

2.激发兴趣,注重个性。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层次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在钢琴表现力、乐谱和技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容易出现不均衡、不协调的情况,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在重视传授技巧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在音乐上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对钢琴的热爱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钢琴弹奏的热情和表现欲,促进学生发展个性。

3.加强音乐教学。

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作为最基础性的内容,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应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倾听、感知和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高校钢琴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学生倾听的同时,教师适当地进行乐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理解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能力。通过加强音乐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在钢琴知识、弹奏技巧上的能力,这对实现归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4.培养审美观。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普遍重视弹奏技巧上的练习,却不真正理解钢琴作品,这导致钢琴学习的本质难以被挖掘。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采用归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钢琴艺术中的美,进而提高在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现力,这是还原钢琴艺术本真、发现本质的重要途径。首先,鉴别音乐美。为了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的鉴别能力,发现音乐中的美,教师应首先教授给学生钢琴的结构组成、钢琴发声的原理、声音变化大小和速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与钢琴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和了解钢琴的基本知识,为钢琴的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言传身教,通过实际演奏钢琴作品,让学生感受演奏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清晰而深刻地体会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培养学生欣赏和鉴别钢琴作品的理性意识,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其次,欣赏缺陷美。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形成正确欣赏缺陷美的意识,认识到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有缺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完美。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际的钢琴演示时,有意识的出现演奏缺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思考,使学生从表面深入内部探析本质,以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再次,注重体验过程,培养和提高能力。钢琴演奏是一种音乐阐释行为,它严格要求演奏者的技巧、心理以及音乐的领悟力。表演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参与到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去,将自身的情感思想与音乐相结合,在日常训练中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通过钢琴演奏的过程表现出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钢琴表现力和领悟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运用、选择、理解和判断所学的知识,通过表现力和领悟力的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归元教学理念,不断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总结

总之,高校钢琴教学中运用“归元”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使高校钢琴教学的重点回归到本质上。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学生实际与钢琴教学内容相结合,不断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钢琴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归元”。

作者:王小琳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天舒.高校钢琴教学中“归元”教学方式的分析[J].通俗歌曲,2014,11(02):121-125.

[2]叶新.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与实践[J].2013,33(07):186.

[3]胡敏.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田,2013,12(9):152-158.

第二篇: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与实践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与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对高校钢琴的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极大冲击,进行钢琴教学方式拓展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基于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现状,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钢琴教学方式的拓展思考与实践应用,以期提高课堂的“教与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钢琴;应用现状;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拓展思考

钢琴课程是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艺术类学生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在大力开展高校教育改革活动的当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校应当积极的进行钢琴教学方式拓展与改革活动,改善当前钢琴教学现状,丰富钢琴教学方式,从而适应新时期的高校钢琴教学需求,全面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

一、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作,但是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这一思想的不足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弥补。在这一种不科学的教育思想影响下,高校钢琴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以讲授法为主,重乐理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重机械化训练、轻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造成部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热情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且形成不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教学中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做不到因材施教,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当前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并不适应,亟待调整与创新。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对钢琴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所以,应促进高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高校钢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之适应当前的新课改形势。唯有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类学生钢琴艺术素养和演奏技巧的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特色的钢琴演奏者。

二、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拓展思考与实践

(一)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高校传统的以乐理知识、歌唱为主的钢琴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新时期的教学形势和要求,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了解、学好钢琴演奏。从国外一些国家的钢琴教学现状看,一些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引进来。如,著名音乐家测是卡尔•奥尔夫提出的“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建立一个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是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音乐教育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化发展,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完全可以引进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拓展钢琴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引入后,教学实践中要强调节奏基础,通过模拟或创造形成个性化的和声体系,并鼓励并支持学生的即兴演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领悟到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节奏教学和即兴演奏基础上掌握钢琴演奏方法及其他打击乐的使用方法。

(二)采用“边弹边唱”教学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单一化的高校钢琴教学方式下,钢琴教学手段简单,学生机械化的接受乐理知识、进行钢琴练习,根本形成不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学方式是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内容的有机融合,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渠道。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应当拓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有效的钢琴学习方法,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当前学习效果,也利于学生今后发展。在钢琴教学中,最能体现钢琴音乐表现形式的是歌唱。高校钢琴教学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采用“边弹边唱”教学法,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边弹边唱的钢琴学习习惯,做到口、手、眼、脑并用,既能锻炼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和试唱能力,也能让学生直接的体验钢琴音乐,把速度、音准等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边弹边唱”教学法值得在全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推广应用。

(三)采用铃木教学法,注重学生钢琴弹奏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高校钢琴教学向来比较重视钢琴演奏练习教学,忽视了学生人文教育,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成为有特色的钢琴人才。因此,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法,促进高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创新。铃木教学法是现阶段国外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挖掘人的潜能和人文教育实施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不仅利于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也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艺术素养的钢琴人才。鉴于铃木教学法有着如此的作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可以引用这一种教学法,促进我国钢琴教学方式的丰富,改善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为使铃木教学法作用得以发挥,要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体现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降低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此,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拓展,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边弹边唱”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优化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现状,促进高校钢琴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满足新时期高校钢琴教育和艺术类专业学生发展需要。

作者:赵蕾 单位:枣庄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新.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86-187.

[2]张国仲.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青年文学家,2013,32:200-201.

[3]尹娜.分析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大观,2014,11:135.

[4]陈瞳.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通俗歌曲,2014,11:62.

[5]徐倩.如何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J].家教世界.2013(20).

[6]章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J].中国校外教育.2012(30).

第三篇: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

摘要:

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升、精神品质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要素,与高校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钢琴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素质培养导向,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钢琴演奏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坚持素质培养导向对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素质培养缺失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

素质培养;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一、高校钢琴教学坚持素质培养导向的重要意义

(一)钢琴演奏艺术表达的内在需求

钢琴演奏有较高的技巧要求,钢琴演奏者要想让听众感受到钢琴的艺术魅力,既要掌握娴熟的技能,又要把握演奏曲目时的情感因素和思想因素。只有娴熟的技巧,不懂得曲目中所蕴藏的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演奏出的钢琴曲必然是缺乏灵魂的,也就无法传递出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美感①。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指法和技巧的训练,必须要坚持素质培养的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作品,让学生具备剖析作品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钢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造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现行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对枯燥的指法和技能训练往往无法保持持续的热情和乐趣,而且对教师有较强的依懒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与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有直接的关系。而坚持素质培养导向,教师会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既能够灵活地运用技能,又能够进行理智的思考,注入相应情感体验。

二、高校钢琴教学素质培养的缺失表现

(一)钢琴教学内容原地踏步,不适应学生素质发展

随着不同教育阶段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已经基本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并能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乐曲知识。他们可以接受更具层次感的钢琴教育,比如情感教育、创新教育等。但是高校钢琴教学仍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上,并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得这些守旧的内容无法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相适应②。

(二)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素质培养的主动性欠佳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全新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学习上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以教师为主的钢琴课堂,会束缚他们的感性思维,会抑制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制约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例如,教师在钢琴课堂上注重曲谱、指法等知识的灌输,不注重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注重采用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丧失,积极性消退,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三、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构建原则

坚持素质培养导向进行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主要指的是高校钢琴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桎梏,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的生本地位,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要把钢琴教学与美育教育、心理教育和实践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结合起来③。

(一)要适时弱化技巧训练,强调理解提升大学钢琴教学旨

在配合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而非培养专业的钢琴家。因此,在教学上更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技巧层面则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国家长远的走向和发展,通过音乐感悟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和审美能力的塑造是非常有帮助的,将利于学生社会认同感及对生活工作热爱情操的提升,能够培养学生更为健全的人格,有效减少当今学生心理中的暴戾之气。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兴趣养成

大学钢琴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领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情操。因此,要更加贴切学生生活,转换课堂方式,增加互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促进其思维方式的转变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在于技能的提升,更在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大学钢琴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其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当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音乐教学就是要打开学生思维的禁锢,拓宽学生视野,进而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一)因材施教,引入适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

在钢琴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一次能力“摸底”,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钢琴技能娴熟程度,为学生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为各种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这是构建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启发式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

情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上“吃香”的并不见得都是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却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得到领导的赏识。究其原因,情商是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好但情商不高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学习不好但情商高却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④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情商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素质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学,要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情感认知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例如可以构建启发式的情商培养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单向启发,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意识。

单向式的启发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预设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充分备课,围绕主题生成各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目的地提问,让他们在掌握其情感特征的同时身临其境去感受,去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2.互动启发,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习惯。

学生情商不高的一个表现就是不愿意与人交流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习惯,在钢琴教学中,要经常采用互动启发的方式,即教师启发,

师生交流;学生质疑,生生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阐述见解。

(三)构建均衡开发的智商培养教学模式

钢琴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促进作用,而学生智力水平主要受脑部发育水平的制约。研究表明,钢琴教学可使左右脑得到开发,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钢琴教学要在坚持素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学生大脑均衡开发的智商培养模式。首先,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左脑开发,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演奏训练,让学生左脑的运动功能得到充分锻炼,促进左脑更好地发育。其次,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钢琴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审美力,让学生右脑的审美感知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促进右脑更好地发育。在左右脑开发并重的情况下,学生的左右脑将会实现均衡发展,将有效促进学生智商水平的提高。

(四)构建协调配合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手到擒来地进行钢琴演奏,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素质。⑤因此,必须创新高校钢琴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弹奏时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较强的独立演奏能力和合作能力。

1.开展多样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高校钢琴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技能教学,而应该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给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实践能力。

2.强化学生的即兴伴奏训练。

伴奏体现的是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强化即兴伴奏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演奏的能力。3.改革考核方法。以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钢琴教学势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考核时,除了考查学生的钢琴独奏能力,还要将伴奏等纳入考核范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创造能力。

(五)构建强化心理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学模式

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深远。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心理,就无法从容地进行钢琴演奏。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必须在坚持素质培养导向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要多给学生一些钢琴独奏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技能和艺术创造力展现给观众,并对其成绩给予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不惧挫折的心理。在学生的演奏实践中,要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关卡”,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不断去克服难题,树立主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作者:郎启训 单位:红河学院音乐学院

注释:

①孙晶茹.《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大家,2012(9):277.

②金克华.《试析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群文天地,2012(16):80.

③程诗.《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浅谈》.青年文学家,2009(3):137.

④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1):182-185+195.

⑤陈光伟.《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钢琴教学的创新教育》.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S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