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制教育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道德法制教育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思想道德可塑性。文章阐述了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和目标,从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性公益活动的组织、国内外公民教育的经验对比等方面对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公民意识;道德法制教育

小学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思想道德可塑性。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其具备健康生活的意识及能力。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了解生活周边公共道德与秩序准则规范,能够让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规则,承担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培养小学生自觉尊重、关爱他人,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思想意识。

一、小学生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目标

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开始。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以及担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对生活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进行了解和提高,使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准则和生活道德,承担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小学阶段的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等道德教育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道德法制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全部事物。具体表现在:努力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及能力;遵守规则、担负责任的意识及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具有诚信、拥有爱心的思想意识及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觉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对小学生的公民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就小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公民意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地阐释了加强青少年经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建议。想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与运营状况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

1.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键在家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老师是学生进步的第一任家长。但家长却常对老师说:“老师,孩子最听你的话,我们家长的话他听不进。请你跟我的孩子谈一谈吧。”这正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关键方法和技巧,传授家庭教育理念与技巧,并重点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的家庭成员参与意识和家庭责任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参加家庭会议,共商家庭大计,让他们感知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二是引领孩子参与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文明走出居室”,文明不止步于家庭,良好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比如鼓励家长陪孩子一起做一件文明的小事情,与孩子共同实现一个小目标,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宽广胸怀。

2.建设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阵地还是在学校,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就必须培养他们对于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可以及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行使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班集体就是小社会,可以在班级内部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班级公民身份,并且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道德法制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在这个班级内的角色和在小组内的重要作用,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义务,共同推动小组和班级的进步。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最为主要的渠道就是学校教育,但很多学校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是融会在其他课程之中的,并不是一项独立的课程而存在。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首先应充分认可公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立地位,并协调好公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可在学校开设独立和综合的公民教育课程,让公民教育培训能够落在实处,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提升自己的公民意识。学校教育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可以利用家校社联合基地,构建集家庭基地、社区基地、学校基地形成三位一体的公民意识教育机制及网络,引导小学生监护人员及社会人士参与到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活动中,拓展学科中公民意识渗透的范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公民意识,为小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提供帮助,比如专题讲座、亲子沟通等服务示范活动。

3.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经验。在公民教育模式、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参考学习和改善。研究和了解这些国家的公民意识培养,对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国内外研究者所立足的公民教育的概念不同,会导致公民教育目标的阐述也有所区别,但大都建立在理念凝练基础之上的,都应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层面出现的考量和目标来建构。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样也需要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的保障,社会意志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能够作为公民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基础,并且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必然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机构和场所,对增强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要系统地建立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制度,构建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良好公民意识教育环境,同时开展一系列多样化的公民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作者:王云臣 单位:山东省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