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

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

[摘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民族关系的维护需要不断加强,民族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认识,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推进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已成为教育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围绕民族团结与法制的良性互动关系及高校在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中的地位,从学校、教师、学生、校园文化、校外实践等多角度对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进行了创新及探究。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路径

一、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

(一)民族团结与法制的良性互动关系

法制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各个国家领导人皆对民族团结法制思想做过相关论述。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①这一思想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交相辉映,一脉相承。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各民族整体呈现出和睦相处、同舟共济的态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融更为密切的同时,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各民族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纠纷。长期以来,国外敌对势力蓄意扩大民族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肆意宣扬不实言论,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基于国内外形势以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客观事实,民族团结的加强必须靠强有力的法律作为支撑,需要对破坏民族团结的所有行为都进行依法打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各种问题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同时经过几十年实践,有力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是非常正确的,其为民族团结提高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得到人民的拥护。民族团结为法制落实创造有利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规范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其更好地实施需要人民从内心真正去拥护,主动去学习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对民族文化、法制等的理解认同。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国家法制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而民族团结方面的立法也日趋完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更加顺应民心。任何人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进而通过民族团结创造的有利社会条件发展法制。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加强。②民族团结与法制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和合理解决民族关系提供隐形力量和法理依据。

(二)高校是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该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的思想、文化、性格进行交流和碰撞,使其树立独立而自豪的民族感、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也易产生摩擦和矛盾。国外敌对势力常借助高校这一平台通过教育对下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型人才,担负起适应新时代民族团结法制教育工作布局调整的探索者和引路者职责,有助于同学们确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是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统一、社会和谐、边疆稳固、培养各民族优秀干部的关键,关系国家的长远利益。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的宣传发展,以期维护和解决长期客观存在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共圆复兴梦想。

二、创新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对于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整个高校教育系统中推进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顺利开展的主干课程。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高校普遍可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该课程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同时,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辨别民族问题,认识民族团结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能够互相包容,彼此理解,有意识地促进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但就教学实际而言,需注意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化的东西生活化,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和理解这个课程所传授的内容,并为之践行。学生需要被鼓励,被恰当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学校的民族特质、少数民族文化、学生所属民族或周边家庭社会环境来进行问题设定或者导入。除借用视频、PPT、动画等吸引同学外,教师也可借助自己的实践经历或相关的实物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里面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比如介绍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一法制内容时,可以用一个实物或者绘画作品天平来进行导入,中间轴寓意法律的支撑,两边臂分别挂着一个盘,只有两个盘中所赋予的东西重量一致,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借此来表示法律赋予各个民族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随后,让不同民族的同学根据他们的生活实例反映这一主题,让大家在趣事中探讨,明白民族平等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或者直接将课堂设置为一个法庭,选出原告、被告、法官、辩护人、鉴定人等,设置一个主题,让同学们自由发挥,使课堂生动有趣。对于非民族院校,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专业课的教育。③通过这些隐性课程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研究,让学生将民族团结法制思想与其他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深刻思考学习其精神内涵。在思政课方面,主要是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课堂中适当融入民族团结法制教育。各门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比如在第一门课中,可以借用中央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法制的论述来表明其重要性和内涵。在第二门课中,可以结合中国近展的历史讲述各个民族在这段奋斗岁月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挖掘革命为什么会胜利,各民族为什么会团结一致对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民族认同和国家危难的因素外,法律束缚或者条例规定有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带着同学们思考的问题。在民族法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同学们可能都有所了解,但没有多少人真切明白这一法制的确立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所体现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比较法对一个地区或者一所高校进行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前和颁布后的发展对比,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该条例的重要性。其他《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课,也是进行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法律课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重点培养大家在民族团结意识下的法律意识和信仰,维护法律的尊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二)三方共同协作,推动实效落实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大主体,担负着培育祖国人才的重任。在社会新形势下,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及个人素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从自身角度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加强对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学校角度讲,应建立和逐步完善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学习机制。④增加相关学科教师的配额,提供资金支持,扩大民族团结法制教育教师队伍,同时,需要对各部门领导干部及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考核成效,从法制化轨道考虑保证教师方面知识的准确性、信息获取的快速性、主管态度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从顶层设计方面防范部分老师对国家相关法规不理解,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误导。师生是互相促进、相互学习的两个主体。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的奖惩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课时以及授课情况等都应该算入绩效成绩,学校应成立一定的组织机构负责课堂的巡查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以考察教师方面的授课情况。要求教师尽量避免对学生强制性的作业布置、视频学习等,以防同学们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得不偿失,可以多与学生谈心,在日常聊天中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法制知识的了解,也可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在课堂中如果大家想发表或者是想针对某一个问题谈自己的见解都可以适量增加平时成绩。从学生角度讲,应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了解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挖掘相关案例及思考疑惑点,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好奇心和创新点,全面发展自身,提升自己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在接受教师课堂教育的同时,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关注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团结法制的相关报道和文献资料,利用好网络和就近的图书馆资源。总体来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通力协作,责任到人,准确落实法制宣传实效开展。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保障,教师是进行相关教育的传播主体,学生是进行宣传教育后备力量和志愿服务的主要活动群体,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三位一体”的模式共同推动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

(三)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人创造环境,环境反过来也影响人的塑造。⑤通过学生每天接触生活的校园建设来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显性上看,首先,可以举办相关法制讲座、民族团结法制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歌唱舞蹈比赛、文艺汇演、宣传板报比赛、辩论赛等提高大家的认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借助图书文献资料丰富自身对民族法制的了解,学习所得更加深刻。其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校园广播、QQ、微信、微博,甚至抖音、快闪软件上好的例子都可以成为借鉴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传播优秀的民族团结法制事例,讲好民族故事,讨论热点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需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借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节庆活动,通过民族服装体验、绣球连连看、打铆球、彩运接福、阿色色格、同填对对碰、毽羽纷飞这些游戏了解各民族文化,在互动中感受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理解的和谐理念,加强对民族团结法制制定的理解。法学院可以借助自身特点,成立相关社团或者组织机构,开设模拟法庭,选定民族团结主题进行模拟演习,邀请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和观看,同时可以拍摄成纪录片,在学校各个播放屏上定期播放,一方面既丰富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学习。从隐性上看,可以将课本内容与校园的环境、“中央民族工作12条”对应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通过游记或者情景剧的演绎让同学参与其中。第一,可以在校园的树木或者花草上设置二维码纸片,通过扫描即可进入一个地级市,通过角色带入游览这个地级市的各个地方、民族,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看他们面临民族矛盾和纠纷时如何处理,或者自身在进入那个角色中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在游览结束后,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哪些知识,又有哪些参与感受可以再次编辑录入,整个系统就如一棵树木的主干,参与的人愈多,树木的枝干就越多,看起来更加茂盛。第二,可以将民族或者地区的故事围绕“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任一主题,由大家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编写出来一个话剧剧本,根据剧本人人参与,共同演绎主题,在实践活动中开心快乐地接受知识,接受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借助民族文化墙、艺术走廊、书法墙等张贴法制海报、描述民族团结法制历史及主要内容、写“法”大字,让同学们在通过或者偶然驻足中增强对民族团结法制知识的学习与认同。通过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既不被学生所排斥,又能收获良好的效果,不失为值得做的一种尝试。

(四)重视校外实践,提升理论知识转化能力

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校园,应通过校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织学生走访相关法制部门,接触实际案例,了解事件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学习其中所体现的法律知识,正确看待不同性质的案例,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并采访本地区优秀民族团结法制宣传工作者,倾听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成长,学习他们的精神,做成采访录编订成册,供其他人学习借鉴。另外,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光辉历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各民族团结友爱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对于法学师范专业的同学,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参观法院审判庭、法制宣传栏等,使同学们了解审判过程,感受法庭的庄严与肃穆,体会法律实务中体现出的公平与正义,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志愿服务活动,借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及每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走进周边村寨,走进每一户家庭,向他们耐心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法制案例,必要时发挥村干部力量,借助村寨相关活动室积极举办法律情景模拟剧或者法庭技巧知识讲座,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利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们解疑答惑。从学校到村寨,从学生到社会,从闭塞空间走向开放社区,相互连接,将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结语

简言之,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至关重要,高校需充分发挥相关部门、教师、学生的积极作用,转变教师角色,坚持以学生为本,各个部门相互协助,正确认识相关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寻求创新路径的新思路,形成多方互动效应,将知识外化于形,对人才进行可持续性培养。当然,高校的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要深入人心,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帮助,三方伴随着学生的整个成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对民族团结法制的深入理解和切身践行,不断营造“民族团结人人知,法制宣传不可停”的良好学习氛围。

作者:闫梦茹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