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10篇)

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无论教学如何变化,对基础知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生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接收新知识,增强自身对知识再创造的能力。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确保学生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将有助于其理解相关的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而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融入课堂中。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集体讨论,让大家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大家相互辩论,共同探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状态,只能刻板地靠死记硬背来接受新知识,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创新能力也包括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地理知识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大脑感知能力。一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会收集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影片中体会真正的地理场景,促进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也可以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相应的历练。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各种资料,综合地去理解地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水平就会得到整体的提高。

2.加强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针对这一项,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制造相关矛盾场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中寻找知识。有障碍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抗挫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逆向思维训练的内容,增加获取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的转向和书本上说的相反会出现什么情况?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夹角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些类似的逆向思维训练都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巧妙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引到一定的知识高度。但知识还是要回归实践,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许多教师就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的教师通过增加教室的地理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举办地理知识竞赛,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触摸到地理知识。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带学生到实地考察,使学生有触摸知识的机会,训练他们的观察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可以说,课外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大脑活跃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教师也要积极深入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思维创新力,为学生日后对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做足准备。

作者:郭术军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创新与提升

一、由传授式教学变为探索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如此教学,教师用不了多久即可轻车熟路,看着教材便可以讲课。这样的讲课模式枯燥乏味,已不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后,教材内容所占比例不足50%,师生互动中了解的新内容大致占40%,还有创新内容10%。很多知识在互动和探索中习得。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自己探索并带动学生一同探索,还要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渠道。

二、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是课改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交往,变单向的灌输为双向的对话,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构建师生之间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有不明白的问题互相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吃力,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让一些教师颇为头疼。可是,笔者听取了济南某高中的公开课,这堂课讲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部分计算题。学生基础并不好,可是教师仍然可以自如应对,游刃有余。如使用直观图形模拟演示,让学生找出“一轴两面三角度”;演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的位置,黄赤交角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否有变化?太阳光照直射点又是怎么变化的?循循善诱地提示。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下,学生们大胆直言,不像曾经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小心翼翼。这时候,教师恰好能够适度地关注学生的态度,及时强化学生能力上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学校,在学生做完了练习题后,请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台下学生点评。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的沟通,由行为上逐步过渡到心理上。

三、开创教学新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

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创新提升后的新时代地理课堂,学生带着自己习得的经验、知识储备、灵感和思考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从而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实践带动书本学习

传统的脱离实践的书本教学模式,很容易使知识脱离生活,不利于学以致用。因此,课改理念要发生转变,以生活实践带动书本知识学习。如在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启发学生:“说说今天天气如何?”以及“大家能不能说出几个成语,带风字的?”学生开始说出答案“今天是阴天,风很大”“风起云涌”“风雪交加”,笔者顺势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原来,和现今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中多变的天气——风、云、雪、雨、霜、冷、热等都和大气的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防止学习和生活脱节。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地理情境

丰富多样的地理情境可以让课堂活泼有趣,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有助于课堂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如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模拟气流状况,模拟近地面气流等。讲到不同国家农作物分布状况时,可以借助PPT展示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片到地图上对应的国家位置。这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加深了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三)运用分组协作模式,带领学生自主求知

分组交流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互相讨论、合作探寻。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的差异,笔者在提醒学生不要耽误成绩的前提之下,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实践证明,学习小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率。

四、结束语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创新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程,教师应敢于尝试,积极吸收最新教学理念,在教育中探索,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在良性的互动教学中享受乐趣,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作者:李翠英 单位:山东省济北中学

第三篇: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

一、网络对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多媒体这一类的新教学资源不断涌现,这些新资源大大辅助了高中地理教学,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立体

高中地理是所有学科中较特殊的一门,学生在高中前接触的地理知识并不多,即使学过,也只是一些皮毛,所以学生大多认为高中地理较难,它既考验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书中有较多的图形,比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还有各区域的气候特征,植被、洋流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识记,在网络时代下,多媒体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这三者的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在时区和经纬度的计算这一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多媒体可以将整个地球用立体空间图呈现出来,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就比较简便。因此,网络能够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立体,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2.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高中时期,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地理中的某些章节会很费时费力。在新时期,网络已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一些社交网站,如博客、微博、QQ等,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给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题,交流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难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它每天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是我们扩大视野、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教师和学生也是一样。学生通过网络可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交流,并通过网络更加了解地理这门学科,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为教师提供数以百计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教师依据网络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而且也依靠网络不断增加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

二、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道路

1.完善教学资源,使高中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自从网络用于教育事业当中,新出现的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如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这些教学设备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介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空间,网络突破了书本的限制,将地理知识以一种立体、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而且书本版本的更新往往较慢,尤其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书本表格上统计的数据已与现今的事实不符,通过网络查询即可获得最新的数据信息。对于一些概念性知识,书本上的解释往往过于笼统,而且又缺少具体的例子去解释,学生即使能够理解,也不清楚如何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举出大量与学生生活接近的事例,或者用动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网络使教师的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如在学习区域典型气候特征这一节,学生可能很难感受到俄罗斯亚寒带气候与泰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在温度上和植被上的差异,此时教师可以播放俄罗斯和泰国环境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以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网络提供的资源太过庞杂,教师要做好筛选和整理工作。

2.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学生做主导

在网络的帮助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大大减少,教师可以更加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课堂主导者的身份,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刚开始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自己找出搜集出的资料属于哪一个知识类型,后来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各小组派一人讲解资料中反映出的地理知识。从初中到高中,教师应当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导课堂。

三、结束语

以网络为辅助的高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十分轻松的,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知识更加立体化、生动化,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扫除自主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教师在网络条件下,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增强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向主导者的角色转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周洋 刘春红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第四篇: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常态化的概念,它并不仅仅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而是注重将这种理论发挥最大的功效,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都有哪些呢?首先,在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旨在通过人文关怀,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的获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或模仿,而是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确保学习方法的深入与理解,有助于学生将方法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其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还在于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来帮助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弱化自己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强化对高中地理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对高中地理的兴趣,着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实践精神。

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将人文主语学习理论贯彻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改良教学方式,和谐师生之间的关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1、人文主义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弱化自己的角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同时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在“纬度与气候关系”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热带地区的纬度分布情况,然后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思考,将“为什么纬度与气候存在一定的关联呢?”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来进行探索探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时,教师要从中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避免学生盲目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会科学合理的学习观,掌握与理解先进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效率。

2、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还要求教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忌将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体,而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一个主动的,具备一定的积极思维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尊重学生的不同价值取向,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贯彻地理实用性,通过将现实生活与高中地理勾连,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地理知识,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如在“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讲解中,通过教师引用名言,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着重解释这句现代诗句是否具备科学意义。通过这样的高中地理教学,既尊重和维护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3、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还会改变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背诵、记忆、模仿等学习方法已经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新课程的引导下,高中地理的学习应该是探究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鼓励和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或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优化学习方式的升华。

三、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作者:程素桂 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研究

一、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职业高中地理教材中开始重视将环保意识逐渐渗透其中,使地理教学成为对学生环保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地理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使学生了解到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口压力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给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自然有其包容性,但这并不代表着人类就可以无节制地索取和破坏,因为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职业高中地理的环保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他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环保中去。

二、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现状

(1)教师对教材照本宣科,忽视环保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教师更注重拿分数作为评判标准,导致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依然在地理知识的传播和地理成绩的考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坚持以教材内容或教学大纲为主,宇宙、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和人类发展、城市、交通、能源等社会要素是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一味地追求最终成绩,忽视环保教育,使得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

(2)师资建设不足。

职业高中地理属于文科范畴,与语数外不同,学校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高,其自身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学校对于职业高中地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师资建设的不足、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地理教学体系不够完整。这样的情况使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肩头的责任更加沉重。

(3)教学和实践脱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都对学生的成绩非常关注,因而即使地理教学中已经逐渐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很难一下子从地理考试成绩中转移出来,这就需要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一步步地完成转变。目前,学生环保意识在逐渐形成,但却没有实践的空间,理论过多而实践机会却特别少,学生的参与度无法提高,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建议

(1)注重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环保观念。

新时期的职业高中地理教材中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介绍,包括宇宙、大气、陆地、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假如盲目地进行掠夺式发展,不计后果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更加恶化的话,最终会作茧自缚,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

(2)注重课外实践,强化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节假日、夏令营等对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近距离观察。同时,教师要结合职业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如气温、水文、空气等因素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作出科学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这样,在深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每年3.12日的“植树节”,可以组织师生一起去植树造林,通过参加这些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大军当中,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3)在教学中要关注环保热点问题。

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在重视教材,坚持以教材内容或教学大纲为主的情况下,还要关注热点问题。教师要从电视、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热点报道,将一些环保的成功案例和环保方面的新的研究结果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任务虽然艰巨,但是是可以通过努力一点点改善的。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用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环保建设中去。

四、结束语

环保问题是涉及到人类自身利益的,会对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地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改变高中地理教育现状,担当起环保教育的重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推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改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强银 单位:西藏拉萨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调查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1.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双刃剑”的作用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并结合来自相关单位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高中学校的数量正在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速度。从这一点可以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称之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极大的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表现力,并可以充分的进行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延展,进而高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飞速提升。抛开上文中介绍到的信息技术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发挥出的巨大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进行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地理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情况。具体的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大量的参考模板,高中地理教师仅仅需要轻松地摁几下鼠标就可以找到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就很有可能产生过度依赖于互联网的情况,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产生和高中地理知识的脱节情况,造成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恶劣影响。综合起来看,通过进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要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研究。

2.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双刃剑”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利大于弊”的,这一点从飞速增长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数量也可以看出。具体的来说,没有信息技术辅助的传统地理教学过程单调乏味,课程表现形式单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长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打造多样化地理课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1.发扬信息技术的教学优点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如何实现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有效引进,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点正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学习特点选择信息技术教学插入时机和插入方法,促进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对于信息技术插入内容的合理筛选,让学生可以充分的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中心内容。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深度思考过程,就需要在进行《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中所重点介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多媒体图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于流域开发的立体性认知,对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合理规避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

为了合理的发挥出信息教学方法的优势,地理课程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避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具体的来说,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知识的学科。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结合信息技术的实际特点,不仅仅要重视到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吸引,更要注意到对于教学核心内容的突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深度了解。例如,在进行地理课程中《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的过程中,地理课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什么会遭到破坏?”“你认为应该怎么样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为了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李森林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运用

一、不同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同类对比。

在地理教学中,将类别相同的现象或者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即称之为同类对比,此种方法以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与技能为支撑,并以新掌握的同类知识作为参照展开对比,以发现二者的异同点,从而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知识点为例,笔者在讲述本章节时,以不同纬度地带的地区和同一纬度地带的不同地区展开对比,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分析地理环境的异同点时,能够对之前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强化了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更有利于掌握新知识。

2.图表对比。

图表在地理教材中极为常见,因此地理教学中也有“地图是第二语言”这一说法。高中地理教材中随处可见各类统计图表,这对于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极为有利。同时,图表也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用图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教师可通过图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文本插图与图表,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讲解洋流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将全球洋流分布图分成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个部分,要求学生们正确标注出三者的洋流分布,进而又以南北半球为题要求学生标注洋流运动示意。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生们对于洋流的分布与运动有了深刻印象,对于影响洋流的因素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专题对比。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专题性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使之更为清晰和完整,所以以特定综合知识点为主开展专题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在专题比较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分析,强化其记忆和理解程度。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教学为例,笔者带领学生们分析了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基础、工业部门以及分布特征,并总结了其他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异同点,分析其兴起和衰落的原因。然后以专题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对比分析了我国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如农业发达的腹地、政策支持、市场广阔、交通航运极为便利、地势平坦、人口稠密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等等,并以图表的形式将其逐一列出,加深学生印象。

二、应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就国内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地理比较法的应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们予以关注。

1.知识比较后应注意深化认识和分析。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比较法的应用并非单纯的对比,同时还应展开知识的深化与迁移,深化学生认识,只有单纯比较而无总结归纳和分析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教师应结合教材文本知识,通过整合和归纳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特性,形成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

2.应善于采用形式各异的比较方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

如上所述,高中地理中比较法的应用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同类对比、图表对比以及专题对比三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此外还包括概念对比、综合对比等等。总而言之,比较法的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区域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重视比较的深入性以及综合性,并根据地理知识的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比较方法与教学方式。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

比较教学法作为一种基础、传统性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比较学习的理念渗入课堂,教会学生从合理的角度和层面展开知识的对比,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比较法并非单纯的教学方法,其更多是一种思维方法、能力和过程。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类新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包括比较法在内的一些最为基础的、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方法却往往为人所忽视。笔者以同类对比、图表对比以及专题对比三种比较法为例,探讨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应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对诸位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姚亚林 单位: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水资源利用研究

一、将有关水的生活现象引入地理教学,激发学生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地理知识,并适当的提出疑问,让学生能拥有更强的学习意识,在地理学习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生活知识。地理教师在进行水资源相关课时讲解时,可以通过挖掘出生活中有关地理知识,进而将水资源的概念引入课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几种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自然,进而对自然资源的概念进行讲解阐述。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所需的事物进行回味,进而明白自然资源包含有水、土地、矿产、气候、生物等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刻的去感受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的问题,进而认识到水资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相信你们都有经历过停水吧,那停水会让你们生活造成哪些不方便呢?”同学们经过回忆自己的经历,来发表自己的心声。然后教师更进一步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探讨“水资源包含哪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资源又有哪些?”“能用的水有多少?”等等,从生活出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还让他们能拥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能直接的感受水资源匮乏,让学生进行反思

整个地球上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它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更是少上加少。再加上现今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污染,浪费问题致使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从而导致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及其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可以设置各国的水资源分布图,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真正去感受到水资源的稀缺。教学过程中,单一使用枯燥的文字,无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更是无法通过单一的文字进行表达的。现代化社会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适度的添加一些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的视觉得到冲击,从而更直接的去理解水资源的不均衡。具体可以展示水资源在非洲的现状相关的图片;我国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有关水资源的纪录片等等。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水的缺乏,深刻的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对自己日常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分析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致使水的使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水浪费问题等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居多的危害。因此水资源和环境问题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一代必须接受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使命,以使人类能够久远的存活与地球之上,积极找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是全人类的使命。教师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让新一代的学生去亲身感受水资源的重要,并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队伍中,进而通过实践分析出合理运用水资源的对策和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完成后,带领学生参观水厂、水库、污水处理机构等,让学生亲了解熟悉这些水设施的运作和用途,并在了解后进行总结,写出自己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些建议和看法。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涉入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意识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体验,从而加强他们的感受。借助日常生活现象、地区资料、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感受,强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新课程改革下,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同身受,在实践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总结知识、分析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从意识步步深入,进而行动,通过生活验证自己的行为,进而促进了社会环境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涛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渗透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渗透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正确,存在过度强调趣味性的情况,偏离教学的目标,并且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过大。

2.没有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降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3.很多教师仍然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而不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教师一定要主动参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课程,加深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全面把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其次,顺应时展的潮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后,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要坚持一定的“度”,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又不能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另外,对地理教材中比较难懂的知识可以利用图形和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使这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学习时间计算的有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和动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立体展示,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这样一来,这个高中地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2.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推动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进程。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程度不断提高,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尽管如此,多媒体技术仍然是高中地理教学的辅助形式,切勿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否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副作用。首先,教师一定要对传统教学的形式进行保留,使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一定要在实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全面把握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并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实施。最后,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和全面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一定要重点要求学生对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是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能根据图形的轮廓对地区进行正确的定位,这个地理问题就不会得到正确的解决。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图时,可以利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对行政区域划分进行记忆,将黄河的形状形容为“几”字行,就是一个好的策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平面的地理图形进行立体展示,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不当,不仅不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会出现反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应有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作者:钱问举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地理教学概念图应用分析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优势

1.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层层递进的,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分支又非常复杂,只有对所有的知识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人类社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而借助概念图就能将地理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提高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热情,导致整体效果效率低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关联起来,让教师的教学预设更加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知识分散的缺点,使整个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死记硬背并重复机械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偏低,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快速的呈现教学内容中的主要概念以及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的“火候”,避免在一些“非重难点”环节的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设计的更加详细,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师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设计时,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原因内力、外力以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用概念图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地表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一目了然,进而轻松的理解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紧密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学习,真正成为有效学习的掌控人。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概念图将全球划分为五带,旁边提示是利用“温度”这一尺度进行划分的,再根据空间尺度划分为海陆分异,然后构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沙漠气候”等概念图运用到教学中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

3.概念图在地理教学反思中的运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一种教学方式一直用到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一个过程,而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反思概念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中得到提升,所以,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概念图对教学反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完美,教师方式是否适用等方面。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后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对于遗漏的知识点也能够及时补漏,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将概念图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改变了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

作者:周向东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