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教学(共4篇)

德育课堂教学(共4篇)

第一篇:新媒体中职德育课程教学

一、传统媒体下的德育课程的现状

1.德育课不是专业课,不够看重。

德育课不管在大学还是职中都是公共课,重视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德育课的成效越来越低。当然,这也与学生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对于德育课程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他们没有受到专业的指导,大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去授课,有关德育课程的活动很少,老师参加的培训就更少了。

2.教师质量欠佳,缺乏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中,专职教师占大多数,只有少部分是德育课程教师。结果老师也不想上课,更不想研究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没有创新能力。

二、新媒体技术给予中职德育课课程的机会

新媒体越来越受到欢迎,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在使用微博或者易信来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长此以往,新媒体对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感化。

1.新媒体增加了教学形式。

由于新媒体技术产生,相应的促进了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也推进了远程、MOOC等教学形式的进程。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一类人,他们能很快运用在生活中,因此这些教学形式也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师互动。

新媒体的出现导致社交网站越来越多,因此就不自觉地创建了有关各个专业的分组。由于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或者笔记本上网,寻找自己喜欢的群组,加入他们的组中,无论何时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心理感受写在上面,将自己的教学经历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看到别人的教学经验,把那些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保留。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程度。

3.新媒体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资料越来越充足,我们在每天浏览或者刷新微博的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保存到邮箱、手机或者U盘中,而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要使用的,因此要想使用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很好地利用。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通过使用新媒体教学,既可以使教学经验更充足,也能搞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新媒体时代,合理规划中职德育课

1.通过班班通电子平台,利用微信进行互动。

微信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技术,可以随时的发送信息、语音、视频以及图片,还可以群聊。中职学生大部分都会使用微信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国家的重要会议,比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会等都在微信上进行报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把学生在课堂上询问的问题在微信上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和交流,然后在电子平台上进行直播。而学生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通过微信展现出来,其他同学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不同意见或者想要进一步补充,都可以进行发表,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们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

2.使用Flash创作出更好地课件,促进学生融入课堂。

Flash动画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特别,而且内容通过动画展现,就可以减少上面所述的枯燥的感受。学校可以让德育课教师参加一些有关Flash交互式动画培训班,也可以通过购买Flash交互式动画课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合理应用Flash交互式动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让他们受益匪浅。

3.大胆创新,使用慕课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成效。

慕课是一种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起源于以往的那种资源、学习处理体系以及将学习处理体系和许多开放网络资料综合起来的新兴教学方式。课程的范围特别广泛,包括科技学科,像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等,也包含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但是慕课课程不给予学分,也不包含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可以免费学习自己想学的课程,并获得证书。课程都是经过很多名师精心设计,时间不长,但都是全是精髓。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讲,教学成果也不言而喻。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对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感化,同时也给予德育课程教学很大的机会。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德育课教师,就要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究怎么才能让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让他们主动融入到课堂中,同时应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教学方式。我们要大胆创新,运用新兴的的教学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形成属于自己的优秀模式,争取让中职德育课程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课程。

作者:陈秀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

第二篇:行动导向中职德育课教学思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旨在学生通过活动收获知识和能力,以行为来引导和刺激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能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展示教材教学内容,让课本、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涉及到教学过程都应该围绕学生已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线。将学生分成团队或小组开展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一切学习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能力培养。

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选择内容和教学组织过程都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刺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可通过活动的开展,活动中培养学生在交往、沟通以及协作商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依照展示技术的要求来展示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成果,并对对他们的成果进行鼓励性质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自尊心以及成就感,通过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全方面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师生互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具有实施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一个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已不再是教学过程的讲授者。教师只控制教学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更多的是用脑、心、手、眼来共同参与学习。

4、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所用的活动方法是在培养能力基础上的职业活动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以通过学习的形式将活动所需相关知识相结合,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学生不只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能学习到团队性质的知识并注重过程中的设计和监控。教师为学生制造教学情境,学生自己寻找所需教学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通过团队完成学习任务,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过程性。评价反馈活动结果要强调个性化,不设立绝对的标准化评判,鼓励创新思维。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行动导向教学法使中职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部分在中考、高考中失利,带着挫败感来到中职学校。他们当中多数学生消极厌学。有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无非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几个动听的故事,或者是讲几个典型的案例,这样的授课内容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什么帮助。也有一些学生觉得授课内容脱离了他们的生活,不想听。

2、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的是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因为必须要动,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因材施教成为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目标。

3、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变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满堂灌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展开。但是学生能否将听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果就不得而知了。从满堂灌的结果来看,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是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学生即使背下整本书,也没有实现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培养。没有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失败,是低效率的教学方法。

4、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德育课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

德育课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或者学生的平时成绩来给出一个整体的学习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它采取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去考核学生。学生自己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等。评价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法,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它包括育人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与管理模式转变、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诸多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绝非万能,要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内容区别对待。中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中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作者:丛利红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技校德育课堂教学思考

一、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认知存在偏差

在初中阶段,因为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分数并非全部纳入到中考总分中,所以学生并不重视该课程,更不可能把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提并论。与此相对应的技校的德育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是“休息课”。加之技校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主动性不高,直接造成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忽略。

2.教学内容容易滞后,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强

德育教材已经进行了多次修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在趣味性和可读性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强。但是,由于德育课具有时代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容易滞后,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比如: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以现实问题为辅,无法凸显现实问题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滞后,无法及时剖析解决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

3.社会多元价值观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技校学生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也经受着莫大的冲击。由于学生思想还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各种世界观、方法论的迷惑。再加之网络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德育课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和挑战,从而使德育课显得“势单力薄”“底气不足”,难以确保德育课教学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二、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若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教与学产生有效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更易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当代技校生》中“心理健康标准”的内容易懂但不易为学生真正的接受,笔者播放电影《致青春》中小北被误认为小偷愤而砸超市的视频片段,带领学生分析小北的情绪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健康情绪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要建立稳定乐观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发泄要得体、得法,不可莽撞冲动。教师总结:一个人遇到重大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对不良情绪不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任其发展,就有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控制调节情绪。此时,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联系自身实际,进行着自我反省。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学生当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像小北一样冲动,可以采用文明的方法发泄消极情绪。

2.积极倾听,有的放矢

德育课的教学不是“我”讲“你”听、“我”讲“你”通的模式,而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互启发、互补充的过程,唯有如此,德育课才能真正发挥在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走近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讲解《当代技校生》中大学生“回炉”学技术的现象时,让学生就这一现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结合时事,加深理解

时事的真实性让人感觉到没有丝毫的造作,非常适合穿插于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将时事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那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的影响、世界观的形成就如虎添翼。比如:在讲解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时,采用最美司机——吴斌的材料,学生比较熟悉,纷纷讲述吴斌的事迹,与老师一起产生了情感共鸣。通过吴斌的事例,让学生知道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总结:对,工作态度是最关键的。吴斌爱岗敬业,所以会用一种恭敬的态度对待工作,无法容许工作出现丝毫的马虎。也正因为他爱岗敬业,所以在乘客的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想到的是乘客的安全。正因为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三、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前提下,用心研究学生,积极摸索教学规律,使得德育课能“枯木逢春”般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作者:钱慧群 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

第四篇:语文课堂德育创新

一、教材文本是育人工作鲜活的资源库

语文课基本上是借助以课文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现在的新课标也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引导投入,因此在选择课文上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作为课文进入课堂,让学生品读,用“文”这种形式上的美来传递文章本身所蕴含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内在的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上的美,自然达到了教育意义。我们初读课文,也许还在磕磕绊绊地把一些生字生词理清楚、读明白,等到我们读过二三遍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探寻心灵的共鸣,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和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的一项工作,而且要常做常新。例如学到了《背影》,初读课文,也许有些学生没有什么心灵上的感受,可是对于那些缺少父爱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丝的涟漪。可是,当我们读到作者的父亲穿过铁道,为自己的儿子买橘子那一段,那步履蹒跚的背影,那血浓于水般的情怀,便跃然纸上,就在这时,我会让学生放下手中的书本,闭上眼睛,让他们用心去感受这份久违的却时常发生的感情,去回忆和自己的父亲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我们发现,这种情感,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曾出现过,而且许多孩子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们听着课文的朗诵,想着自己和父亲的故事,对于13、1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少能够有这样的环境,静下心来去回忆、去感悟,而我们就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情境。有的孩子真的流下了热泪,而这时,作为老师,能够感受到他们心在流泪,有迟到的感动,也有痛心的懊悔,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老师不会问,也不会让他们与大家分享,只是让他们尽情地释放,把各种感悟留在自己心中最珍贵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读《小狗包弟》时,让他们去感受巴金先生那说真话的勇气,同时让他们写一写自己人生中,最想对谁说对不起,同学们写了很多,有些事情现在看来,已经不算什么,但是他们敢于写出来,就是进步,就是勇敢,就是灵魂的一次洗涤、一次突破、一次飞跃。我让学生读《包身工》,联系我们身边的农民工,黑煤窑工人的遭遇,孩子们流下了泪水。诸如此类,我们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有些课文其实不需要老师去细致的讲授,不必非要讲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方法,那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慢慢地,仔细地诵读、品味。而教师在学生有阅读困难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启发、点拨,而不要去刻意灌输什么所谓的“意义”。

二、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育人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的教学其实是如下这些人共同参与完成的:作者———教师———学生,这个模式在现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还是占非常大的比重,我曾经在朱晓民先生著的《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这本书看到:钱梦龙老师深受他中学国文教师庄乘黄先生的影响;于漪老师也对她的老师在教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时眼中噙满了泪水这一幕记忆犹新,我在初登讲台的时候,曾觉得很可笑,老师讲课也能讲哭了。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么地重要:我在教授《游褒禅山记》的时候,我讲到了如果要是进入洞穴,看到“奇伟瑰怪非常直观”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志、物、力,我把这个和学生当下学习联系到一起,告诫他们志就是你们的志向,物就是父母给你创造的物质条件,力就是你们的努力,我联系到我在学生时代的种种遭遇,我求学的过程,讲到激动处几次哽咽,当时班级鸦雀无声,课后,学生在班级日志中写道:没想到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讲课讲到哽咽,我们能听得这么安静,我上学这么多年没有遇见过,老师讲古文的时候都是翻译字词,说说文言常识就完了,可是这堂课完全不一样,我绝不会让父母失望,好好学习,父母给了“物”,我要用我的“力”,去奋斗、去实现我的“志”。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点“感慨”与“回忆”能给学生这么大的触动,这使得我更加明白了学生语文课上真正需要什么———需要的是交流,需要的是敞开心扉去感悟。

三、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

课堂活动是学生体验自身生命价值的过程,对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往往有着自己切身的感悟。因为语文课堂承载着太多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内容不单单存在着知识、技能,还渗透着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因素。只有在教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是非、好坏、美丑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才能够更好地得以培养和提升。语文课的育人是靠潜移默化、熏陶渐染的。上课会出一些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但是我希望学生能够享受思考的快乐,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热情,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现在执教的高二年级,刚刚学到选修课本中的《长恨歌》,当我讲完这首诗后,我让学生谈谈对唐玄宗这个人的理解,有个男生怯怯地挤出来一句:“唐玄宗这个人也没有那么色啊!”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如果换到别的课堂上,这孩子肯定被老师训斥一顿,可是我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是他的想法,我让他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利用课堂上剩余的15分钟做了一个“唐玄宗重色误国Vs唐玄宗爱情专一”的辩论,大家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生甲: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但后来骄傲了,腐朽了,不知道居安思危。生乙:唐玄宗对于爱情还是专一的,自从和杨贵妃在一起后,再也不爱别人。生丙:如果唐玄宗和杨贵妃是民间夫妻,他们会很幸福,可惜在帝王之家,身不由已。生丁:唐玄宗即使和杨贵妃恩爱,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还是麻痹大意,思想膨胀,生活腐败,以至于国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比如我在执教高一必修一的时候,对于古文单元《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为人,你到底喜欢谁;结合历史的背景,为什么被人们冠以“痞子”的刘邦最后一统天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都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讨论、去理解、去形成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当然这里面也需要老师掌握好火候,掌握好大的方向,鼓励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认识、去思考。记得我本学期在执教高二必修五一开始,我便把书本后的名著导读中《三国演义》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或是去图书馆借取,或是自己买,或是找亲戚朋友借阅,都要在两个月之内给我通读一至两遍,临近期中的时候,我特意拿出一节课来进行“我来品三国”的读书活动,大家有的是看过易中天品三国的片段,然后又结合自己感受同大家分享,有些学生确实又读出了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东西,学生的想象发散能力实在不可小觑。当我看到学生们为了一个答案据理力争的时候,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在书中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会从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中感受到孩子们那种自我充实的愉悦感和自我发现的成功感。对于一些学生来讲,讨论的过程,小组合作的过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超出答案本身的影响,讨论中他们的智力因素———凭借知识、技能获取正确答案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品格的培养,在这里相得益彰、受益终身。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特殊的育人工作。我们用一篇篇饱含作者情感的文章,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文字去阅读、去感悟、去共鸣,用文字和我们教师的努力来塑造学生们健康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心智健全的、合格的新世纪的中学生。

作者:张冰建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