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下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德育教育下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我国高校培育和谐校园先进文化的紧迫性

“教书不育人”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育。高等教育的重心是素质教育,除了重视学生的理论原理的教学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教育。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取消或忽视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弱,在就业之后很难直接进入角色,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二是师生关系淡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使互相帮助的朋友关系,教师除了日常授课之外,还应该在生活上和心理上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从而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淡薄;三是高校行政化现象日益突出。高校是教学与科研部门,校园文化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软文化”,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很难通过传统的文化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控制,因此,各大高校纷纷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对教学与科研进行管理,使得高校的创新能力、灵活性与校园文化逐渐减弱。第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大学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在这个时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这些年轻人在高校中,缺乏家长的直接管理,更容易在自由的真空状态下受到影响。传统高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原来的小规模教育变成了大规模的教育活动,但是,其效果往往却不尽如人意,并且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仰缺失,自制力不足。由于高校文化教育领域的缺失导致了在校大学生的信仰缺失,没有形成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并且由于自制力不足,产生了懒惰、责任感差和奉献精神弱等问题;二是高校攀比现象严重,滋生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高校也不例外,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攀比现象与拜金主义倾向,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心智发育,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负面作用;三是网络成瘾现象严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逐步的成为了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由于时间多,管理松散,因此,高校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经常发生因为上网导致的退学和厌学事件;四是厌学情绪严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的好不如生的好”的学习无用论言论,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的这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通过行政制度进行解决,需要高校建立起符合教育大众化的新的和谐校园文化,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

二、弘扬德育的教育理念,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域,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从高校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着手,形成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型高校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教师、教辅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促进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是劳动密集型的教育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主要的培养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高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了多层含义:一是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应该以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在教育第一线培养人才,最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况,因此,应该提高教师在学校决策中的地位。首先以教师为本应该鼓励和促进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其次是提高教师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发言权,而不是由行政领导决策;二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高校中的主体,高校在校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因此高校应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种培养的关键就是尊重学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权利,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之上,学校的工作人员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尽量不要采取强制的手段约束学生,而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而不是强制的行政手段;三是加强高校的责任意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高楼大厦。高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加强责任意识,树立高校的职能意识,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完成国家和社会交给高等教育的任务。

第二,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的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况起来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的进行宣传和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高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和奉献意识。高校教师是高校中的劳动主体,应该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将教书育人不仅仅看成是一份工作,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帮助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二是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因此,高校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个思想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通过课堂教育与主题活动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育除了讲授知识之外还要在课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成才。与此同时,还应该组织各项主题活动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加强高校廉政思想建设。随着社会中“拜金主义”价值观的盛行,高校中领导和教师也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会带来很多不同形式的表现;一是招生腐败。招生腐败指高校领导在招生考试中的舞弊现象,通过贿赂帮助低分考生升学;二是考试腐败,考生腐败主要指高校教师在考试过程中收取学生钱物帮助学生提高考生分数;三是评优评奖与入党腐败,这种腐败形势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接受学生钱物帮助学生在各项评优中获得先进;四是基础建设腐败。基础建设腐败指的是高校中的领导通过大搞基层设施建设在其中收取承包商贿赂的情况。这四种腐败形势在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并且影响极坏,严重的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奋斗兴趣。因此,在高校中要加强廉政思想建设,在高校中形成公平、公正和公开文化氛围,使高校成为一个以知识和能力评优的平台,杜绝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对于高校的廉政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指出高校腐败现象的恶劣影响及严重后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各项信息的公开,不给教师徇私舞弊的机会,形成透明公开的人文环境。

三、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我国高校长时间与国际知名高校存在着差距,这些差距并不在于“物质硬件”方面,我国很多高校在硬件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关键点是在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方面,西方国家的高校主张学术自由,在高校中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学教授与学生是高校的主人,不应受政府当局和高校行政领导的行政管理,自治化的高校文化对于学术发展与学生培养起着积极作用。解决我国高校文化缺失问题不仅仅要从精神层面入手,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度的落实将精神层面的精神实质和宣传口号成为现实,这就需要对于我国高校的制度文化进行建设。高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高校的教学活动是高校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不重视教学,而只重视科研的现象。很多高校教师在上课前不备课,甚至很多高校教授并不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因此,应该加强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制度建设。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以学生评教为基础,以教师基本考核指标为辅助的制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二是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人事管理师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工作。人事管理应该加强教师的招聘、聘用、考核与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制度建设。从而形成适合人才发展与培养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学生的素质提高;三是加强教师科研制度建设。高校除了是教学部门之外,同时更是一个科研部门,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在教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并进行科学专利的申报;四是加强学生创新实践制度建设。高校的教育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另外一方面则是职业教育,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基础知识与技术。因此,在高校中应该对学生实践与实习进行制度化管理,防止使学生实践项目流于形式。

四、总结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基石,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精神文化建设的完成,同时,精神文化指导制度文化的建设。只有将二者和谐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从基础上抓起,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田宝庆 单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