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为了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物理课程知识传授相融合,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案例,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主张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渗透到大学物理教学全过程,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价值观;爱国情怀;实践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该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路。专业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对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有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2]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利用大学物理课堂及课外活动等各种手段,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深度挖掘、融合思政元素,一方面,可以使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无形的“课程思政”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大学物理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大学物理是一门面向所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它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深深的人文情怀,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可以使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全面受益。其先天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容易衔接,由于物理研究的内容是从实际中出来,又回归于实际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反映。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哲学思想培养,尤其是对物质观、运动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其次,大学物理课程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人文情怀,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通过物理知识与人文思政元素的对接,可以实现物理规律到思政元素的影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最后,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以及利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下面,我们以大学物理课程第一章机械运动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基本物理规律,理解其微积分关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逻辑+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带领学生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想;浸润学生于“不懈奋斗即幸福”的人生观;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内容及其设计

(1)速度与加速度积分表达式的建立。教学设计:以电影《流浪地球》视频片段为引例和兴趣点,在学生中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想,点燃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突出地球流浪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引发学生对地球未来流浪运动特征的思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从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式出发,讲述它的逆运算以及分离变量法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速度与加速度积分表达式的物理含义。教学设计:利用华为“不忘初心”与30年的发展奋斗历程类比物理中抽象的初始值与加速积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抽象积分运算的物理含义,建立物理生活映像,同时,强调华为不忘初心(初始值)与30年的加速发展过程(加速度对时间的积累)对华为未来状态(未来运动)的影响,分析该示例背后中华民族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民族情怀。并将速度积分表达式背后的价值观升华到孩子们的四年大学生涯中,分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积分表达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速度与加速度积分表达式的应用。教学设计:以自己和维特根斯坦的人生经历为例,形象生动建立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化关系式,抛出积分计算问题,建立机械运动实例及其社会生活映像,同时,以两位人物的人生经历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取互动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的方法进行讲授,使学生在故事中掌握物理知识,同时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乐”于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在知识知识传授过程中。在课程知识传授环节上,采取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复习巩固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手段上,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件、视频、图片等方式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故事化浸润。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课程问题导入、课堂知识内化、课后作业巩固。

1、课程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影片《流浪地球》片段,并提出问题:地球流浪运动共分为几步?地球流浪运动共耗时多久?地球距离最终目的地半人马座比邻星有多远?地球流浪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多少?逃逸阶段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带着地球一起逃离?这种逃离方式与西方科幻片中的逃离方式有何区别?【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开展课堂讨论,并回答老师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评价学生活动,分析两种不同的逃离方式背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点燃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引入主题“地球流浪运动的速度”。设计思想: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发发学生对地球未来流浪运动过程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知识内化

【教师活动1】分析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积分表达式的建立——以情侣恋爱类比分离变量法的含义。设计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积分运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灌输正确爱情观。【教师活动2】分析速度积分表达式的物理含义,以华为的“不忘初心”与30年的发展奋斗历程类比物理中抽象的初始值与加速积分过程,并将速度积分表达式与学生四年努力学习的生活作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初始值与积分过程对未来的影响。设计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与抽象积分运算的物理含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民族情怀;培养追求美好未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生观。

3、课后作业巩固

【教师活动】讲述自己与维特根斯坦的人生经历,采用类比方法,以人生经历形象生动展示物理中抽象的加速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物理规律中的生活映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速度积分表达式计算二人的生命运动过程,教师将作业到微信雨课堂平台。设计思想: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规律;引出下节课教学内容;在人物生命历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活动】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将已知的加速度带入到积速度分表达式中,计算出未来任意时刻的速度,并学会使用类比法,将物理规律类比到人物未来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中的人文情怀的理解,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先天的优势,为达成课程思政的预期效果,首先,要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其次,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最后,充分利用课件、教材、视频、动画和书籍等方式为教育载体,采用参观体验、课堂讨论、情景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等方式来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让无形的“思政课”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孙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8(7)119-120.

作者:张锦 冯灏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