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问题

高校大学生党建问题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党建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高校在党员发展上依然存在着党员入党动机功利化,活动开展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培养联系人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实现“互联网+”高校党建的有机结合,搭建掌上平台新载体,完善培养联系人机制建设、创新教育形式、推进立体党建渠道建设、壮大高校党建干部队伍等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党建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实现“互联网+”高校党建在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党员发展

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党建”推进党建形式的创新发展,可通过“互联网”“智能移动端口”等使党建走在时代前沿,拓展党建全覆盖。“互联网+党建”突破了传统的党建模式,提升党建工作效率,推进党建工作形式方法的创新。随着大学生党员的队伍的不断壮大,加强“互联网+”高校党建和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支部组织活动开展内容与形式枯燥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与信念的关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多以支部会议、党课培训、专题讲座的室内活动为主,开展形式多以支部书记或培训教室讲授,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方式方法不够灵活,难以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校“互联网+”党建形式运用仅在党务管理层,学生党员需求难以满足

依托互联网与智能移动端口开发的党建Web版与相关党建App,被一些社区、高校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以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党建工作效率。但多数高校web版与App操作者为高校党务工作者与基层支部书记,学生党员需求难以满足。

(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世俗化与功利化严重

如今大学生多数为90后与00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从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来看,不少企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选调生的录用都以学生是否为党员为优先考虑和录用的标准之一,因此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

(四)培养联系人综合素质不强、沟通不足、工作形式化严重

在高校党员培养工作中培养联系人多数由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员学习任务重,入党时间不长,资历尚浅,党务工作经验缺乏等因素导致出现了培养联系人“只签字不培养”、与被培养人沟通不足、注重形式缺少内容的形式化工作。

(五)学生党员的前期培养与后续教育全面性、系统性不强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组织发展优秀党员的后备军,前期的知识理论学习、党性修养的提升事关党员培养与发展的质量。但当前多数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支部组织活动。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重前期、轻后期问题严重,后期教育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综合性考量标准欠缺。

二、新形势下“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党建的应然性分析

(一)“互联网+”高校党建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覆盖性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党建工作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等为媒介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党建的结合,推进高校党建的创新,实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党建工作,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多级互动,提升党建的全面覆盖。

(二)“互联网+”高校党建是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高校党建能够依托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智能移动手机终端,充分结合大学生党员特点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深入引导、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实现“键到键”“点到点”“面道面”的全方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三)“互联网+”高校党建是传统党建形式的创新,丰富党建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互联网+党建”打破传统党建开展形式,创新了对学生党员群体的教育与管理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集中学、开会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开展党建活动,实现随时随地想学,线上线下互动学新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趣味性与时效性,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互联网+”高校党建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创新组织信息交流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依托党建平台相关文件、活动能够有效将各级党组织进行台账管理,增加工作规范程度。高校基层党组织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多层级传达,推升信息传达时效性,有效提高组织的运转机制、信息交流机制,降低工作成本,提升组织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阵地地位”:抢占“互联网+”时代党建重要阵地

高度重视“互联网+党建”阵地地位,实现“互联网+党建”全覆盖,是推进“互联网+”高校党建的有利抓手。因此,要充分满足师生党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宣传渠道,如微博、微信、微电影、信息交流平台等推进“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阵地建设,打造“互联网+”党建阵地的立体化建设,实现党建全面覆盖。

(二)搭建“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平台:打造学习、交流、党员管理综合“掌上移动”党建平台

首先,依托网络媒介打造学习交流综合“掌上移动”党建平台,打造以文件文字、音频、视频、漫画等为一体的线上学习课堂,(上接第49页)实现学习进度跟踪与学时统计,激励党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实现信息共享,打造线上信息交流网上通道,实现学校、上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四级之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流,提升党群关系紧密度。最后,拓展党员管理与服务功能开发。实现线上党费缴纳、线上签到、党员培养发展进度跟踪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开发,实现“掌上移动”党建平台全面化管理与服务。

(三)完善“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培养机制:加强培养联系人培养、沟通、监督、考核机制建设

首先,建立培养联系人“预培养机制”,加强培养联系人队伍建设,打破学生党员因支部调整、毕业等原因造成党员培养中断。其次,建立培养联系人考核机制,可通过培养工作手册,培养日志,个人自评、被培养人评价,上级党组织多级考评,提升党员发展培养工作质量。最后,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被培养人与培养联系人的沟通交流,实现双向沟通与监督。

(四)丰富“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教育形式:完善党员前期培养与后续教育系统化、全面化

首先,完善党员前期分层培养与后续教育的一体化。前期注重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教育,结合各层级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其次,创新教育形式和后续教育阵地。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开展支部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党性教育与特色党建活动相结合,加强党员教育融入党建素质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进社区宣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

(五)构筑“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多元有效渠道:打造“互联网+”高校党建矩阵,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党建

首先,充分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如新闻传播、IT专业的学生,依托学校特色微信公众号、电子报纸、学院网站、学院官方微信、微博等打造线上党建。其次,依托高校特色社团、党建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教育,通过与社会实践结合拓展高校党建渠道,打造学生优秀社团与党建的有机结合。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势,实现学生宿舍党建阵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下班党员通过开展党建第二课堂,实现党建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实现线下与线上党建立体党建。

(六)培养“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干部队伍:壮大高校党建素质技能精湛组织队伍,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首先,要完善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机制,将选拔入口前移,注重高校党建干部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选拔,不断吸纳高校毕业生等新鲜血液,实现年龄、知识专业的优化组合。其次,注重党建干部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掌握,对现代党建信息系统、党建App的使用。最后,关注党建干部队伍的考核和激励,提升关注效率与积极性,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定期考核,为高校党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岩.以“互联网+”打造智慧党建新平台[J].人民论坛,2018(14):98-99.

[2]刘泽明,郑克岭.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网络党建平台创新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3):134-137.

[3]戎渊.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8,20(03):84-87.

[4]卢天竹,吕永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改进[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3):141-145.

[5]蒋柳.网络环境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05):115-116.

[6]武梦夏,郑国瑞.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07):165-167.

作者:李永俊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