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问题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道德与法治作为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色对其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旨在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治观。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措施

从历年教育改革的形势来看,立德树人和法治教育已经成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学科的引领下,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治观已经成为国民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知法懂法及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思想与品德”,是2016年经教育部统一修改的。从改革的内涵来看,教学内容更加与时俱进,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追求创新的个性。《道德与法治》一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是“道德”,不仅能体现出政治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在传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了与新时期道德标准的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与时俱进,凸显新时代的主题。第二是“法治”二字,我国是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将法治纳入政治教育中,更能强化学生对依法治国理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引入一些生活或时事场景,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法治的重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维和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因此,教师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往往很多政治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变”的主题,受应试教育和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还是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

(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相偏离。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各项思维能力还不具固定性和系统性,尤其是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从他们的情感需求出发进行交叉式教学,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理性和抽象思维。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其学习特点相偏离或失衡。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诵,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学科,课本中的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有些教师却将这门课程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他们仅从课本内容进行备课和授课,然后“填鸭式”地的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求知欲望,也违背了国家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初衷。

三、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德育和法治教育。针对初中生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年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法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图片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违法失德案例,以法律为依据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对案例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进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认知能力。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程中包含了很多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常识,这样的教材内容也更加符合初中生的情感需求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生活中与德育和法治相关的事件,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包含了很多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等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适宜地将重难点知识融入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并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研究。

(二)教师转换角色,凸显学生的核心地位。国家之所以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因为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在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国家为公民规定的道德和法律标准,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常识联系起来,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因此,教师需要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转换角色,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活学活用,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在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08).

[2]金红梅,陈明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2017(29).

作者:赵继哲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魏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