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学习应用

初中数学小组学习应用

一、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困境

初中数学的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中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的填鸭式教育,不习惯于自己独立思考。也有学生由于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不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学习,导致学习非常被动,学习效率甚至比传统教学还要低。小组学习对于组长的选拔要求也非常高,因为组长承担了组织小组活动、协调组员之间关系的重要任务,然而初中生年纪普遍不大,在这方面能力有限,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水平,这也是初中数学小组学习发展的一大困境。同时,小组学习的安排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很高。因为一堂课在什么时候开展小组学习,学习多久往往关乎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好不好。对学生而言,讨论时间太短,刚有兴趣就结束,几乎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而讨论时间太长,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现小组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之上。以一个有50人的班级为例,初中数学教师要了解这个班级整体数学成绩怎样,还要大体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合理分组,也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学到更多知识。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我们可以将这个50个人的班级划分为十人一组的五个学习小组,这样可以避免学习小组过多,教师对小组不好管理,十人一个小组又能保证小组内的活跃程度。在分组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小组都要分到数学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也要分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为了避免小组之间实力差距过大而造成的不公平,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学习是在保证了初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下,让他们自觉学习,并在这种学习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选出一个有责任心并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是很重要的,因为组长不仅要对组员的日常学习进行安排,还直接影响了组员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需要给每一个组长分配任务,而组长则根据本组的情况来考虑任务要如何完成。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按课程目标给小组长分配自主探究该章内容的任务。那么小组长们就可以根据该任务安排小组成员对课本内容先进行自主学习,弄明白“什么是勾股定理”并安排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疑难问题讲解。然后,再进行比较难的“如何证明勾股定理”这一问题,这时,合作学习的优势就会展现出来了:学生在探究的时候各抒己见,交流各自的证明思路,这样学生在证明该题目时就可以扬长避短,使证明更加严谨,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像这种问题可以安排组内讨论或者小组间的讨论,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小组学习的又一大好处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由于学习小组的划分中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那么学习优异的学生就有义务帮自己的组员弄清楚那些困难问题,这样问题解决后,就不需要老师再收集信息、备课,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二次讲解了。例如,有学生不明白平方根的问题,成绩较好的组员们就可以将这一问题分为正数、负数和0这三种情况给学习困难的组员进行讲解,并可以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检验。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为了解决这些小问题而去备课、耽误课堂时间,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可以夯实基础,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大家普遍掌握较差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讲解。小组学习的成员必须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学习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小组竞赛,可以是学习成果的比拼,也可以是其他各种方式的数学竞赛。教师可以安排讲课大赛,让每个小组全员出动,一起研究课题,讨论这个课题要以什么方式讲解最好。在其他组讲解的时候,组员要认真听,并找出出错的地方,一旦出错这个组的组员就要全体受罚,而找出错误的一方则可以得到奖励。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为了不出错在课题的制作上更加严谨,另一方面“一人犯错全体受罚”的惩罚方式更能激发组员的存在感和参与感,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结语

目前,很多教师都在尝试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的实践,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的小组学习确实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然而,初中数学的小组学习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吉荣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