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分析(10篇)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一、高质量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新课改要求初中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进行有效课堂的建设。通过有效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章节结合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情境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例如,在学次函数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制作成相应的动画,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播放给学生看,就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专心于数学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关注学生的能力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初中生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思维较为活跃、接受能力较强的初中生可以提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而对于接受能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初中生可以提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进行研究以及探讨,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促进初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赖于有效课堂的构建,因此相关教师应重视有效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元富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遵循小组合作的程序和技巧,从而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讨论和交流,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讲,小组合作模式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设定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设立一名小组长,以此来展开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指导,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顺利地完成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划分上要体现出其合理性,尤其是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划分上,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解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体现出其难易程度的过渡性,从而为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基础,以此为后续小组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前提条件,从而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探究的合作任务,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根据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以后,教师要尽快创建出问题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合作任务,从而让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其次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创设特定情境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探究的结合,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是在教学活动的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从而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3.重视任务分工,体现出任务分配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作为主要单位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任务的设计与分工上必须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从而使任务能够激发出成员之间的有效配合,以此来有效完成合作任务。小组合作任务的合理设计与分工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小组成员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小组合作的效率,以此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其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对学生的固定思维进行有效打破和改善。具体来讲,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究,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要对每一种方法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水平,从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高度的测量”这节内容的教学中,这节内容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测量,由此教师向学生提出三角形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如何计算?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有些小组运用金字塔阴影法得出了三角形的高度,有的小组则利用三角函数和皮尺进行测量,而有的小组利用直角三角形测量出了三角形的高度。接着教师对这三种测量方法进行了评价,并且指出各个方法的利弊,这时其他学生说激光、拍照也可以测量高度,由此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而其思维也开始发散性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利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学在问题与情境设计、合作任务分配以及合作活动指导等环节上要体现出其合理性与指导性,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但对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和掌握,而且也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陈彩丰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站塘初中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探析

一、通过趣味性数学问题创设情境

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可通过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对新知的探究。比如,在验证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定学生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当拼成正方形时,教师适当引导,采用等积法建立等式,结论便水到渠成。

二、通过设置问题“陷阱”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陷阱”,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还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比如,在学习有关概率问题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问题“陷阱”:在一次摸奖游戏中,小王听店里老板说中奖率50%,于是小王便说:“如果我摸2次,一定会有一次中奖”,你认为正确吗?这样的情境导入,紧紧抓住课堂核心,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概率的定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通过营造竞争性课堂氛围创设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间的赶超。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恰当使用。比如,在探究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总结、把握图形旋转的本质。

五、总结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恰当运用。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给学生新的体验,用不断的变化冲击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陈启兵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法应用

一、自主学习法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环节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注重预习环节的教学,导致预习环节的质量得不到提高,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环节,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法应用到预习过程中,以确保预习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自主学习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法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有效地应用自主学习法,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了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本节课授课时,我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能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判定问题,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反馈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自主验证,比如:“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将其转化为证明题,即,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互相平分,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最后,我根据学生自主证明过程以及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实现。

三、自主学习法在数学习题练习中的应用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锻炼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可是,在以往的习题练习中,我们要改变以往“题海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寻找多种解题思路中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AD是等腰Rt△ABC的斜边BC上的高,P是BC上一点,PE⊥AB于点E,PF⊥AC于点F,求证:DE⊥DF(详细的解题过程略)。由于该题是一道多解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题,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才能在学生寻找解题思路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应用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为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双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六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导学法运用

一、分层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为了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索发现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分层导学法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老师传授知识学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但是经过分层导学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在老师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目标的分层性

每堂课都会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老师会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将为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层次。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平移时,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习题例,如,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5公分,图形是否发生了变化;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升一些难度,比如,平行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4公分并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图形是否发生改变。

2.问题的分层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问题讨论小组也是分层导学法在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目标教给学生之后,可以针对本章节的内容提出一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这样的话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分层导学法,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华琴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工读校

第六篇: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采取的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课下也为学生详细地安排好各种习题做,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及内心活动缺乏必要的考虑,致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削弱,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学现状。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习题:两个物体的主视图都是圆,那么这两个物体有可能是()?A.圆锥体、球;B.圆柱体、球;C.圆柱体、正方体;D.圆柱体、圆锥体。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这道题时,如果只是口头表示,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去理解这道题,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Z+Z”这种智能工具,将球、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这些几何体进行三维图的分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将这几个几何体的侧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一些空间变化的知识,而且在观察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思维

就如上文所言,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理解是有些困难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信息技术的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动态图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地激发。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将写有“B”的字条正对镜面,镜中会出现什么形状?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很难在脑海中清楚地浮现出图像,有的同学会选择直接在纸上写一个“B”,然后再拿着镜子对照,这样的方式很有局限性,不实用。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B的旋转动画,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动画,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形成动态思维,能够摆脱以往学生“手指数数”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将有限的知识进行无限的扩散。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老师需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活动。例如,在讲统计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结成小组,去小区里对居民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用户的电费单、拍摄一些小区的照片等等,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图进行调查结果的展示,再利用信息平台让学生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这样一来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能够使学生走出教室,联系生活,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接收速度、学习能力等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摈弃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老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一次函数的专题网页,其中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基本性质、应用等内容,并在函数的具体应用后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三套课堂习题,根据学生对这堂课的实际掌握情况,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习题,这样一来就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能够极大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总是侧重于讲解,学生也都被动地去听。对于一道数学题往往是直接为学生进行解答,而且一道题讲完之后很快就接着讲第二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一遇到问题就求助老师,自己自主探究的意识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需要用带子对水管的外部进行包扎,如果要使带子全部包住管道且不重叠需计算带子的缠绕角度。如果水管直径是2,带子的宽度是1,求α余弦值是多少?在讲这道题时,老师需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画图和思考的时间,不能马上说出答案,要等到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路,并得出结果后再利用信息平台结合图片将解题思路展示给学生。

六、总结

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努力的工作重点。

作者:尹燕珍 单位: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反思探析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教学最主要的变化便是将多媒体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数学教学的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虽然新课改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就现阶段而言,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1.多媒体的过度利用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存在片面追求的现象,对相关图像和声效进行盲目添加,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得教师仅将事先安排好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讲解时间以及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大幅缩减,从整体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在新课改背景下多数学校已将多媒体教学列入教师的教学考核内容,从而使得教师不得不将部分不适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生硬地“拉入”多媒体教学中,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对课堂教学质量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2.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忽视

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调整,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幅下降。例如,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虽然具有较为浓厚的讨论氛围,但却并未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答方案,由于思考不够深入,使得合作学习的结果难以达到标准,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较大的打击。

3.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就现阶段而言,仍然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将其自身的思想和书本的相关内容灌输给学生,并无创造性科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是如此规划的:“3.1字母表示数;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多数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大都是按照教材规定的顺序进行单一的讲解,而对于如此安排的原因则不予说明,如有了代数式后,为什么需要对其值进行研究等。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课堂效率,但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其正确数学思维的形成,降低了其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建议1.合理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重点在于加强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故在此教学理念下,多媒体教学只是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应适度、合理,如在求解sin30°时,教师可通过给出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将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求此直角三角形30°角的对边和斜边之比,并得出12的结果,从而在提升学生对抽象数学内容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部分知识讲解过程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入手,从而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乐趣的同时,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对代数式的概念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举例如下:“设定一斤白菜的价格为a元,则6a表示的就是6斤白菜的价格”,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再举出生活中的此类例子,从而使学生了解代数式就是用数字和代表数字的字母经过有限代数运算后得到的式子,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3.反思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指导学生思维方法时需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并逐渐养成追根溯源的问题思考方式,对问题提出大胆质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将其课堂讲解时间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提升其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函数及其图象教学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函数问题更加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别从合理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反思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对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可见,未来加强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力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数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田洪俊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丁沟镇麾村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国内,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侧重应试教育,忽略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改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规定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因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数学课堂或者课后将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作出简洁明了的归纳和总结,供学生发散数学思路、提高数学素养,将自身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看法做出大胆的见解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思考所学知识,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发散了数学思维,起到了较好的启发作用。

二、学生学习数学能动性的调动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认为这是提高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将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和效率。以常见的分组学习为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同学积极配合,既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和看法,也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当遇到证明题时,教师可以事先根据题目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将题目和学生合理分组,让各个小组成员集中讨论,认真探讨,形成各个小组的意见和观点。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两点之一。对于结果,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因为即使结果有偏差,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得到了调动,潜在地提高了学习初中数学的能力。除了分组学习,教师也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沉寂的课堂氛围,采用幽默化的语言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的知识严格意义上属于间接认识,大多来自于间接渠道,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单纯地来自于教师和课本的知识,需要扩宽知识来源渠道。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减少百分百标准性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允许模糊性答案的存在,让学生能够对一些具有的数学模型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对具有事物通过探究性研究得出自身的结论和答案。通过不断地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许多创造性的新颖观点会不断涌现,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书本和实际的有机结合

书本知识属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相互联系,立足实践操作,才能取得成功,才能进行发明创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广阔,数学知识只有脱离课本,和实践结合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用价值,数学就不会简单地成为计算,比如数学的排列组合和实践结合产生了手机号码,数学集合知识经过和实践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识别程序,数学函数被利用在计算房屋方面,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简单的计算,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内容相互关联在一起,让学生知道数学被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后产生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将书本和实际有机结合,实际是教学生进行创新。

五、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现在教师摒弃了以往的黑板式教学,开展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更直观地进行教学,还可以大大节约老师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授函数知识的时候,会绘制很多的函数图像,精确、清楚的函数图像,这样就会占用老师的很多时间,但是如果不绘制精确的函数图像,学生就很难想象和学习抽象的函数知识。而如今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就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提前备课,将函数图形画好。

作者:孙辉强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黄渠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探讨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导入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老师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上面要导入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在开展“比例尺”这课教学的时候,可以把黑板旁边悬挂的中国地图拿给学生看,告诉学生两个任意地点的距离,学生会对老师的这项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否想了解原因或者让学生说出来原因,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老师运用比例尺的公式才能够快速地说出距离。教师在这个时候开始新课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课前导入知识练习

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开展学习,先对学生进行知识牵引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最好可以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比较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对旧知识运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新的结论,教师在这时候应用新知识讲解一下练习题,当做题的速度有所提升时,学生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同时,在做题的时候也是对旧知识点的回顾,知识深化的基础上再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总结

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初中数学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导入以及课前导入知识练习等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刘华君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一、创新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俗话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所以,在数学教学的方式上,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能力,提出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具有自主能力去研究各式各类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表现,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并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二、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极其重要。顾名思义,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在一定的思维程度上能够加强思维的开发和延伸,能够通过实践得出真知。初中阶段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限,不能够善于总结找出结论,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总结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如何分解数,如何对数进行概括。其次,使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推理能力。最后,如何增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总而言之,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同时,自己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创新。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引航下,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推动数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数学领域。

作者:赛力克江·吾沙别克 单位:新疆昭苏县萨尔阔布乡苏吾克托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