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生物概念构建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生物概念构建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和指导方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确定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方面必须紧紧《全国义务制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为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了通过生物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同时,《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进行了具体规定。探究性实验教学重过程也重结果,因此在确定其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既包含对学生进行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又包含对学生在生物学相关知识方面的要求,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否则就容易出现“经探究性实验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如常规教学”的现象。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两个实验的课程目标一方面是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认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而通过这两个实验是比较难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的,所以在实验中就不能要求自主构建细胞膜的概念。明确实验所能达到的目标,实验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出什么概念。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生物学实验中,实验的内容并非于篇一律,有的是对动植物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有的对动物植物的生理现象进行研究等多种多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内容都适合于让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概念。因此,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选好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将观察植物细胞或组织器官结构等观察性的实验就非常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构建细胞结构名称。“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既能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又能让学生自主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比较适合通过实验自主构建概念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生物概念,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一个实验,也是一般学校都能开展的实验,但是本实验并不能让学生构建相关生物概念。

三、教学实施过程

在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模仿教师的演示或者照着黑板上教师事先写好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的结果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学实施是落实各项教学目标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和自身实践的反馈,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通常被分成提出问题——作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几个基本环节。但在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学实验过程有时会遇到障碍,尤其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实验教学中最为显著。这些实验普通学校是很难开展的,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实验自身比较复杂的原因。但这些实验又是能够让学生自主构建光合作用概念的材料。这时可能就不能完全按照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进行实验,通过视频直接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说出实验结论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四、结语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到概念性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而概念性教学又不同于探究性教学。所谓概念教学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而探究性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将探究性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融合起来,结合起来。以生物实验教学促进生物概念构建是对课程价值观的内在超越,是对从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也是对课程职能的转变,更是对课程资源的建设到课程的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意义在于更有利于对生物概念本质特征的揭示,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涛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