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影视作品的融入

初中历史教学影视作品的融入

一、初中历史课程引入影视资源的必要性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我们的教学要求着力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要逐步提升他们查找、鉴别史料,分析史料中有用信息的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更是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以及今后的终身学习产生有益的帮助。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依旧有许多的学生缺乏这样的历史意识,在课堂回答时,仍然把自己的判断、结论归纳为“猜的”“蒙的”,反映出了一种极为幼稚、不成熟的思想。考虑到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由于影视作品的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笔者经过实践认为,采用影视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1.从思维冲突中追寻本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思维出现冲突的状况。出现思维冲突是学生学习中很自然的一个现象,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切入口,但如何利用好这契机呢?例如,在学习“巴黎和会”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代表在会议期间的风采,我播放了影视片《我的1919》中的某些片段,给学生们展现了中国代表团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精彩演说及其为争回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努力,顾维钧当时的演说是这样的“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山东,山东的3600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就连当时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也给了他相当高的评价。

正当学生们为顾维钧的发言感到振奋,认为中国代表团一定能在和会上争回山东的主权的时候,却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听到这样的旁白:“在最高会议上日本代表发出警告,山东问题如果不按日本的主张办理,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英法首脑立即支持了日本,威尔逊总统犹豫了,在反复权衡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后,他终于牺牲中国,支持了日本。”为什么是这个结果?由于对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中国国内的情况了解不深,并对国际间的一些外交事务的处理会涉及到的各自利益的这种复杂关系,学生的认识水平比较多的还是处于“非白即黑”的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出现了困惑,产生了冲突,教师正好利用这样的疑惑,帮助学生分析由于当时北洋政府的无能而使中国在国际地位中处于弱国的地位。

从而使学生了解了为什么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一方面欣赏顾维钧的风采,另一方面却依旧没有给予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正义要求,只是因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打着和平会议旗号的巴黎和会,其实只是几个大国的分赃会议。我正是利用了学生思维中出现的冲突,引导他们最终找回了历史的本源,并在这样的一次次冲突、找寻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2.剥开迷雾,认清本质

历史事件的发生相互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前因后果的关系,而这些历史事件间的相互关系有时看似是偶然的,其实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能无法理清这种因果关系,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剥开层层的迷雾。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的起因时,常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发生虎门销烟这个事件,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呢?言下之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虎门销烟这件事吗?当时,许多同学都回答“是的”,显然学生们是把导致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归为虎门销烟这个事件了,把必然会爆发的这场战争归于一个偶发性的事件上。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领会到战争的必然性,我播放了一段《晚清悲歌》的视频,其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当历史跨进了十九世纪,西方列强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他们仗着坚船利炮,纷纷向海外扩张,几乎把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他们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战场。这群贪婪的殖民强盗,首先是英国把地大物博的中国当作了理想的掠夺对象。

与此同时,大清帝国犹如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紫禁城中的统治者茫然不晓世界大事,依然紧闭国门,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从这段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十九世纪的英国欲意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然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英国的这一企图无法得到满足,鸦片贸易所获得的一些利润是无法满足英国的野心的,所以英国必然会用枪炮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所难免的了,而虎门销烟这个事件只是他们找到了挑起战争的一个借口,是一根导火线。只有把这一层层的迷雾剥开后,我们才能带领学生愈来愈认清历史的本质。

三、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集到的资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历史影视资料只是其中的一种。学生掌握到的资料信息越丰富,他就越有可能对历史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当然,影视材料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与历史史实不符的虚假信息,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来帮助学生学会甄别历史的真伪,去伪存真,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也正是提升历史判断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郑喜香 单位:唐山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