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生命题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学生命题实践探索

一、学生命题技能得到提高,命题习惯得到培养

经过三年的课题实践,学生的命题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粗到精的过程,收获了创造的愉悦和成就感。尽管他们的思维显得很稚嫩,但常常因萌生新的创意或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带来惊喜。

二、教师命题与评价试题的能力相对提升

当前的历史教学是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评价学生命题质量,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落实。学生命题先经过生生评价,再由教师点评。为了对学生的命题给予精准恰切的评价,或者对学生的命题进行修改与矫正,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试题评价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广泛浏览各地中考题,其他各区期中期末试题及练习题,读有关试题解析的教辅资料。经历这样的过程,势必提高教师的命题、评价试题的能力。

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命题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命题的任务驱动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在运用这些知识命题的过程中,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美国学者经过研究归纳出不同学习方式留存于人脑信息量的“金字塔”型数据统计图表显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听讲留存的信息量仅占5%,但是通过实践(即体验)获取、保留的信息量高达75%。显然,学生命题实践获取的知识量将远远超过听讲获取的知识量。而且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加深。学生命题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在命题前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有的教师备课的时候没有确定具体要求,命题前不讲明要求。对于学生命题出现的偏差,又缺少准确的矫正性评价,影响了命题质量的提升。比如,小字的部分,不作为考查的内容,不作为答案呈现,但是学生的命题频频出现,反映了教师命题要求的不到位。

2.学生命题缺乏规范性。由于教师指导不利,学生命题能力有限,学生的命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包括表述不规范,题于不完整,设问不清晰,内容偏离主干知识等。

针对学生命题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提出优化与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指导与评价。新课标过程与方法规定学生做到:“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命题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命题前教师对命题的范围、题型特点、设问要求应有清楚的规定,以便学生操作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命题后应本着鼓励的态度,指出优点与不足,匡正偏离课标要求的内容。

2.做题过程中随时借鉴他人的长处。日常复习、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会大量接触成题,教师可借机与学生品鉴优质试题。迁移从中获取的技能运用于自己的命题实践。长此以往,积微成著。学生命题层次必将得到综合提升。

3.鼓励独创原作。部分学生在命题的过程中投机取巧,“盗用”题片或练习册中的原题,这不利于改进命题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诚实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务必策略性地指出来。在加分、发卡片等奖励措施上体现与原创的差异,勉励学生独创原作,杜绝“舞弊”行为。

四、小结

司马光说:“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指导学生命题的过程如攀登崇山峻岭,需要教师耐心谨慎地引路,待到领学生找到合适的路途,掌握正确的登山本领,就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作者:袁绍萍 单位: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