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历史教学要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教师要从三维教学目标入手,把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历史时空观念,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史料论证,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评价能力,要组织相关活动,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成为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要在历史的课程设计中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历史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通常认为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师要在问题设计、课堂导入等教学环节,展开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真正提升,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历史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的一种观念。基于时空观念,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要素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和关照。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整体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和研究历史问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结束一个专题的学习后,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框架图、时间轴等,将不同空间和时间中出现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整合,发现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基本的历史时空观。以时间轴的绘制和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带领学生绘制时间轴,为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史前我国境内的各地区原始人类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时间轴,让学生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原始人类活动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且为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奠定基础。如时间轴可体现: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元谋人的活动痕迹;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发现北京人在周口店山洞中的活动;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发现山顶洞人。以此类推,学生可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居住的空间、活动的主要时间段以及该地域的特色手工艺品及农作物品种等,做出相应的整理。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更好地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对提高复习质量、实现长效精准的知识点记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史料论证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的投影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来多方面呈现立体化的史料。恰当的史料论证,能够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能帮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历史研究的实证精神。例如在“”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康、梁等先贤思想的发展路径以及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也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史料论证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人物图片及发表的报刊资料,比如展示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严复主持的《国闻报》等报刊图片资料,摘录《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的部分文字论证内容,让学生通过史料明白这是一场托古改制的较为和缓的改革运动。通过展示“戊戌六君子”的图片,学生会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为国呼号奔走的历史人物,更好地接受这一部分知识所传达出来的历史思想,从而对历史事件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评价能力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做出客观的评价是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技能。学生只有对历史事件、人物等形成正确认识和理解,才能做出理性、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避免空谈和主观臆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点后,面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类问题时,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自主分析的平台,让学生能分享自己的看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评价思路,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如在进行“甲午战争”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谈判的相关资料、文献综述等,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衰败,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做出分析。之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和补充的相关素材进行理解和分析,结合各个阶段李鸿章的行为和思想,对这一人物进行整体评价。

四、组织相关活动,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情景剧,让学生对历史教材中的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如介绍“诸侯争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霸主,设计相关情景剧,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到不同霸主势力的差异,以及控制的具体区域。教师可以担当旁白解说的角色,让所有学生对这一知识点都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鼓励观看的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专题探究等活动,带领学生对某个历史专题进行探究分析,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综上所述,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探究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在时空观念、史料论证、历史评价、历史思维等方面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生成,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

[2]徐灿华,卫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初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策略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2018(09).

[3]田红彩.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8(02).

[4]王艺润,刘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教学与管理,2015(27).

[5]万栖利.初中历史教学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6]李丽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俞云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