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例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1

1.研读语文教材,提炼精华、找准切点,努力实现课课有德育。

教师备课应研读语文教材,找出文本中德育元素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明确教和育的切入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在教学中,针对授课对象的不同学段和层次,有的放矢地加以渗透。比如:当我在讲授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中,先要求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去了解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从中品味百味人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时有学生与我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在询问我家小区一位老奶奶的生活情况时,却被一言以蔽之,她几乎什么也没跟我说。”看着他,我笑而不答。此时,他一脸茫然。在第二天的课上,我把这样的疑惑抛给了学生们后,接着在讲授中,我从文本的社会背景、具体情节的分析中,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走进“老王”的生存世界、内心世界,去唤醒人性最真的品性———善良、尊重。由此引发“人格需要尊重,生命需要珍爱”话题的讨论,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2.选取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想道德兼容并蓄。

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形成和提升。以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主阵地,就必须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把课堂变为讲堂,讲堂改为学堂,在充分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合作,将个体思想道德的差异达成一个有序的共鸣和共识,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影响和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利用古典文本作为载体,抓住时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的道德教育;结合课文时代背景的介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相结合融入渗透在教学中。其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寓文学与德育为一体的古代寓言故事,文章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诚信”的美德。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用一个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泯然众人的过程,从而道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深刻的为学之道。由此这样,将“处世之道,立人之本”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德育之中,弘扬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3.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视听体验。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教学容量,加强视听体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开设良好的情境,把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辅助性的支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播放一些人文色彩较浓的经典影片、电视片段,其中由北朝名歌《木兰诗》改编的动漫《花木兰》是一部宣扬“孝道”的电影,影片中“花木兰”的形象更加直观地跃入学生视线之中,再加入同学间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归纳,从而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回味与思考,引导他们对古典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与积淀。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支撑丰富了课堂德育渗透的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渗透的思想性相结合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渗透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初中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思想的课文很多,提供真实可感、崇高品质的人物形象很丰富,这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与生俱来的禀赋。它以文学艺术的形象,学生心目中倾向的人物的经历、感情、意志、行动、成就来影响学生。它也是教师感情自然流露以及内在的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投入真挚的感情,以多种的教学艺术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以严密的逻辑、质感的语言说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中得到道德思想的提升。

三、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让文本与学生对话,达到教学和德育的共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时代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思想与学生碰撞,让情感与学生共鸣。这样,就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经过长期的影响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意志品质都会得到逐步提升。所以,语文课实现德育渗透的功能,需要语文教师本身的整体挖掘和把控。同时,语文教材的合理运用,将会使这一功能发挥得更加突出和顺畅。德育教育的常态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利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以课文为主要载体。文本需要语言文字的支持,它记录着、传承着祖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具有可读性、借鉴性和弘扬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规律,兼备审美、情感和道德内涵,是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德育教育非常好的材料。其中,陆游的《示儿》、杨振宁的《邓稼先》都洋溢着沉郁爱国主义思想;有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郦道元的《三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具有积极入世精神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儒家的《论语》;有陶渊明远离尘世,怀揣恬静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有表现杜甫在穷困潦倒时仍心系国家人民忘我精神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鲁迅先生直面惨淡人生的《风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朱自清先生充满生机的《春》和拳拳父子深情的《背影》,老舍质朴隽永的《济南的冬天》。抓住这些文本的思想精髓,去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集体意识,使其去铭记历史、传播文化,进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认真深入地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对德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2

以兴趣作为引导,让学生在科学的历史长廊中寻找科学答案,领略科学和人文精神。比如,在讲到《谁选择了他们》一课时,我以大自然的食物链和淘汰法则引起学生的兴趣:宏观的表象下面因为微小的联系而密不可分,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改变正是由于要适应生存环境和优胜劣汰。1858年达尔文和华莱士发表进化论演说,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生物界的认可,认为其违反了遗传学。直到20世纪20~30年代在后人的研究中,结合孟德尔定律形成了现代综合进化论,解释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重要性。用科学史让学生领略科学史实,能促使他们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激励人们发展自身的人文内涵,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在渗透科学史中,培养创新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如,在讲到《物质的变化》一课时,我先做了一些实验,比如在碘酒中加入淀粉会使溶液颜色变蓝;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逐渐变色,并且由无味变为焦糊味等既含有物理变化又含有化学变化的启发性实验,让大家在脑海常识和新知识的碰撞中引发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在“大发现”的课后作业中,学生果然开动脑筋,通过学习和查资料解释了铁为什么会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为什么就会产生气泡、酒精为什么可以洗掉衣服上的油渍等等科学问题,自主发现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在渗透科学史实中,应采取非单一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护个性,尊重学生的眼光,欣赏其独到新颖的呈现,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科学史渗透中,领略科研方法

小学生由于经验积累和知识层面的限制,不能进行独自的研究,然而为了培育未来的科学家,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接触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幼小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如,在《宇宙》一课中,我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展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只凭感官认知承认“天圆地方说”,这是人们认知不足的一大误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以实际行动探索太空,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让全世界一片哗然,为人们重新认识天地、认识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1998年,美国“月球勘测者”通过光谱仪探测氢原子发现月球上存在水等等。在本课的导入过程中,选取科学史上的关键发现和发明,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温科学家当时的想法,体验了科学家在做科学研究中的想法和方法,展现了科学史的特有魅力,在推进科学和人类发展的进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3

品德课直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内化过程与其他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相比,更加的复杂多变,耗时也更为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对教材有一个认真的钻研,积极备课,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来,为品德课堂的开展谱下理想的前奏。

1、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

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不但可以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还可以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模式,使小学品德教学模式逐步完善。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也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四年级《从一滴水说起》这一课,让学生课前去收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水资源在世界的排名情况,去了解我们长江中下游的淡水资源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去走访环保局了解当地水资源浪费及污染情况,去拍摄社区街道及郊外水资源污染浪费情况等等,这样一个课前的收集本课资料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产生心灵的共鸣,水资源缺乏,节水迫在眉睫,节水从我做起。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说课前收集资料更是让学生了解这个社会,课堂才能更水到渠成地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课前准备要有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这都要求教师在安排课前准备时,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力争在课前准备中,可以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优势,促进品德教学课前准备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家乡哺育了我》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前准备要求:喜欢地理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家乡所在省份、相邻的省市等;对旅游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重要景观;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农村生活的经历,介绍家乡的土特产及其特点。

3、课前准备合理安排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合理安排,根据学生差异性,对学生的具体任务目标做出安排,比如:安排乐于交往的学生做资料收集员;书写工整的学生做记录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汇报员等。这种明确的分工,学生各展所长,在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自信中完成任务,可以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二、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的作业布置,是课堂更好的延伸,是课堂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反应。鉴于品德课的特殊性,在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安排上,教师要更多的注重让“品德”与“社会”真正的融合,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学生的品德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1、课后作业布置要分层设计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需要分层设计。针对优生,在作业的布置上,应该以难度较大,思考性强的作业为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对中等学生,应该以一般的课后练习为主,使其懂得课堂知识的运用;针对差生,应该以简单的知识巩固为主,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加深印象。例如:学习《我与外界的联系》内容后,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对差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了解内容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的联系方式;中等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地已有的联系方式并举例说明;优生则可以让他们试着指出当地联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课后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

学而不用,懂而不为,就相当于没有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如此,学生只知道品德知识,而不懂得在生活中运用,那么就和不学没有区别。因此,教师在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发现、感知、实践和体验来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向先辈致敬》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型作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收集并讲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用实际行动向先辈致敬。让学生明白不但要懂得道德品质知识,更要将道德知识落到实处,转变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3、课后作业布置要倡导合作学习

教育学生与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之一。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仅靠学习、记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它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合作,比如设计一些只有合作共事才能完成任务的作业才能实现。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与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的重要性。例如:在上《家里来了客》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都要讲述自己家中是如何接待客人。其后可以要求同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互相走访,既到同学家中做客,体验做客之道,又请同学到家中做客,体会待客之道。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间的友谊。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4

德育课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灌输方式,达不到知识、情感与行为方式统一的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传授、行为体验,加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实效性教学的目的。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求职礼仪”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请一名学生扮演求职者,依次展示从进门到就坐的表演,由教师扮演考官,考官可以根据情况通过与求职者握手、让求职者出示其准备的资料、为求职者倒水、夸奖求职者漂亮或帅气、故意将桌子上的东西弄掉在地上、递名片、让求职者作自我介绍等活动,来观察求职者的礼仪规范,最后面试结束,求职者离开。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展示面试礼仪规范,教师作适当点评,从而较容易掌握相应的求职礼仪,也明白了求职礼仪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有勇有谋,应对犯罪”的内容时,教师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根据教材的案例,编排了这样一个小品:17岁的职校学生区志放学回家,在一个路口发现八个手执凶器的歹徒正挟持两名手无寸铁的少女,最终产生两种结局,一是区志勇斗歹徒壮烈牺牲;另一种结局是区志机智报警,拖延时间,最终等来警察的救援。活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见义智为的真谛,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教育

2007年9月7日,总理提出:“有人把教、学、做看成是三件事,我认为是一件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学生在理论学习同时,开展调研、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德育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课外实践教育是“知”向“行”的延伸。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职业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服务体验”的活动,要求学生课后分别去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家营业范围相近的餐厅,对两家餐厅的服务者的职业礼仪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记录,同时在课堂上交流探讨,分享调查活动体会和收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两家餐厅服务者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比较明确职业礼仪的具体要求,明确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5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并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2]。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例如,教学认识thenameofthespaceship的这个知识点,有的教师只花3分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of的表示法;有的教师需要花5分钟,明显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但教学效率却不同。再如,复习词汇的时候教师常使用单词图片进行复习。有一位教师直接拿着十张卡片,让学生一张、一张地猜测卡片上的单词,很明显,这种信息差太大了,同学们几乎是瞎猜。因此可将其改进为:教师通过向学生快速地呈现十张卡片后,再将卡片重新排列,并抽取其中的五张卡片展示给学生后放在桌面上,然后再将剩余的五张卡片随机出示让学生猜测。如此这样在活动之初就限定了猜测的范围,使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从中再抽取两张卡片给学生展示,从而进一步缩小信息差,为激发学生抢答热情奠定基础,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2课前的准备要充分,这是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提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3]。只有老师将课备好,才能在课堂上好好的发挥,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就要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专注教学大纲、课本、教学用书,尤其是现成的教案,对教案中的可取之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实际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活动以及手段等,并且采用听、说、读、写、玩、演、唱等方式进行学习[4]。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框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小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感受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其英语课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具体的方法,针对每一堂课的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操作方式。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喜欢游玩、喜欢教师的表扬、集中精神的时间较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等。因此他么较于喜欢实物教学、图片教学、游戏教学等。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意使用情境法、直观法、灵活法等进行教学,从而创设有效地小学英语课堂。

3通过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认识到:要激发小学生对英语歇息的兴趣,其决定性的因素应该是英语教师、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对其的合理启发、教师具有艺术性的引导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有效的调整。借助有效的游戏教学、灵活的学习方式、知识情境的创设等,使使英语变得更加的活跃、轻松、和谐。因此,对于课堂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而要认真备课,渲染课堂气氛,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培养学生听、说、读能力

小学生有着音感强、记忆力好、喜欢学习新鲜知识的强烈愿望,但是如果教学进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小学生的生理优势就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来。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采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这样不但使小学生接受快,而且乐于学。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歌曲都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的。一首“whereisAmy(再唱一遍)?Sheisintheclassroom(再唱一遍)———歌曲,等学生学会了,就可以换词来复习和巩固旧单词。掌握Whereis———“She(he)isin———”这样的两个句型。让学生在唱歌的兴趣中,找到学英语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以应用,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学生学英语的初级阶段,打好听说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听;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由自主地说。要使小学生在听说方面得到训练,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提供情景操练机会,想方设法把真实生活搬进课堂。例如:在教banana单词时,叫学生带香蕉到课堂,利用实物教ba-nana这个词。又如:在教食物时,可以把食物带到教室,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食物来教单词,以此来为学生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上课利用挂图、幻灯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重视角色扮演;在语音教室上课,利用语音设备功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在教学字母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橡皮泥捏字母、小木棍摆字母等。通过直观、灵活的学习方式掌握英语字母的写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

3.2用课堂游戏的方法,使小学生愉快地掌握英语知识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旺盛的学习欲望。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情趣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游戏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课堂上穿插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游戏,可以起到分散难点,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英语课堂游戏可以采用句型游戏、词汇游戏、语音游戏等。

3.3加强口语训练,使他们大胆地和同学、小朋友开口讲英语

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课堂操练和课外实践。小学生往往在上英语课时才开口讲英语,在课外学生又缺乏主动说英语的机会。一般的日常生活用语能够在小学生交往中得到普遍交流,增强记忆,并逐渐养成讲简单英语的习惯。小学生在学习和玩耍过程中,时不时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日积月累,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口语训练,加强了记忆。而且,只要一个同学学习了一个句型或一个口语,其他同学也能陆续掌握。小学英语教学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课堂变得轻松、灵活、愉快,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拖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5]。”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学的兴趣培养显得更加的重要。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6

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能够启发学生有兴趣的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不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学习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上科学课程。当然这些也是初中科学课程对学生所进行科学启蒙的比较优越的条件。但是,若要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初中科学教育中去,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条件就可以的。它所要求的时候初中科学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相关德育教育的内容,针对德育要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且还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作出自觉性的努力,从而让教师的教学全面的体现出科学学科的教育性。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首先,科学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和人生观。因为显示人的素质的主要标志就是人生观和自然观,因此,我们在将德育渗透汽科学教学当中的时候,必须要瞄准这个观点,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根据初中科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充分的发挥该课程内在教育因素,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让学生们通过仔细的观察、亲手实践来认识客观的世界,并对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不断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教学进行有效的人生观和自然观的教育。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师的德育意识,在加之平时在教学设计方面力求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促进科学学科教育中德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富有真情实感

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实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如若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纯洁的真情实感,那么就会潜意识的影响学生。那么我认为真诚的爱与宽容的心是每一位教师的从教之德,不论是后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善待他们,最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爱护他们,并且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素养教养、广博的知识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例如,在初中高科学教学课堂上,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通常是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要实事求是。尤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参半点虚假。不过,既然要这么教育学生,那么教师就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在“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中,我在讲解花的基本结构之前,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朵花,不过因为学生的好奇心会带来很多各种各样种类的花。接着学生们纷纷问我这些花的种类、名称,结果我只能是作答一小部分花的名称。想到这里,我平时都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但是我自己的却不能起到带头的作用,既然不懂那就不能装懂,我也要向学生学习,善于问问,大胆的承认自己所不懂的地方。所以我就要大大方方的告知学生:“同学们,对不起,这种野花的名称我不是清楚,如若同学们不着急的话,我现在可以去翻阅资料进行查阅,或者是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索其图片以便于认识。其实,通过这件事情,不仅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还教育了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进步。

3科学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学要进行巧妙的结合

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的把握住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点,将渗透的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便于达到恰当、和谐、交融的效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接受解教育,有助于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下面是我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汽德育进行教学的几个例子。

3.1在初中科学教材中蕴含着较多德育的契机

例如在讲到《能量的相互转换》等内容的时候,首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其神州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它主要是依靠我们国家广大科技运功的辛勤工作、团结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规矩、服从班级、组织、集体,积极的参与团队的活动、班级中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益劳动等。当我讲到生物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一切的责任意识。以上是通过对可学生优秀事迹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志向,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教学都是初中科学教科书上所提及的,我们完全可能从其中挖掘出德育的契机。

3.2通过科学课程的部分练习题我们能不露痕迹的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教学生计算这样的哈一道题:在2004年12月27号那天,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以北的海域发生了里氏8.5级的强烈大地震,并且还引发了较大的海啸,波及了东南眼和南亚多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根据有关的智力哦现实:8.5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一次7级的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98×1016焦,那么这些能量就相当于一座100万千瓦的发电站工作多少天所发出的总能量呢?请问同学们对于以上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吗?在引导了学生得出了第一道题的答案为229d之后,我接着就随便的说了一句:“一个月是30d,那么229d就相当于是7个多月咯。”于是这会学生们就会用心去领会,不一会,以为学生站起来说:“8.5级的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太大了,我以后要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将这些能量完全给结合起来。”另外的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道:“我长大了之后,一定要从事地震研究方面的工作,一定要争取在地震之前、海啸到来之前就要做出精确的预报,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我的继续引导之下,其他的学生也纷纷的展开了讨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明白了要树立正确的、远大的志向,有助于培养他们长大之后为人类、为祖国做出重要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在讲解“为什么鸡蛋去碰石头,鸡蛋会碎呢?”首先,我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进行解释;接着,我引用了陶行知的一段话“你打我,我打你,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借别人发的嘴骂自己”,以这实际的、学生常用的话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品质的教育,在教学生力的同时,还是教育学生不打人不骂人,从而学会与人互帮互利、和睦相处的性格、品质。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7

《牛津高中英语》所选择的题材主要是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内容广而丰富,这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再加之媒体教学的广泛推广,目前的课堂上一般都是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各种媒体课件陆陆续续的出现被使用,给英语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由于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很多。但是我们再纵观这些多媒体课件,大多数是为了追求图片的美感、形式上的多样化,同时,英语教师,尤其是较为年轻的教师往往存在“拿来主义“,根本就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也缺乏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一节课中大部分英语答案是预先设计好的,这样的教学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的灵活性,从而就有影响了课堂真正的教学效果。当这样的教学实践一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英语课堂就变得缺乏生机、生动性、无味乏力。同时这也阻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本文笔者曾经有听过这样的一堂课《Task》,英语教师借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本来应该运用两课时要讲的内容却在一节课上全部上完了。整个英语课堂上的教学都是被教师、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学生们被动的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本来Task这个教学板块就是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若仅仅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根本就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阻碍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水平。不过,笔者曾经在一所普通高中学校中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过一堂有关Language内容的课堂。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室内并没有任何先进了教学设备,但是那位教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英语知识等,旁征博引、思路顺畅、环环相扣的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利用了教室内的一些小物件以及简单的手制教具,结果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接着教师就层层递进。这堂课却是让是我感触极深:我感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所向往的!课堂教学源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娓娓道来,再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长期以往,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极大的好处。当然,对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是有它的好处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满知识容量,涉及的教学面比较广泛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适时、适量、恰当的运用,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课件的功效。

2教师作为主导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牛津高中英语》的编写主要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课本中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材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是遵循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潜力、兴趣以及味蕾的发展目标开展灵活的学习,充分的展现自我以及培养创新能力。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学习或者是培训都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但是事实上这其中是有一个度的,那么这个度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把握。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理念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其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甚至的过分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作用。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以及听了很多的公开课之后,感觉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是为了要达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过分的追求形式上、气氛上的渲染,感觉只要是课堂是活跃的,那么目标就达到了。然而这对于学生来说,过分成为“主体”的理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在课堂上的积极的举手、积极的站起来就是好事。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这样的一节课下来,表民形式是好的,但实质上一堂课成了一盘散沙,根本就不起任何的效果。甚至有的教师一堂课下来连教学主题都没有抓住!长期以往,突出的仅仅是课堂上善于发言的学生,而其他的学生只是坐在一旁观看热闹,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那么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树立“一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必须的,但同时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作用,首先自己心中要清楚的知道这一课英语课的主题,教师通过课前的思考、研究、学习准备,要清楚这堂课到底要讲什么,怎样讲?再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动教学内容,切记:万变不离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上要调节好学生与课堂的之间的联系,要让课堂收放自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的调节和组织课堂进行教学。

3掌握教材的丰富知识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通过科学性、整体性的版块进行设计的,它所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版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对立,又相互照应的。版块中的语言知识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安排,由易道难,充分的体现出了循序渐进。题材所涉及的面相当的宽阔,有代社会自然之谜、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科学研究、体育、克隆技术、基因食品等,主要是为了要强调学生的经验、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整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人文价值。同时还介绍了西方文化,宣传了中国的文化。例如Module2中介绍了杨利伟的伟大事迹以及发现埃及图坦卡蒙王的英人霍华德•卡特,还有Module3Unit3中不仅讲述了意大利庞贝城的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楼兰废墟。语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外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风格、较之观念、文化艺术等,都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教师若是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结合考题开展适量的语法讲解

当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语言搭配。但是在笔者来看。对于语法的讲解大可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过多的语法。由于要参加高考,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大满贯”的教学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被动的接受过多的语法,不能很好的吸收,反而得不到效果。那么教师在教语法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过量的开展,结合考试点进行教学,注重语言情境的要求,住宅那个难点、重点的突破,尽可能的设置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教学,同时又要注重该讲清楚的要讲清、讲透,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精华,避免出现主次、重点不分的现象出现,要一一的例举出来,所谓Tograspeverything,graspnothing。从最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看,语言、语法的考点更重要的是注重基础性、交际性,以及学生的词汇量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学科教育德育论文范文8

众所周知,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使小学生从“乐学”到“学会”,真正点燃小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爱跳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紧抓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化、多样化、情景化,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英语教育。比如,在教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进行学习,如“猜一猜”游戏,使小学生猜一下教师手里拿的小球是什么颜色,答对者则会奖励一颗星。在这种活动之中,小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涨,这样便可以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除此之外,该活动还能使小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加强自身荣誉感的建立与培养。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愉快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学生如果喜欢某一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程感兴趣,反之,则没有兴趣去学习。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教师要与学生经常沟通,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之外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谈心,关心学生的家庭状况,使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延续到课外。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探讨,并互相鼓励,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为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改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英语思维

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从中创造出比较和谐的英语环境,使小学生在英语环境的熏陶下,对英语学习有所认识与理解,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如今,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一方面,教师要使小学生对所学的语句进行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进行讲解,使学生快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能力。在英语环境得到改善下,小学生能够加强自身对英语的理解,使其自身对英语产生兴趣,在热爱英语、尊重英语的前提中,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自觉性与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如果在英语课堂上让小学生对内容死记硬背,小学生会感觉到非常反感,从而不利于英语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小学课堂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可以很好的将图片、文字、视频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创设相应的情景,从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及听觉器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更加富有活力与动力。因此,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作为英语课堂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调动小学生对英语进行探讨与体验。比如,在教授英语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单词的基本意义展现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小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在激发小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效率。

五、优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行为

评价方式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基础,评价方式的不同所导致英语教学效率不同。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个人与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断优化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互相欣赏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发放一张自我评价的卡片,让学生对自己课堂之上的表现进行记录与评价,这种方式可以采用随机抽取,也可以定期发放,让学生在对自己的表现打分过后能够为日后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评价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分组评价法,可以将小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使小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小组评价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结精神以及团队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关心。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合作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集体评价法